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某茶企的老板,几天前对我说了一句话:“那是原料的问题,不是工艺的问题。”这是一个伟大的茶商,如果换做是我,我一定顾左右而言他。此时此刻,心生佩服。
毕竟,在去年的时候,我还曾把他的老曼峨,用作比较的对象,而且还是抨击的对象。但这个老板气量之大,还能加我微信,偶尔聊上两句。
随着做茶时间的延长,随着对于商业本身的理解加深,改变了我一部分最早对于普洱茶的认知。比如我以前一直在说,当初就是看到普洱茶溢价过高,总认为降低溢价率,也能生存得很滋润,甚至坚定认为,这就是进入这个行业的契机。
毕竟彼时,我清楚知道当时的公司,实行的是五倍溢价,还知道一家更出名的,是十倍溢价,进而慢慢还知道,有二十倍溢价,五十倍溢价的,这些数据,听起来就击碎了我脆弱的心,捶打我善良,正义的灵魂。这一切,更加让我觉得,我有责任,让更多的人,喝到真,标准,高性价比的茶。当然,还有一方面原因,就是低一点利润,必然就是核心竞争力了。
现在,才明白自己对于商业方面的无知。如昨日所言,小罐茶售价,有达到12000元/公斤,但利润不到5%,是原材料太贵?当然不是,而是各种成本太高。同样,对于普通茶商,茶企而言,一样担负很高的成本。茶的属性,决定了这一切。
仅仅从数据是去看,确实让惊呼茶商真实最逐利的商人,但仔细分析,方知道是其生存的基本要求罢了。
几年前,原来公司的那卡古树,写成那卡单株零售价10000,而那时候的山头料,远没到2000。考虑到真实成交价格,考虑到团队工资,考虑到各项支出,考虑到这样高品质的名山古树的销量。现在隐约明白了什么。
再看价格便宜的台地,80元/公斤,零售800,简直没有人性是吧?考虑到打折500成交,批发200成交,包装,资金积压等等,现在隐约明白了什么。
那么,去年我的老曼峨古树,零售不到4000,买了好几家的老曼峨古树,价格出奇统一,都是五千。结果证明都不是老曼峨,成本大约在一千左右。是不是也没有人性?用心想想,喟然长叹:非如此,不足生存。
信息传播太快,山头价透明,对于性价比是天生的需求,做山头茶,想要生存,唯一的出路,就是拉低原料成本,没有第二个选择。
突然想起,今年有个茶友,8000的天门山,6000的老曼峨,是通过很硬的关系,才能拿到这样的品质和价格。当时我还觉得荒唐和可笑,渐渐醒悟过来,荒唐和可笑的是我自己。去年不是证明了吗,唯一靠谱的另外一个茶商的老曼峨,零售价是9000.
所有产品的定价,基本不是凭空而来,毕竟永远在市场经济里存在,必然是被证明合理的存在。这是市场的抉择,是市场的反馈,最终的产物。无非为了让消费者安心,换了一个名字。比如同箐河古树,售价四五千,同箐河单株,售价9000,同箐河高杆,售价12000.真实原料呢?今年由于疫情,外地发烧友来不了茶山,茶农手里最顶级的料,无人问津,这还不能说明一切?如果是往年,我还能过了春茶,居然还能拿到大黑山?居然还能拿到几公斤天门山高杆?痴人说梦!
我这样一个酒蒙子,压根不是经商的人。唯一有的,只有情怀。一路跌跌撞撞,走了很多弯路,才得以实现“真,标准”的茶。实际上,这对于任何一个从事普洱茶的茶商来说,是易如反掌的事。环顾四周,我是唯一一个当年卖了200万出头,还亏空20多万的奇葩,第二年花光了几十万投资人的钱,第三年还在拆东墙补西墙的普洱茶茶商中的泥石流。
几年才过去一半,我一个人,销量近300万,没卵用。偶尔在脑海中算算账,一身冷汗。顿然醒悟,有问题的是自己,而不是其他茶商。严格地说,是自己在错的路上,欢快蹦跶,这看起来本就显得狂妄。
并且还有sb来质疑我的茶,更加让人产生自我怀疑,那我还如此费心费力做做个球的真茶?!
接下来的文字,可能会让很多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希望感觉到不舒服的时候,立马停止阅读。
先阐述几个客观事实:
一:当前名山价格相关的问题。
1 各个山头,每年都有一个市场价,尤其最近几年来,基本处于变化不大,稳中有升的趋势。
影响名山价格的因素,到底有哪些?我个人认为,真正影响名山茶价格的,第一是大企业的真正技术骨干,民间真正浸淫行业多年的玩家以及极少数茶商,另外最大的因素来自于普洱茶发烧友的消费者。
这里重点还要做出区分,大多数号称做名山古树茶的茶商,对于知名茶山的价格基本产生不了影响,因为他们绝对不可能拿顶级茶山的料。
另外,绝大多数喝了多年普洱茶的发烧友,同样对于顶级茶山的价格基本不产生影响,因为他们根本没有买到真正这些顶级茶山的料。
这两个群体,反而对于二三线,甚是名山周边的茶,催生了价格上涨。
2 各山头价格,是经过多年的时间考验,真正懂茶的专家和玩家,有实力消费的普洱茶爱好者,市场经济规律等所有因素综合而来的结果。因此,各名山的价格,基本就是等同于其品质的高低。
无数人,无数茶商,过去很多年,一直在干一件事:寻找高性价比的茶。而这件事,日积月累的结果,就是真正高品质的茶,就是现在价格高的茶。所有茶商都在承认一个事实:再也没有被漏掉的品质超高,价格超低,没什么人知晓的茶了。
3 与价格挂钩的所谓的茶的品质,这品质是其客观层面的品质,是经过多年以来,一群有一群真正对于普洱茶有着深刻理解的人们,给予的综合评价。遗憾的是,这绝不是我们绝大多数人所理解的好喝,所理解的香甜,厚重,韵味等等。我们绝大多数对于茶的判断,仅仅处于能大概分出好坏,远未到能鉴赏出一款茶真正的综合品质的地步。
4 山头价格,除了和品质挂钩外,当然还有许多其他因素,譬如产量,稀缺性,采摘难易度,生态等等。但抛开一切,山头价是已经被证明了,和客观事实的品质呈线性关系。
二 山头茶的风味特征
1 所谓一山一味,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茶因为生长环境不同,树种不同,树龄不同,都有可能呈现出其独有的口感特征。
2 一山一味的矛盾面,即口感的相似性,是并存的。茶的口感特征,以至于香气,虽然均有差别,甚至存在风格迥异的情况,但总会存在一些茶在某些方面,具备相似性。这是事物存在的客观事实。
三 人对于茶的感受
1 所谓感受,就是个人对某一款茶的亲身体验。鉴于普洱茶特殊属性,每个人对于同一款茶的直观感受,可能大致相同。但对于茶综合性品质的判断,却会因为个体存在很大的差异。
2 普洱茶丰富的表现形式,变化多端的特点,纷繁复杂的类型,注定了茶是一种复杂的存在。欣赏其美,辨别其瑕,必然是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这种专业的知识,一定是任何一个人,通过真正了解后,等达成的共识。
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通过认真学习,了解,品饮普洱茶后,当专业素养达到一定程度,比然都会认为,冷水河比弯弓的品质确实要好。
只有这样最终统一的标准,才是真正这个领域专业的知识。
因此,专业知识并不是某一个所谓的专家的个人观点,一定是所有人通过努力后,都能达成的共识。
3 由此可知,个体对于某款茶的喜好,代表不了一款茶的客观品质。道理很简单:永远会存在有人觉得弯弓比薄荷塘二类好喝。这一定不能证明弯弓的品质比薄荷塘二类要高。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对于茶更深的理解,他渐渐最终认识到了薄荷塘更多的美。当然,也可能个人偏好(其实这基本属于唯心的说法,归根到底还是品鉴能力不够),永远觉得弯弓比薄荷塘好。
现在,明白以上几点事实后,我们心中应该比较清楚了,那就是我一直在强调的,也是我坚持坚守的观点:同一个名字下的茶,真就是最好。我们做茶,喝茶,就是要重视“真,标准”的要求。
现在,很多茶商,早已经抛弃了“真”这个要素,在他们的眼里,好喝才是第一。其实这是与之前我所讲述的逻辑相矛盾。首先,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深刻知道,不可能有人用高品质的茶冒充低品质的茶,只能是低价格同时也是低品质的茶,冒充高价格,高品质的茶。但凡不符合其所讲,所写的山头特征,必定是品质更低,价格也更低的原料。
最后,讲一讲品质的相关问题:
就普洱茶而言,其品质具备多重属性,第一是客观品质,这是决定茶山价格分布的决定性要素。第二是茶友心中的品质,也就是茶友的个人喜好,这个品质与客观品质不一定完全匹配。
如此,我们对一些现象,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既然很多茶存在特征方面的相似性,同时品质在茶友个体中的标准不尽相同。那么必然导致的结果就是,用一种价格更低,风格相似的茶,为了利润,冒充另外一个价格更高的茶的时候,许多人便很难做出准确判断。
举例:坝卡竜,坝卡囡,老曼峨用以当老班章出售,鉴于具备许多方面的共性,并且坝卡竜,坝卡囡,老曼峨本身足够优秀,和老班章具备相似风格的同时,还各有特征。如果不是对于老班章特点无比熟悉,如果不是对于普洱茶客观品质有着专家级的评鉴能力,必然会导致有人更加认为坝卡囡,坝卡竜或者老曼峨冒充的老班章,是更加好喝,是真实高品质的老班章!
这,就是我深感悲哀,并且普遍在发生的事。
这,也是我敢于断言,我春茶预定价的价位,基本不可能是对应山头的纯料的底气来源。
确实,茶友们大多在追逐尽可能的性价比。
确实,革登乔木好喝,弯弓乔木好喝,薄荷塘乔木好喝,曼松好喝。
确实,坝卡囡好喝,那卡好喝。
同时,许多人,并没有看出颜真卿《祭侄文稿》的美,也欣赏不了《兰亭序》的美。失去了追求真,标准的要求,我们的审美,普遍达不到细微差距的辨别,偏偏,在普洱茶中,顶级茶里面,细微差距,很可能就是巨大的价格差!
我是传播茶文化,致力于为大家提供真,标准的山头茶的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