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古人过元宵节,可不单单像现如今一样,吃碗元宵便算过了节的。赏花灯、对对子、猜灯谜这样的文雅习俗才是重头戏。
赏花灯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作为一个紧随春节之后的传统节日,一向担任着释放春节余热的作用。
据说汉武帝的一位善良又风趣的宠臣东方朔,他正月十五用赏花灯巧计,让名为元宵的宫女与家人相聚,自此赏花灯习俗流传下来。
对对子
自古文人墨客,智慧无穷。以物有物语的理念,将各种有趣的图案与文字附在灯笼之上,形成观赏之用。
北宋王安石也凭借赴京途中,于元宵之夜见得的招亲对联“走马灯,灯走马,灯息马停步”与京城主考官的“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取为进士、被招为快婿。
在迁客骚人的笔墨之下,才成了元宵之夜“未婚之女,无不扫了峨眉,点了朱唇,着了华服,漫步灯市;有才学士,提笔灯纸之上,言了心意,展了学识,观玉壶光转”。
古代才学之人以对对子,俘获少女芳心,成就美满姻缘。
猜灯谜
几经流转,南宋之时,更有有志青年王少,见不惯当地财主“笑面虎”,在元宵之夜,于花灯之上题诗一首,
“头尖身细白如银。称称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看罢,暴跳如雷,命人抢灯。王少又以讥笑:老爷莫恼。我这四句诗乃是谜,谜底为“针”,是也不是。这“针”怎么是对你的呢?莫非是“针”对你说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说的是你呢?笑面虎便只能灰溜溜走了。周围人哄笑。
至此谜语悬置于灯,开始传开,始称“灯谜”。
今日互动
猜灯谜(打一物品)
"小小身板大能量,
肚子里面有名堂。
出门走路全靠滑,
开学旅行需要它。"
我在这里等你,揭晓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