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洪杰_聚焦全国“两会”| 洪杰、蔡金钗、曹晖、许明金等企业家发出“闽商好声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03 01:20:15    作者:life    浏览次数:4750    评论:0
导读

创新发展“晋江经验”让福建品牌走向世界、提升食品产业整体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打造社区新型养老共同体……在全国“两会”上,福建企业家们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建言献策,发出“闽商好声音”,一起来看看吧!创新发展“晋江经验”让福建品牌走向世界福

创新发展“晋江经验”让福建品牌走向世界、提升食品产业整体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打造社区新型养老共同体……在全国“两会”上,福建企业家们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建言献策,发出“闽商好声音”,一起来看看吧!


创新发展“晋江经验”让福建品牌走向世界


福建是一个“贫雪”的省份,却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大显身手”。“福建制造”的身影遍布冬奥会的衣、食、住、行、赛等各个环节。福建民营企业为何能在冬奥会这样的国际盛会中扮演重要角色?闽企的“成功秘诀”是什么?新时代下,民营企业应如何“向未来”?



进入全国两会时间,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工商联副主席、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洪杰对福建民企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闽企与国家同频共振、心无旁骛做实业”


在本届北京冬奥会上,从运动员“战袍”、比赛装备,到官方涂料、食品、健身器材等等,都有“福建制造”的身影。在洪杰看来,福建“冰雪产业”登上冬奥舞台,展现了闽商智慧和闽企实力。作为一个民营经济大省,改革开放以来,闽商板块在全国经济大局中异军崛起,福建民营企业也涌现出许多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品牌。


“福建民营企业之所以能成功,首先在于闽商能够看清大势,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主动把企业发展融入国家战略,洞察趋势,抓住发展机遇。”洪杰认为,与时俱进的敏锐嗅觉是闽商的独特基因,也是成功关键。“善观时变、顺势有为,敢冒风险、爱拼会赢,合群团结、豪侠仗义,恋祖爱乡、回馈桑梓”的闽商精神,以及“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奋斗新时代的担当,让民营经济成为福建经济的主力军,也让福建民营企业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回首20年创业历程,洪杰说,聚焦主业、坚守企业使命,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心无旁骛做实业是最可靠的“秘诀”。同时他也表示,各级政府部门把民营企业当作自己人,出台了有利于民营企业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营商环境,具有代表性的“晋江经验”成为引领福建民营经济发展的标杆示范,为福建民营企业走向更大舞台发挥了重要作用。


“要紧抓机遇、开拓创新,让福建品牌成为世界品牌”


新时代下,面对机遇挑战,福建民营企业要如何突围“向未来”?洪杰认为,开拓创新、因势利导必不可少。


在专访中洪杰提到,立足新发展阶段,民营企业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抓住国家科技创新、双碳、双循环、乡村振兴等发展机遇,趁势而上谋发展“向未来”。


“对于福建民营企业来说,我们要探索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要有强烈的使命感与企业家精神,更要积极服务和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在主业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洪杰分析,当前,国家“双碳”战略给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福建省也在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因此,更要抓住市场的绿色机遇,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快转型升级,研发绿色产品、打造绿色供应链,助力国家“双碳”目标。


同时,还要抓住数字时代发展机遇,顺应消费,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提升企业效率效能;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依托福建得天独厚的特色农业和资源优势,发挥企业资金、人才、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除了把握时势,还要修炼“内功”。洪杰指出,民营企业要想走得远、走得稳,就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以福建省建设创新型省份为契机,弘扬工匠精神,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更大突破,做专精特新的企业,并借助上市注册制的资本市场机遇,实现做强做大做优。


“福建民营企业应持续传承弘扬‘闽商精神’、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扎实做好产品和服务,打造行业的江湖地位,提升品牌影响力,努力从‘福建品牌’走向‘世界品牌’。”洪杰说。


提升食品产业整体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

“当前,我国食品产业从基本的‘保障供给’向‘营养健康’转变,食品工业已进入以‘营养与健康’为导向的深度转型期。”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盼盼食品集团总裁蔡金钗在受访时如是说。



据了解,中国食品工业位居全球第一,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十三五”以来,国家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一系列食品营养与健康政策法规,有力推动了营养健康食品产业的发展。


“但在我国营养健康食品产业日益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蔡金钗指出,中国营养健康食品产业起步较晚,在基础研究投入力度、企业创新能力、营养健康食品的健康声称评价和管理制度等方面都面临挑战。

如何加快中国营养健康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蔡金钗从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是建设高水平产业创新中心,提升产业整体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在食品工业较为发达的地区打造一批国家级营养健康食品产业创新中心,发展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学技术,形成若干创新型产业集群,助力食品产业提质增效、创新发展。


二是完善健康声称管理体系,推动中国营养健康食品与世界接轨。相关部门应健全市场监管机制,在加大市场监管和完善产业政策法规的前提下,通过进一步深化功能性营养健康食品的界定等,方便消费者选择营养健康食品。此外,也可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做法,从完善管理制度入手,对产品的健康声称进行分级管理,对较低健康声称的采用备案制等,推动我国营养健康食品与世界接轨。


三是加快药食同源市场化进程,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营养健康食品产业。在中医药和传统食疗养生日益受到关注的大背景下,应大力推进社区营养健康知识的普及;加快推进中医药、地域特色食材与营养健康食品融合发展的基础研究;加快药食同源市场化进程,推动中国特色营养健康食品走向世界舞台。


打造社区新型养老共同体

住闽全国政协委员曹晖提交提案,建议打造以社区为核心的新型养老共同体。



曹晖表示,目前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与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相比,我国在构建养老服务体系上的资源投入仍存在较大差距。当前,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的养老功能正在弱化,社区已成为开展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重要支点。


他建议,充实基层力量,发挥社区的养老枢纽作用,在社区行政机构中增设养老职能、功能模块,向上对接民政、财政、发改等政府职能系统,向下对接社区老年居民,向外对接商业化养老专业机构;发展智慧养老,大力推进社区养老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建立开放、安全、普惠的养老服务一体化信息平台,打通社区公共服务机构和专业医疗机构、商业养老养护机构联动合作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医养康养一体化整合,同时要将“适老化”理念充分融入到社区和居民住宅的规划、建设和改造中;鼓励社企联动,多形式、多渠道引导各类养老服务主体进社区提供服务,大力培育包括企业、个体户、公益组织在内各类养老服务主体,为其进入社区提供养老、适老服务创造便利条件,并在财政、税收、工商、规划等方面予以鼓励和支持;加强老年人教育,对现有的老年大学进行升级改造,设置更为丰富、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的专业化课程,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老年大学进社区”,鼓励社会力量开办面向老年人再就业技能、兴趣发展等方面的公益性教育机构,倡导和支持开设相关心理课程,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香港北部都会圈建设,共谋融合发展

抓住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机遇,共谋融合发展。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工商联副主席、广东省福建商会会长许明金提出的《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香港北部都会圈融合建设的提案》,引发关注,并积极建言献策。



2021年10月6日,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发表任期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明确提出建设香港北部都会区的蓝图构想,并通过《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详细描绘港深“双城三圈”发展格局。“双城三圈”空间格局的确立,将引导香港各项经济要素向北部地区汇集,发展北部都会区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形成媲美维港都会区的香港经济第二增长极。


当前,重要的是如何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让香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度结合,实现腾飞共赢的局面。目前,围绕城市之间的互通,重点实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程。第一:共建世界级机场群,香港、广州、深圳机场实现国际旅客容量前列的目标;第二:香港、广州、深圳携手共建国际航运中心,一方面保持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不变,另一方面带动大湾区航运业的发展;第三:完善铁路公路运输通道布局,加快香港西铁延长线与深圳前海的接驳,加快南深铁路建设等等;第四:让香港北部都会区融入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让港珠澳大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许明金提出如下具体建议:


一、引导民间资本直接投资北部都会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资产收购等方式直接投资供水、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垃圾发电等项目建设;鼓励民间投资以合资、合作方式参与城市交通设施建设;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公园或以捐赠、认养等方式参与公园建设;鼓励民间资本采取多种投融资模式,与政府投资项目进行有效对接。


二、引导民间资本直接参与北部都会区城市基础设施运营。在保持城市基础设施公益性、维护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前提下,鼓励民间资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进入城镇供水、供热、污水处理、中水回用、雨水收集、环卫保洁、垃圾清运、道路、桥梁、园林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运营和养护。


三、鼓励间接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参与香港企业重组、股权认购等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根据行业特点和不同地区实际,政府可采取控股或委派公益董事等方法,保持必要的调控能力。


四、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深化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创新,参与北部都会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扩大直接融资。


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让深圳与香港更加融合,并辐射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实现“稳中求进”的经济增长目标。

 
关键词: 洪杰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686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