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数据显示多数居民是在22-24点上床睡觉,甚至很多年轻人熬夜成常态,认为就算晚睡晚起,只要睡眠时间足够,不会影响健康。事实真的如此吗?
生物钟和人体节律
晚睡晚起会打乱生物钟。生物钟,是生物感知环境信号和调控生物节律的内源性分子机器,简单理解就是在我们人体内有一个钟表,它会根据周围环境(如光照)的变化来调整我们的体温、血压和睡眠等生命活动。
在生物钟的作用下,人体会形成约24小时的昼夜节律。例如健康成年人的血压在凌晨3-5点的时候最低,清晨觉醒2-4小时内升高,随后逐渐降低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入睡后又会重新下降。睡眠也具备昼夜节律,傍晚开始褪黑素开始合成并在夜间累积到最大值,使人体产生睡意,到了白天浓度便下降至最低水平。
生物钟一旦紊乱会打乱我们的昼夜节律,进而引发肥胖、心血管疾病、癌症、帕金森病等多种疾病。可见,生物钟对我们的健康非常重要。
生物钟的维持需要规律合理的作息。在同样的8小时睡眠时长下,与早睡早起相比,晚睡晚起会影响人体器官和组织的正常节律甚至使其出现紊乱,可能会导致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症状表现为夜间失眠、白天嗜睡,进而影响白天的学习和工作。
若实在因为某些原因无法避免晚睡,那退而求其次,每天应尽量保持稳定的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长,以建立稳定的人体节律。
控制睡眠时间其实并不难
1. 确定一个合适的睡眠时间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号召全民践行“118”健康睡眠的理念,即11点睡觉,睡够8小时。当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推荐睡眠时长有所差别,可以根据习惯的早起时间倒推出合理的入睡时间。
2. 睡前保持放松的身心
舒缓的音乐、洗个热水澡等方式都可舒缓身心,睡前切忌食用咖啡因制品、辛辣的食物以及烟酒。
3. 营造适宜的入睡环境
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保持房间内黑暗减少光线的影响。关掉电视等有声电子设备,或佩戴耳机降低周围的噪声。
4. 逐步适应早睡
突然的早睡会很难适应,可以采用“今晚比昨晚提前10-20分钟”的方式,逐步提前自己的睡眠时间。
5. 保持规律适量的运动
规律适量的运动可以进一步改善睡眠,如瑜伽、散步或游泳等有助于缓解肌肉的酸痛和僵硬。
6. 合理的午休时间
白天补觉不要太久,建议午睡不超过一小时。
从今晚开始,放下那些能让时间不知不觉流逝的事,认真规划上床睡觉这件事吧!
参考文献
[1] 王俊秀, 张衍, 刘洋洋.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2: 1-244.
[2] 袁力, 李艺柔, 徐小冬. 时间生物学—2017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解读[J]. 遗传, 2018,40(1): 1-11.
[3] 袁艳敏, 郭艺芳. 人体血压昼夜节律特征及其调节机制[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8,16(6): 483-485.
[4] 韩芳. 昼夜节律性睡眠障碍[J]. 生命科学, 2015,v.27;No.200(11): 1448-1454.
[5] The 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 How Much Sleep Do You Really Need?[EB/OL]. [2022/4/26]. https://www.thensf.org/lp-fb-fitness/.
[6] GREEN A, COHEN-ZION M, HAIM A, et al. Evening light exposure to computer screens disrupts human sleep, biological rhythms, and attention abilities[J]. Chronobiol Int, 2017,34(7): 855-865.
[7] ALLADA R, BASS J. Circadian Mechanisms in Medicine[J]. N Engl J Med, 2021,384(6): 550-561.
供 稿:吴 函
编 辑:李欣宇
审 稿:施 燕 冯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