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120周年校庆好不热闹。为此,浙大还特意换上了一个萌萌哒的纪念LOGO⬇️
其实,许多大学都会在校庆时换LOGO,比如斯坦福大学(Stanford),2016年的125周年校庆标识就换成了现代简约风
2016年整整一年里,该logo都一直代替原本的学校标识出现在斯坦福大学的官网⬇️
斯坦福大学还设计了一个标识组合,“黑白配”看上去也挺有范儿⬇️
是不是觉得很暖心?但说到校庆活动,斯坦福大学可谓相当“低调”,还有些心急的校友在Quora上提问:“斯坦福到底准备怎么过125年校庆?”
看来斯坦福这“安静如鸡“的过节方式,还真让某些校友忧心忡忡……
不过,低调并不等于忽视,曾经参加过斯坦福120周年校庆的矢里藏就表示,斯坦福大学的校庆相当地“低调有内涵”,配上文艺范儿十足的表述,是不是让不少小伙伴心驰神往呢⬇️
相比于斯坦福式的低调,麻省理工的“学霸式”校庆更加“深沉”。
参观过MIT校庆150周年的熊丙奇说
没错,MIT150周年的校庆主题为“反思”:2011年1月7日是麻省理工学院建校150周年的纪念日,学校将会举办持续长达150天的各项活动,向以往对学校做出贡献的人致敬。
“反思”这一主题在校庆LOGO上也得到了完美展现
MIT150周年的校庆标识依旧带着满满的“理工风”:和原LOGO一样,校庆LOGO依旧为竖式图案,寓意为“计算的结果是不断生发的智慧”。
由于该LOGO是简洁的白色字符,所以底色可选范围广,校方还将LOGO印在了宣传旗、奖牌等物品上,也算是物尽其用。
和理工气息浓厚的MIT相比,哥伦比亚大学的校庆LOGO可就“小公举”得多⬇️
为了250周年校庆,哥伦比亚大学还“傲娇”地把LOGO的外环变成了小皇冠,对比之下,校庆版LOGO颜值上升了可不止一点点。
别误会,这个小皇冠可不是哥大随便乱加的。该LOGO是将校徽中的盾牌单独拿出来应用,将里面的校名和小王冠变成了黄色。
另外,哥伦比亚大学的部分学院在举行院庆时,也使用了统一的标识风格⬇️
和其他学校相比,哥大的校庆活动简直不要太多:在250周年校庆时,哥大举办了一系列的学术和庆祝活动,并邀请了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诸多学者,举办了多场研讨会以及讲座。
有小伙伴可能会觉得BORING:这些看起来让人“眼花缭乱”的节目,其实都是学术交流活动,对于学霸来说可能是一场思想狂欢,可对其他人而言,其实并没有什么吸引力。
不过,哥大可不是一味只钻研学术的“书呆子”。250周年校庆期间,学习还为周边社区居民举办了社区文化节、儿童狂欢节、爵士音乐会、科学文化展、健康集市、电影放映、舞蹈演出等节目,怎样,有没有“玩遍哥大周边”的冲动?
除此之外,哥大还在250年校庆期间发行了纪念邮票——2004年3月25日,美国邮政发行哥伦比亚大学250周年校庆纪念邮资明信片一枚,邮票图案是哥伦比亚大学的Low纪念图书馆。
比起其他大学,哥大校庆简直“良心”,而“声明在外”的牛津和哈佛对校庆却没那么上心——
百度“牛津大学校庆”,查到的只有牛津大学校长为中国大学校庆上的致辞。
牛津大学副校长W. D. Macmillan教授在纪念西安交通大学建校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说:由于历史悠久,牛津大学的建校之日已不可考,因此,牛津从未举办过校庆。
哈佛也不遑多让:1986年,哈佛大学350周年大庆,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表示,他将十分愿意到哈佛大学校庆现场演讲,同时也希望哈佛大学能够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然而,哈佛当时的校长博克却毫不客气地向媒体宣布,他无意奉承总统的虚荣心,因此并不会邀请美国总统参加校庆。
除了350周年大庆外,哈佛只举办过3次校庆,最近一次的校庆是哈佛375年校庆。
哈佛大学诞生的日子是1636年9月18日,而哈佛大学庆祝375年的庆典则集中在了2011年10月14日,因为9月18日碰巧是周末,是每个人神圣的时间。
375年的的校庆LOGO也十分fashion⬇️
由整齐的三部分组成的校庆标识的上、下均可添加其他元素,运用在海报、地图的文字部分非常灵活。
除了漂亮的校庆LOGO,学校还准备了游行、全校师生在图书馆前大合影、演讲、参观游览等活动,以及校庆的重头戏——庆典晚会和切蛋糕啦。
可惜天公不作美,晚会一开始,便下起了大雨,数千校友纷纷撑起雨伞。在舞蹈、合唱与交响《欢乐颂》表演后,校长福斯特做了简短的生日祝福讲话。
这场校庆也被戏称为“雨伞之下的校庆”。不过,在雷雨声下的校庆活动,也别具一番滋味。
相比之下,2009年度过800年校庆的剑桥大学大概是“最不走心”的大学了:在800年校庆时,剑桥大学没有专门设计一套完整的视觉识别系统,只在校徽图案里加了个“800”,并在剑桥校园各地拜访了“800”数字样式的图案。
虽然剑桥大学的LOGO设计如此随意,但作为英国老牌高校,剑桥800周年校庆还是掀起了一场热潮——为庆祝剑桥大学成立800周年,包括英国在内的许多英联邦国家举办了一系列隆重的庆祝活动,而校方则借此机会开展了英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大学募捐运动。
校方希望到2012年,募捐的总数能达到10亿英镑。而在金融风暴的威胁下,校友们依然慷慨解囊,捐款结果远远超出了校方的期待。这些筹得的款项将被用于为学生提供奖/助学金、招揽顶尖教授、研究及发明,以及更好的保存校内古建筑和收藏品。
所以,校庆不一定要声势庞大,不一定要噱头十足,只要有记挂着母校的学子,校庆才能有滋有味。
怎样?看完国外高校的校庆,是不是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校庆STYLE?百所高校养百样人,当然,也各有不同的校庆方式。但无论你是正在校园里求学的学子,还是已经告别母校的工作党,面对母校校庆的邀请,心里总有一缕情怀,让你永远回味在学校的那些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