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宁宁
11月15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发表讣告,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萧灼基于昨日去世,享年84岁。
由于萧灼基教授作出的许多对市场经济的分析和预测都得到了验证,他被誉为燕园里的中国经济“预测家”,还同王沪宁、林毅夫、厉以宁、吴敬琏等人一道被写入《中国高层智囊》一书。
萧灼基教授的神奇预测总给人一种巫术般的神秘与想象,因此还有人称他为经济“巫师”。
“孤独”的南方人
1933年12月,萧灼基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他从小就表现出了极高的悟性和分析能力,在汕头中学读书时,就担任过学习会主席。在中学期间,他读书、学习、爱好广泛。对于当时生活在百废待兴的祖国的萧灼基来说,理想是要做一名新中国的外交官,用自己的才华和热情来为新中国的发展创造条件。
但是,当时第一个五年计划热火朝天的经济建设点燃了萧灼基年轻的心,他放弃外交官的梦想,1953年9月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经济系。大学期间因品学兼优于三年级就被推荐读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宋涛教授。
他是我国经济学家中最早研究、主张和坚持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股份经济的著名专家之一。1989年,他在《商品经济是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想》中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本质上市商品经济,必须突破劳动力和国有企业不是商品的理论。
当时,他的这些观点和理论在理论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些人市值为异端邪说,他一时陷入了理论的孤独。
但是,真理总是常常被误解的。多年的实践证明,他的理论是经得起验证的。为此,他的理论荣获首届孙冶方经济学奖、首届全国改革与发展“金三角”奖。人们终于理解了萧灼基。
“萧股市”
萧灼基还是最早研究股份经济和证券市场的专家之一。
他主编的《中国证券全书》是迄今为止有关证券市场最全面、最系统的工具书。他在股市上的“神机妙算”让他在理论界享有“萧股市”的美誉,而他自己则自称“股人”。
譬如,1992年,香港股市长期低迷不振,人心惶惶,造成了整个经济环境死气沉沉。萧灼基针对香港股民的心理,大胆发出预言——香港股市不会长期低迷下去,大约两个月后将会反弹到5000点以上。
果然,不久,港股就开始反弹,那些听了他的预言的人大大发了一笔。
1994年7月,沪深股市指数由1500多点跌到300多点,股民按耐不住,股市交易极其冷淡。当时,不少经济学家都不在看好沪深股市。但是,萧灼基一反众人消极言论,指出“现在绝不是股市的背时,而是投资入市的大好机会。这是因为,他看到当时股市长期低迷的不正常,坚信股市不久就会上升。
到了7月底,股市已经跌到了最低点,在几乎所有人都快沉不住气时,萧灼基坚守着自己的推断。果然,到了8月1日,股市大幅度反弹。他的预言震惊了整个股市,并收获了一个雅号“萧股市”。
2006年,针对宏观经济良好股市却大幅下跌长期低迷的反常现象,他提出,“去年GDP增长达9.5%,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但在这样良好的宏观经济条件下,股市大幅下跌,长期低迷,实在是反常现象”,并认为“我国股市已到危机边缘,出现前所未有的困境”。
此外,在他给股市开出的6剂良方中,特别谈到“保护股民利益,尤其是中小股民利益”。
对于这些“神预测”,萧灼基只是谦虚地表示“我不过是弄清楚了其中的规律而已”。
“土鳖饲养员”
萧灼基是经济学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培养了大批经济学专业人才。1988年,李克强以《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一文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指导老师正是萧灼基。
他曾说道,“教育是一种消费需要,同时也是投资需要”。
“教育产业是新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因为人们的消费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文化需要。而教育属于后者。同时,教育具有培养劳动力的功能,劳动力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投入越多,产出越大。一个人守教育的年限越大,教育越多,劳动收入也会相应增加。因此,我认为,教育投入最保值。知识学到了是不会受物价浮动的影响的”,1999年,他在一个座谈会上如是说。
此外,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的萧灼基还把自己形容为“土鳖饲养员”。
“大家都知道人才竞争的重要性,海归派被大家看好,可能还有一个原因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但事实上,本地和尚里面可能也有许多是能念好经的。不同的岗位需要的人才不同,并不是只要学历高就好,也不是留过学的就一定好,关键是要看效果”。
他的家也成了“经济学世家”。
大女儿萧端是暨南大学经济学副教授,二女儿萧阳师从厉以宁教授,获得经济学硕士,儿子萧凌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投资经济系,全家人均投身经济的实践,家人在一起常谈的话题仍然是经济问题。
受到“明星般关照”
1999年3月4日下午召开了全国政协九届二次会议。如同影视明星,在人们大会堂东门,
萧灼基等经济学家受到了上千名记者“长枪短炮”的“围堵”。
在人民大会堂台阶上,他每走一步,就被记者包围一次;每挪动几步,就又回头妙语连珠回答几个记者的提问。
萧灼基之所以会受到如此热烈的关注,不仅与他在经济学界的名声有关,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在西部开发问题上的研究成果。
据资料显示,萧灼基在全国政协会九届三次大会上的确是有备而来。他的“关于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若干建议”详实论述了如何实施西部开发,从体制、经济成分、环境和资源、教育科技、资金、小城镇建设等方面谈到了如何使西部开发真正卓有成效。除了西部问题以外,他还针对“利用外资”、“促进非国有经济增长”等问题做了精彩发言。
参考资料:《中国高层智囊:影响中国发展进程的人》第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