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十大商帮分布图
江右商帮是十大商帮之一,盛极一时,以讲究贾德著称。江西在两宋以后,由于得天独厚,人杰地灵,成为全国经济文化的先进地区。历元至明,江西继续保持这一经济优势。在明朝,江西人口仅次于浙江,居全国十三个布政司中的第二位;由于地产丰富,盛产粮食、茶叶、陶瓷、纸张、布匹、木材……缴纳税粮在明孝宗弘治年代直至明神宗万历年代却居全国第一。
明代成祖朱棣永乐年间(1403-1424),江西经济逐步发展,由于倭寇对东南沿海的侵扰,促使赣江--鄱阳湖航道的重要性得以提高,货物与商客流通量不断增加,大大刺激了江西本地商业更趋繁盛。出外经商者,以江西为最,其足迹遍及全国,以至出现"足不出外则技不售,惟江右尤甚"的盛况。
北京是明清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江西商人在此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张瀚《松窗梦语·百工记》云:"今天下财货聚于京师,而半产于东南,故百工技艺之人亦多出于东南,江右为夥。"明人各省在北京的会馆见于文献的有41所,其中江西有14所,居各省之首。
湖广地区是江西商人聚居之地,盐、当、米、木材、药材和布匹等六大行业,是汉口的主要行业,皆有江西商号。岳州府濒临洞庭湖,其"江湖渔利,亦惟江右人。"其药材业,多为江西樟树商人所占有。"豫章之为商者,其言适楚,犹门庭也。"故在湖广,有"无江西商人不成市"之说。
西南的云南、贵州、四川等,是江西商人的又一主要活动地区,而又以抚州人为多。抚州艾南英《天佣子集》云:"随阳之雁犹不能至,而吾乡之人都成聚于其所。"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在云南居住的人口,有一半以上是江西抚州人,王士性《广志绎》云:"滇云地旷人稀,非江右商贾侨居之,则不成其地。"而江西会馆设在四川各州县府的,竟多达200余处。
万寿宫
此外,河南、陕西、两广、江浙及福建等地,亦遍布江西商人的足迹。他们在同外省商人竞争角逐之中,逐渐形成一个势力很大的"江右商帮",他们基本垄断着瓷器、药材、木竹、茶叶、夏布、纸张和大米等江西名特产品的经营。
起始于明代初期,散布于全国各地的"江右商帮",对原有的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激发并促进了全国广大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江右商帮的兴起是精明的江西人,在较为有利的经济基础之上,利用良好的地理经济环境,得益于当时明朝的海禁政策;江西明代的流民运动实质上就是一种经济扩张,使江右商帮在当时能够发展起来,才有了“无江西人不成市场”之说。
江右商帮的兴起,为江西的经济发展有较大的贡献,贸易的繁荣造就了江西当时的辉煌:“瓷都”景德镇名扬万里;樟树无药,却成为“药都”有“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说;九江雄踞长江之滨成为当时极具影响的商埠,在当时江苏一带,市传“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以至于后来九江引起外国列强垂涎;商业繁荣,促进了江西各业的迅速发展,素有“江南粮仓”美名的江西,真是百业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