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你的老家是哪?(你的老家是哪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6 17:49:14    作者:life    浏览次数:4870    评论:0
导读

身为中国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认真想过,自己的根究竟在哪里?倘若出门在外时,被人问起“你的老家是哪”时,自己又该如何作答呢? 平日里,当你听到或看到有人就“老家河南、老家山西、老家山东”等不同说法七嘴八舌地争论不休时,你又作何感想?有没有自己

身为中国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认真想过,自己的根究竟在哪里?倘若出门在外时,被人问起“你的老家是哪”时,自己又该如何作答呢?

平日里,当你听到或看到有人就“老家河南、老家山西、老家山东”等不同说法七嘴八舌地争论不休时,你又作何感想?有没有自己的看法和独到的见解?你晓得老家河南、老家山西、老家山东分别该咋说吗?

说老家在哪里,脱离语境不行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产生的历史至今已有6000多年。对汉语的理解,好多时候是要讲究语境的。

对“老家河南、老家山西、老家山东”等不同说法理解起来,都是不能脱开咱们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或者是特定的历史事件的。不然的话,不管是说“老家河南”,也不论是说“老家山西”,亦或是讲“老家山东”,都会成为实质上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咱们中国人时常都喜欢说自己是“龙的传人”,平日里不少人也习惯于把自己说成是“黎民百姓”,“闯关东”作为特定历史上的特定历史事件,也曾经由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与大连电视台拍摄成电视剧,并被央视作为2008年的开年大戏播出过,俘获了不少观众。而“龙的传人”、“黎民百姓”、“闯关东”就分别与“老家河南”、“老家山西”、“老家山东”等说法有所关联。

关于“老家河南”

关于“老家河南”,我想应该是有两层意思。一层与历史文化有关,一层与姓氏有关。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但总有它的历史根脉。其中的中原文化就是中华文明历史上可以寻到的最主要的历史根脉之一。

中原文化以河南为中心,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也是中华文化的母体和主干。

上古的时候,华夏民族的人文先始、三皇之一的太昊伏羲,就在现今的河南周口淮阳一带以“龙师”为名,首创了“龙”的图腾。

五帝之首的黄帝,当年也曾经在现今的河南新郑一带以“龙”的图形,作为其统一黄河流域各部落之后的标志。正是因此,咱们中国人今天也才习惯于称自己为“龙的传人”。

华夏、中国、中华、中原、神州等名词的来源,都与河南有关。中华民族之所以又称“华夏民族”,是因为黄帝当初统一了中原部落,并在新郑创立了华夏国家。

夏、商、周乃至随后的好长时间里,以中原地区为代表的河南,都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初的中国分为九州,豫州作为九州之一,因其位于九州之中而被称为中州,因中州属于“国中之地”,后来才由此产生了“中国”和“中华”等概念。

有统计资料分析说,截至2018年,在全国全部汉族人口当中,起源与河南有关的姓氏人口占到了85%以上。当年全国在用姓氏共计6150个,排名人口数量前100的汉族大姓中,有78个源自河南。全国有来源可考的4820个汉族姓氏中,有1834个起源于河南。在按人口多少排列的前120个汉族大姓中,全源于河南的有52个,部分源于河南的有45个。在按人口多少排列的前300个汉族大姓中,全源于河南的97个,部分源于河南的115个。

关于“老家山西”

“老家山西”之说,我觉得应该也是有两层意思。一层自然会牵涉到咱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根脉,另一层则与历史上的“明朝大移民”有关联。

对于“黎民百姓”这个联合式结构的词组,我想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黎民百姓”语出于《隋唐演义》,在《尔雅》的解释中,“黎民百姓”中的“黎”被释义为“众”,所以“黎民”也就是“众民”的意思。所谓的“黎民百姓”乃是从西周起对庶民百姓的俗称。

公元前170年,也就是汉文帝十年的时候,汉文帝封赏齐王国相召平子的儿子召奴为黎侯,设置了黎侯国,国都就设置在现今的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尽管说古黎侯国只传了三世,但古黎侯国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当时的炎帝在现今的长治县羊头岭下的黎岭村教民农耕稼穑,并就此开创了咱们中国农耕文化的先河。

明朝大移民开始于公元1370年的洪武三年,直到公元1417年的永乐十五年结束,经历洪武、建文、永乐三代帝王,历时50年。

明朝大移民的移民背景是,在经历了元末的战乱之后,明太祖朱元璋历经20余年统一了天下。但其治下的整个国家却已是满地疮痍,当时的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多已成为了无人之地,而山西的人口却表现为畸高。据《明太祖实录》记载,公元1381年的明洪武十三年,全国总人口59873305人,山西人口高达4103450人。

为发展经济,恢复农业生产,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朱元璋采取了“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移民政策,只明初经洪洞县大槐树处迁往全国各地的移民就曾达百万人之多。

根据笔记史料以及《明史》、《明实录》、《日知录之余》等正史的记载,明朝大移民后,经由洪洞大槐树移民的人口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的2217个县市中。

关于“家在山东”

说到“家在山东”这一话题,重点就是囿于“闯关东”,而“闯关东”却不仅仅是当年山东一省人的事儿,“闯关东”的也有不少河北人。

“关东”一词,原本指的是现今河南省灵宝县坡头乡王垛村函谷关以东的地方。到了公元1381年也就是朱元璋当政的洪武十四年时,明朝开国的军事统领徐达建立了山海关城堡,使山海关成了扼制东北与中原地区的咽喉。此后,山海关以内便俗称了“关里”,而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在内的东北地区则被称为了“关东”。只是,“关东”一词是到了清朝的康熙年间,才逐渐被官方和民间广泛使用的。

所谓的“闯关东”,就是“关内”的流民出关跑到“关东”哪里去谋生。广义的“闯关东”始于宋辽金元时期,狭义的“闯关东”则仅指清朝同治年间到中华民国的一段时期内,“关内”百姓去“关东”谋生的历史。

“闯关东”的人以山东和河北人居多,也有其他地方的一些人夹杂在其中。大连营口丹东是当年山东人“闯关东”时的首选。如今,这几个东北的城市里,山东人的后裔所占比例均不低于甚至超过了其全部人口的一半。“闯关东”风行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闯关东”的人数一度占到了东北总人口的七成。

实际上,除了“老家河南”、“老家山西”、“老家山东”之外,平日里咱们中国人也经常会讲自己是“炎黄子孙”。而“炎黄子孙”这一说的由来,是与炎黄二帝有关的。

“炎黄子孙”中的“炎”指的是“炎帝”,“黄”指的是“黄帝”。炎帝与黄帝都是咱们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生于姜水,也就是现今的陕西省宝鸡市境内,黄帝生于姬水,也就是现今的陕西省武功县境内。倘若依照“老家河南”、“老家山西”、“老家山东”等说法去理解和言传的话,其实咱们中国人说“老家陕西”,应该也算有那么点意思和事实上的根由。大家以为呢?

 
关键词: 山东老家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8566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