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是一种让人又爱又恨的香料,炒菜的时候加一点干花椒,炒出来的菜肴就会变得更加鲜美,但如果放多了,花椒粒又会附着在食材上,让你一口吃下去麻倒半条舌头。
花椒是味道鲜美不可缺少的一环,这一点四川的厨师最是清楚,如果没有花椒,一个四川厨师很可能就不会烧菜了。
但是你可知道,品尝花椒的味道,实际上是一种轻微中毒的过程。
酸苦甘辛咸,这是中国饮食文化最常说的五味,但是中国人对口味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他们早就不甘心于这常见的五味,并且开始探索出新的滋味,这就是“麻”!
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对麻的味道有过一段精彩的描述:
“以每秒五十次频率产生轻微刺痛,触发神经,这种口感,中国人称之为麻。”
这种让舌头发麻的现象其实是中毒的表现,将这种“毒药”拿来日常食用,无疑是一种危险的行为,但中国不愿意放弃“麻”,并且不断的实验,最终用上了花椒。
【认识花椒】花椒原产地就是中国,很早之前,人们就开始采摘野生的花椒,在《尔雅》中,花椒被成为大椒、檓(hui),而《神农本草经》则根据产地不同,把陕西、陇南一带的称为秦椒,四川蜀地的称为蜀椒。
或许是对花椒的毒性有些许了解,在先秦时期,花椒不能用来果腹充饥,但是因为花椒果实红艳,气味浓烈,于是人们把它当做一种象征之物,用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就像现在的花束一样。《诗经·周颂·载芟》说:““有椒其馨,胡考之宁””,这就是用花椒的香味来祭祀祖先。而在《诗经·陈风·东门之枌》中又说道:“视尔如荍,贻我握椒”,这里的花椒又成为了青年男女私下幽会互相赠送的礼物,可以当做现在的玫瑰花。
到了汉代,花椒的药用价值已经越来越清晰,但随之而来的,是花椒的毒性也为人所忌惮。《资治通鉴》中有记载,东汉灵帝时期,窦太后崩,太尉李咸为了阻止太后与桓帝合葬,即使七十多岁依然“扶舆而起,捣椒自隨,谓妻子曰:若皇太后不得配食桓帝,吾不生还矣!”
捣椒自隨,就是将花椒捣成粉末,以此来夺取自己的生命,可以看出,在当时已经将花椒当做致命的毒药了。
因为古代的生产力低下,所以香料一般都是非常名贵的东西,尤其是花椒,几乎和黄金一样名贵。所以在当时能用花椒毙命,也是非常体面的,一般只在贵族间流行。
那么人们是什么时候发现了花椒也能进行食用的呢?早在先秦时期,中原地区的人大都比较谨慎,没有什么用花椒来进行烹饪的记载。然而南方的楚人就比较大胆了,用花椒做椒酒、椒浆,《楚辞·九歌·东皇太一》有“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用花椒做酒,在当时只有贵族有机会享用,却也没有见到有中的的记载。
而到了汉代,楚文化非常流行,椒酒在全国范围内都得到了普及,每到过年过节一定要喝椒酒,说是可以延年益寿。汉代《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
那么椒酒是怎么做的呢?由于记载不多,所以现代人猜测是用花椒放入酒中长期浸泡得来的,也有人认为像茶一样,趁着酒温热,撮三四粒放入杯中,香味一出来,立马喝掉。
经过了上千年的不断尝试,中国人对花椒的毒性已经几乎免疫了,川菜中经常会放入大量花椒,吃的人也不见有什么异样,而且非但如此,还能带来一种极为特殊的体验,那就是“麻”,麻味也成了四川菜的一大特色。四川地区常年阳光稀少,环境潮湿,花椒不但能驱寒除湿,麻麻的口感还能让人心情愉悦。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四川人才更加喜爱花椒的吧。
其实对于花椒的毒性,我也有深切的体会。小时候家里买了一袋子花椒粒,家里大人要掐成花椒粉使用,那时候已经有了小型的电磨机,用的时候只要不断把花椒放进去,就能磨出花椒粉。
我们小孩对这个机器非常感兴趣,而且在周围还能闻到一股好闻的花椒味,于是都争着做这个活儿。在一开始的时候,还是很兴奋的,口鼻中不自觉的就吸入了大量的花椒粉,做了半小时,就感觉不对劲了。
一开始是头晕,然后出现了想呕吐的情况,再闻花椒味就觉得很恶心了,还好花椒粒不一会儿就磨完了,我在几个小时候也缓了过来,当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现在才算是真正了解。
【花椒的滋味】很多人对花椒嗤之以鼻,因为它太小了,放上一点虽然菜肴味道很好,但吃的时候总会不自觉的咬到,随后就是让人放下筷子的麻。
作为一种常用的调味料,花椒其实有很多非同寻常的用法,想象力十足。
春天的时候花椒刚抽出新芽,人们丝毫不嫌弃,摘下来就能做出一道美味的油炸花椒芽。
炸花椒芽一般会用到淀粉和鸡蛋,这两者能给花椒芽带来更扎实的口感。
春天采摘的花椒芽,洗干净后沥干水分,用一大勺面粉,打上一颗鸡蛋,加少许水和成面糊状,在面糊里加入适量的花椒粉和盐,再讲花椒芽放进去,搅拌均匀,让每个花椒芽都挂上面糊,最后把油烧热,将挂了面糊的花椒芽炸熟即可。
花椒芽在以前只能等春天才能吃,但现在由于花椒芽风味独特,不生虫、风险小,已经有不少人将它发展到了大棚养殖,成为了一种一年四季都能吃的蔬菜。
其实不光花椒芽,一些新鲜的花椒也可以像这样炸制,炸制过后的花椒的香味会彻底释放出来,麻味减少,但花椒独特的味道却保存的非常好,吃起来也风味独特。
花椒水是花椒的另一种用法,用温水将花椒的香味浸泡出来,花椒弃之不用,只将花椒水加入肉馅中,用来包水饺经常用这个方法。山东水饺经常使用花椒水,包出来的水饺椒香十足,又不会有花椒壳粘在舌头上的尴尬。
四川人是花椒的忠实爱好者,而花椒也可谓是川菜的灵魂,在去年的时候,花椒的英文名就正式改为“SiChuan pepper”,可以说四川人将花椒吃向了全世界。
最出名的四川火锅,用的花椒叫做汉源花椒,产于四川雅安市汉源县。从唐代开始一直到清朝末年,历朝历代都会作为贡品进贡皇室,所以又被叫做“贡椒”。
《汉源县志》记载:“汉源花椒气味辛和,用途亦广,本境方物,列为贡品。”
汉源人用传统工艺将新鲜花椒炼制成花椒油,汉源花椒的醇香更是发挥到了极致,将炼制好的花椒中多种易挥发的芳香油转而浸存在清油中,能更好的保存新鲜花椒的鲜香纯麻,是很多凉菜和面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西北地区用到花椒的地方不多,但在吃羊肉方面,花椒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在煮羊肉的时候放入几粒花椒,羊肉的膻味能够得到有效的去除,同时更增添一股美妙的香气。
花椒在中国大厨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花样,它独特的麻香,让很多人无法忘怀。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