喵星人的上位史,就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史。
作为一枚资深爱猫人士,饶有兴致的研究了一下中国的猫史,企图寻找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猫与我们的渊源,扒一扒隐藏在其中的曲折又有趣的故事。
最早铲屎官身份解密笔者万里迢迢,顺着时间长河自远古寻踪至西汉,终于找到了猫出现在中国家庭中的踪迹。
西周时期的《诗经·大雅·韩亦》中出现中国最早关于猫的记载:“有熊有罴,有猫有虎”。猫与熊、棕熊、虎等猛兽并论,可见先民对猫是有多敬畏。据《礼记·郊特性》记载,“(西周)天子大蜡八……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充分肯定了猫的捕鼠能力和对农业的贡献。猫也获得史上最高的殊荣——位居“八神”之列,在西周时期重要的祭祀活动“蜡祭”中,受天子的祭拜。这些足以证明,猫已经出现在古代先民的视野中,价值得到充分肯定,但尚未被驯化成家畜。
西汉时期,家猫才正式出现在文献记载中,并出现了以猫为题材的图腾、图像。
西汉“彩绘猫纹漆盘”就是其中一例。该漆盘在黑漆底上画了三猫一龟,类似近代写生线条。猫用红漆单线勾勒,内涂灰绿色漆,朱绘耳、须、口、眼、爪、牙和柔毛,画面特别突出了猫大睁的双眼和长长的尾巴。这是一件盛食器,1972年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可见墓主(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对猫的喜爱。
西汉·彩绘猫纹漆盘
西汉·彩绘猫纹漆盘
西汉帛画《导引图》是秦汉时期先民的健身训练图,东汉末年华佗受其启发还编制过一套“五禽戏”。《导引图》中就出现有“猫蹶”一式,类同于现代的“猫式伸展”。这件西汉文物,1973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中。
西汉帛画《导引图》
健身图也许只是巧合,西汉刘向所著《说苑》则实实在在记录了家猫的商业价值:“骐骥碌骈,倚衡负轭而趋,一日千里,此至疾也,然使捕鼠,曾不如百钱之狸”。意思是狸(猫)只需百钱就可以在市上购得,有很好的捕鼠能力。可见许多人在当时已经养狸(猫)用以捕鼠,也出现了专门繁育狸(猫)以交易获利的猫商。用“骐骥碌骈(良马)”与狸(猫)对比,其实是为了衬托狸(猫)的价值。(备注:狸是中国古代对猫常用称呼)
西汉初年先民中无疑出现了中国史上最早的一批铲屎官,那猫主子又到底何许身份?
家猫外域传入说辩驳笔者收集到两条线索,一条是“据资料记载”,我国的家猫是印度流传过来,当时两国通过佛教交流频繁起来,为了保护佛经不被老鼠啃食,猫同时期传入了我国。另一条是根据学术界的猜测,家猫是在西汉或稍前,通过与外国的贸易往来而进入中国,由波斯商人带入。
西汉最重要的历史贡献之一是,公元前202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佛教第一次传入中国,也是借丝绸之路的东风。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西域大月氏使臣伊邨来朝,在帝都长安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佛教正式开始传入中国。佛教也因此在我国最早被称为“浮屠经”。到了南北朝时期(公元518-522年),宋云与丘惠生,由洛阳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出使西域,到天竺国拜取佛经,才真正取回佛经(大乘经典170部)。这个时间距离西汉刘向创作《说苑》已经过去了500多年,而《说苑》成书于鸿嘉四年(公元前17年)。
汉朝时期,西域丝绸之路分为南、北两道,其中南道从阳关西行,沿着南山(今昆仑山脉)北麓,进善鄯(今若羌东)、且末(今且末西南)、精绝(今民丰北)等地,越过帕尔米高原,到达大月氏、安息(今伊朗,古波斯)。可见古波斯是最早与中国建立贸易往来的国家之一,而且贸易往来频繁、商品非常丰富,涉及珍禽异兽、粮食作物、蔬菜瓜果、家居用品等各个方面,从古波斯引入猫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实际上,古中国与外界的交流不限于此。“丝绸之路”之前更远古的还有“玉石之路”和“青铜之路”。“玉石之路”始于6000多年前,以新疆和田为中心,向东西方输出和田玉,连接起东西方文明。“青铜之路”则活跃于夏商周三代,由西向东将欧亚西部的青铜技术传入我国,同时还带来了小麦和大麦的人工种植技术、羊和牛的驯养。位于西亚的古波斯与古中国从来就交流密切。西周将猫奉为天神,为何没有引入猫呢?
现代波斯猫
现代波斯猫
古代的波斯猫并非今天的波斯猫。现代波斯猫是以阿富汗的土种长毛猫和土耳其的安哥拉长毛猫为基础,18-19世纪在英国经过100多年的选种繁育而来。古波斯的猫近似阿富汗的土种长毛猫,驯化的历史记载距今已有3500年。形态优雅可爱、友好亲人,但并非以捕鼠见长。比对古文献中对猫的记载,与熊、虎并列暗含了凶猛的特性,捕鼠能力突出,让人又爱又怕,图案中细细长长的尾巴也并非长毛猫的特点。如果西汉前期的猫主子是古波斯猫,当以卖萌为生,当属奢侈品,既不符合当时的消费需求,价格也肯定不止“百钱”。
解析中国家猫的起源按图索骥,中国最早的家猫不就是我们可爱的狸花猫吗?彪悍凶猛、捕鼠一流,性格也格外高冷、自由散漫,完完全全符合古文献中的描述和先民那种喜爱又无比敬怕的心理。
现代狸花猫
现代狸花猫
古代先民为什么选择在西汉前期至初期才驯化狸花猫呢?
中国考古学研究,2010年从陕西省泉护村遗址中发现猫的遗骨,距今已有5300年。这说明中国猫早在5000多年前就走近了先民的生活圈。但几千年内并无有关猫的文字记载与图腾。笔者推测有三:其一,先民对具有捕鼠能力的猛兽猛禽都持敬畏心态,对猫的祈求祈祷多于驯化,该遗址中同样发现了苍鹰、雕、雕鸮等捕鼠猛禽的骨骼(都没有被普遍驯化)。其二,先民或许尝试过驯化猫,与埃及典故不同的是,中国猫最早走进了普通农户家庭,未能形成文字、图腾记载,驯化也未能延续。其三,中国当时的经济生产环境并不具备驯化猫的条件,或者说是没有足够的动机、动力。
笔者家的小猫咪(囡囡)
虽然远在一万年前就发展农业,但古中国的农业生产水平一直十分落后,种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很一般。农业直到商代才取得“支配地位”,到周代才成为“立国之本”。西周以后,种植业的发展才超过畜牧业,家禽家畜的饲养才退居从属地位。猫在西周以前,远不如狗、猪、牛、羊、马、鸡那样有价值。加上制度层面的安排,西周才开始土地分田到户,可以说中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上至国家、国君,下至黎民百姓,并没有驯化猫的动力。
而自西周以后,猫的价值被充分认识。战国时期的《庄子·秋水》中提到“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牲”。狸牲在古代中国多指野猫,将猫与良马对比,充分体现了对猫价值的认同,也显露出了驯化猫的动机。到了西汉时期,中国真正意义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经济、政治、文化、军事都空前繁荣,国家推行“与民休息”、“重农抑商”等政策,国民才真正远离战争纷乱,投入到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农业也获得空前的大丰收,家猫的驯化和普及也就自然而然了。
关于家猫的佛经传入说、波斯商人传入说也应当属实,中国有了狸花猫,对异域猫的兴趣也日渐浓厚,只是因为驯化普及的时间与两者传入的时间相近,才掩盖了中国家猫起源于本土狸花猫的事实。但是因为有了异域猫的到来,中国才出现了橘猫、三花猫、狮猫、简州猫等风格各异不同的猫,供大家欣赏逗玩。但,彪悍高冷、捕鼠见长的狸花猫才是正源。
笔者家的小猫咪(嗲嗲妹)
现代伊朗(古波斯)的街头也有中国狸花猫的身影。
伊朗街头的猫(图片来自网络)
伊朗街头的猫(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