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回澜听涛
城市的经济要取得发展,必须要把握数字化的机遇。
日前,青岛数字化建设领域又有数个好消息传来。
2022年1月,青岛40个大数据创新应用获评省级优秀成果。
2022年2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2021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青岛共4家企业入选。
在一同发布的2021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中,青岛9家公司榜上有名。
多次上榜,是对岛城数字化建设成果的肯定。近年来,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青岛在数字化建设领域持续发力,引进高新产业、建设智慧工厂;支持技术改造,多种方式鼓励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在数字经济的大潮探索快速发展的路径。
数字化建设并不仅仅是对流水线进行改造,让机器代替工人从事生产工作,而是从前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开始,提供通畅的网络条件和信息处理能力;中端进行技术改造,实现整条流水线的升级和全流程智能管理;同时聚焦应用,为智能制造提供合适的应用场景,最大限度提升数字化生产的效率。
打基础、做改造、找场景,青岛正一步一个脚印,打造“数字青岛”。
基础
新基建为数字化保驾护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走向深度融合的当下,城市要进行数字化建设,发展智能制造,就需要新型基础设施来提供5G基站、人工智能、物联网建设等方面的支持。
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撑,以5G技术为例,它可以提供更高的速率、更低的时延和更多的连接数。与消费互联网相比,工业互联网的数据传输量几何级增长,只有建立起生产各个环节数据低延迟、高精度的传输通道,万物互联才具备现实的可操作性。这就是5G的用武之地。因此可以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越高,数字化建设的底气就越足。
目前,青岛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万余个,开通数量居全省第一;
建设10G-PON及以上端口数7.4万个,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100%,200M以上固定宽带用户占77.9%;
建成商业大型数据中心12个,标准机柜2.7万个,7个数据中心纳入省级大中型数据中心试点,11个数据中心纳入省级边缘数据中心试点,试点数量居全省第一。
更快的速度和更广的覆盖帮助青岛筑牢数字化基础,正因为各项工作走在前列,青岛的新基建也得到了国家频频“点名”。自身发展过硬叠加国家扶持,共同构成青岛驶入“新基建”赛道后换挡提速的强劲动力。
2021年10月,青岛成功获批设立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后将进一步增强胶东半岛乃至山东地区网络支撑能力。
2021年12月24日,青岛入选全国首批29个“千兆城市”之一,踏上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高级赛道。
未来,青岛要向累计建造3万个5G基站的目标迈进,展开新的突破行动,实现青岛“新基建”进一步提速。筑牢基础,让信息技术进一步为制造业赋能。
笃行
岛城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
新基建为数字化建设打好了坚实基础,在这种保障之下,更多的企业走上了数字化转型之路。
在青岛海士豪塑胶有限公司,一个电子大屏上汇聚了40条生产线的全流程数据。设备开机时长、生产数量、故障原因分析等数据资料都在这块屏幕上得到集中展现。
这块大屏的安装,就是青岛海士豪塑胶有限公司进行生产线数字化改造,以智慧赋能产业的举措。
如今的企业,需要用数字化的手段提升生产能力和竞争力,认识到这一点之后,青岛海士豪塑胶有限公司和工业互联网企业达成合作,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了“设备一张屏”的集约管理,整体降本增效20%左右。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云上胶州”
在青岛,有无数像海士豪塑胶有限公司的中小企业,正在以数字化为抓手进行自我提升。而更有能力的龙头企业则在数字化发展的道路上展现出了更多作为。
进入2021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名单的青岛海尔中央空调有限公司,将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应用,实现了又一次的突破。如今的海尔中央空调工厂,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降低研发成本和生产周期,取得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2021年12月,海尔中央空调(胶州)智能制造基地正式开工,海尔将进一步扩大产能,实现更大规模的智能生产。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云上胶州”
海尔的追求不止步于“独善其身”,在实现自身生产的智能化之后,又开辟了另一条道路:打造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更多企业持续赋能。
中小企业通过合作实现自我突破,领军企业依托自身研发能力打造赋能平台。在青岛,不同的企业以不同的方式适应着数字化带来的变革,但他们的目的都是让自身更智慧、更现代。
应用
基于场景,放大数字优势
技术的终点是应用,一次成功的数字化改造应当立足于实际发展需求,让企业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新技术,享受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科技红利。
在实际数字化改造过程中,由于数字化人才缺位、企业本身需求不够明确等原因,一些企业虽然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数字化改造,加装了制造执行系统,但却因为与实际使用需求错位,导致没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如果能从实际应用场景出发,贴合实际进行智慧升级,就能让改造更加落在实处。
场景是新经济发展的新逻辑,从技术视角看,场景是推动创新应用的新孵化平台;从企业视角看,场景是推动企业融入数字化浪潮的有力抓手。青岛通过多种方式发布场景、寻找场景,一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合适、更有效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也是为各项数字化技术寻找应用场景,完成高质量对接。
资金补贴上,设置青岛市“工业赋能”场景示范项目,对入选项目进行奖励,并对互联网平台以及积极投身技术改造的企业进行奖补,最高可达500万元。
平台搭建上,定期发布“工业赋能”场景清单,举办场景对接会和新经济主题沙龙、并打造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对接万余个赋能应用,通过场景帮助技术落地,帮助企业快速实现智慧生产。
精细帮扶上,通过开展“入企诊断深度行”活动,列出企业清单,组成专家团队,深入企业逐一走访,帮助企业设计数字化转型方案,熟练应用MES等系统,打造适合的管理流程。
以数赋智,向更“聪明”的制造迈进!青岛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正以创新为动力持续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