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妹要给大家介绍一项新潮的技术,99%的人都没听说过~
就像下面这个样子,一条一条,颜色鲜亮,贴在身上,有木有很酷的赶脚。
为什么要贴这玩意儿呢?贴的花花绿绿只是为了好看?还有那些剪裁成奇怪的形状又是为神马?
有疑问,那就对了,这才能体现我的价值嘛。
今天小妹也是有备而来,关于肌能系贴扎技术的这些困惑,我将为大家一一解答。
什么是肌能系贴扎技术?
关于肌能系贴扎技术,你们不知道也不奇怪,毕竟它还不够大众化,还是说说它的由来吧!
公元1982年,日本的加濑建造博士(Dr. Kenzo Kase)发明了肌能系的软组织贴扎术(kinesio taping method)。这项技术虽然已经出现了很久,但一直应用于竞技体育,直到近些年才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Dr. Kenzo Kase到美国芝加哥学习整脊医学,毕业后,临床之余,Dr. Kenzo Kase想如何在他的患者两次治疗之间可以延续治疗的效果,避免患者在两次治疗间症状再次复发?所以便研发出从浅层影响深层的贴扎技巧,利用贴布的回缩特性,由浅层的皮肤牵引,带动深层的筋膜流动,达到促进循环的目的。
肌能系贴布就是一种靠本身自我疗愈的贴布,它不是膏药贴布,上面并不具有任何药性。贴布主要是在贴扎之后,靠肌肉及肢体的动作,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Dr. Kenzo Kase最初发明的前十年,使用者大多为骨科医师、整脊师、针灸师等等,然而在奥运排球选手使用之后,便迅速推广于各项运动选手中,同时也普及于医疗的领域。
现在知道为什么奥运会上很多运动员身上都贴着布条了吧~
肌能系贴扎技术的使用
哪儿痛贴哪儿?NO!NO!NO!
肌能系贴扎技术不是“狗皮膏药”,贴法也颇有讲究,贴布在贴扎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贴布的形状、治疗区域的大小、贴布的拉力、患者肢体的摆位以及贴扎时贴布的方向等等。
目前的发展中,贴布的形状有:I型、X型、Y型、灯笼型及爪状的贴扎方法,最新的贴扎还有EDF的轻薄贴扎方法,各种贴扎方法都有不同的效果,要看施行贴扎技术的治疗人员的目的而定。
在贴布的拉力方面,肌能系的贴布一般会有7%~10%的回缩力量,因此贴布的拉力越大,贴布回缩的力量也会越大。
自然拉力(比原始长度长25%以内)、中度拉力(比原始长度长25%至50%)、极大拉力(比原始长度超过50%),因此,越大的拉力可以处理越深层的问题。一般处理淋巴或肌肉只需使用自然拉力,但是如果需要关节保护,则需要极大拉力。
在贴扎的技巧中,另外一项需要去考虑的便是贴扎时贴布的方向,需要同时去考虑到贴布回缩的方向以及矢量力学的分析。
如果要处理的问题是属于肌肉的无力,则贴布的方向会是沿着肌肉的走向,由肌肉的起点向终点的方向贴,如果要处理的是肌肉的紧绷,则贴布的方向会沿着肌肉的走向,由肌肉的终点向起点贴。
肌能系贴扎技术的受众群体
他们是运动员,他们在用。
打排球的时候、踢足球的时候......
看起来也毫无违和感嘛~关键对身体还好!
对于运动员来说,小擦小挂,肌肉拉伤什么的都是常事,手指、腰部、膝盖、脚踝四个区域最容易受伤。
这个时候,他们需要什么,擦药酒?按摩?针灸?...都不是。他们最常用的就是肌能系贴扎技术,一贴完,浑身舒畅。
当然,随着这项技术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如今,85%的肌能系贴扎使用者来自于非运动员。
婴幼儿、孕妇、健身教练、健身爱好者,甚至纹身师都在用。
如果你没用过,甚至都不知道,只能说明你不够fashion!
跟中医的针灸一样,肌能系贴扎技术也是一门学问颇深的艺术。
Tips
今天小妹都免费把这项技术分享给你们了,扭伤(乌鸦嘴~)别只知道擦碘酒了,怀孕预防妊娠纹别只知道擦橄榄油了....
记住,你们又多了一个不错的选择哦!
【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搜索“高能运动者”或“TESsport”关注我们,别不好意思,等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