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女子凭3岁记忆苦寻生母,时隔42年舅舅揭开真相,女子情绪崩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6 18:10:31    作者:life    浏览次数:4280    评论:0
导读

“真想回一次黑龙江啊,回去看看当年的老朋友们。” 张文斌已经记不清这是姐姐住院以来第几次说出这样的话了。自从一个月前姐姐的病情恶化住进医院以来,一向性格强势的姐姐变得特别感性,经常回忆起以前的点点滴滴。 “姐,你又说想回黑龙江。你也就当年上

“真想回一次黑龙江啊,回去看看当年的老朋友们。”

张文斌已经记不清这是姐姐住院以来第几次说出这样的话了。自从一个月前姐姐的病情恶化住进医院以来,一向性格强势的姐姐变得特别感性,经常回忆起以前的点点滴滴。

“姐,你又说想回黑龙江。你也就当年上山下乡的时候去过那边,81年的时候知青都回各自老家了,你在那边还有其他朋友?”

张文斌的姐姐叫张菊芬,1969年的时候上山下乡运动搞得火热,她曾主动申请到黑龙江去插队。

不过没过多久姐姐就回上海了,这么多年了,也没听姐姐说过在那边的朋友,因此张文斌有些好奇。

但姐姐并没有给出答案,而是微微闭上了眼睛,似乎在回忆着什么。

最终医生的手术刀没能拦住死神的步伐,2006年正月初十姐姐因为子宫癌去世了。

姐姐为什么想回黑龙江?她当年去黑龙江插队的时候是不是发生过什么?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张文斌。

姐姐的女儿

时间一转眼来到了2014年,一个陌生电话打到了张文斌的家里。

“请问您是张菊芬女士的弟弟张文斌吗?”

真是好久没人这么称呼自己了,张文斌这样想着,回答说:“我是,请问您是?”

对方告诉张文斌,他是受一个女人委托来找姐姐的。

“她是谁?”

张文斌有些好奇,毕竟姐姐已经去世了足足八年了,大多数与姐姐相熟的人也都知道,怎么会有人这个时候来找她?

“对不起我不能告诉您,我不能随便透露委托人的信息。”对方的语气听起来有些为难,但越是如此张文斌越是好奇。

“你不说她是谁,我就不说我姐姐在哪里。”张文斌故意吊着对方的胃口。

张文斌

对方突然不说话了,但仔细听能听到电话的另一头不止一个人,他们似乎在小声讨论着要不要将委托人的身份告诉他。

“是一个叫张淑凤的黑龙江人。”

黑龙江!听到这个地名,困扰张文斌多年的谜题再次涌上心头,当年姐姐临终前心心念念想要去见老朋友,这个女人会是当年姐姐想见的人吗?

“我不想在电话里说这件事,如果你们有诚意,我们就当面聊聊。”张文斌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这个人了。

又是一阵小声而激烈的讨论后,对方终于统一了意见:“好吧,我们去和委托人商量下,后续会把见面时间、地点告诉您。”

两天后,张文斌收到了写着时间地点的短信,竟然要在深圳见面?

张文斌有些疑惑。但很快,想要知道当年真相的好奇心驱使着他去往了约定的地方。

推开门,张文斌看到一个一头短发的女人,她穿着一身粉红色的上衣、白色的长裤,看上去十分干练。

他确定自己不认识这人,但看着女人的脸,却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熟悉感。

“张先生,我要找的人为什么没来?”女人抢先发问了。

“她八年前就已经去世了。”他如实告诉了女人姐姐去世的消息。

听到这话,女人努力想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最终还是哭了出来。这让他更加好奇了,这个女人和姐姐是什么关系?

于是他反问道:“你是我姐姐什么人?”

“我是张菊芬的女儿。”

怎么可能?姐姐从来没有告诉过自己她有女儿,张文斌被女人的话吓到了。

当年姐姐去黑龙江插队,不久就和姐夫结婚了,然后还在那边生了两个孩子,都是男孩。

后来姐姐和姐夫回上海的时候,两个孩子已经会说话了,他们还喊了自己舅舅,怎么可能还有个女儿?

“不可能,她从来没跟我提过这回事!”张文斌对女人的话持怀疑态度,这个女人要找的人应该只是和姐姐同名同姓。

随后,女人竟然准确地说出了姐姐的年龄、生肖、去黑龙江下乡的时间,以及插队落户的准确地点,他心里的疑惑越来越多。

女人告诉张文斌,她听生产队的老人说,当年张菊芬是大着肚子到他们村里插队,到黑龙江没多久生下了一个女儿。

这一点,也得到了张菊芬的高中同学蔡则良的证实。

蔡则良说:“1969年的时候,他和张菊芬在一个班读书,他们一起去了黑龙江插队。出发的时候张菊芬怀孕的迹象已经很明显了,到黑龙江没多久她就生了个女孩,当时一起插队的人都知道,这是千真万确的。”

尽管种种证据都指向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张文斌还是不愿意相信眼前的这个陌生女人会是姐姐失散了四十多年的女儿。

“不信的话你可以看看我和母亲的照片。”

女人说,“我和母亲长得很像,你看一眼就知道我是不是她女儿了。”

当张淑凤和张菊芬儿时的照片放在一起时,张文斌惊呆了,两人长得几乎一模一样。

尤其是她们那双灵动的眼睛。他才不得不承认,眼前这个女人就是姐姐失散了40多年的私生女。

一段尘封了45年的往事,就这样揭开了面纱。

被“抛弃”的女婴

1969年的一天,年轻的张菊芬发现自己意外怀孕了,她当时慌了神。在那个年代,未婚先孕要被街坊邻居说闲话,父母丢不起这个人。

情急之下,她想到了逃走,先去一个没人认识自己的地方生下孩子,过段时间再回来,这样就没人知道此事了。

那时候上山下乡运动搞得火热,张菊芬便主动申请去千里之外的黑龙江插队。

到黑龙江不久张菊芬生了一个十分可爱的女孩,她就是张淑凤。

当时张菊芬有过把孩子留下来的冲动,但理智阻止了她,最后托人将孩子送给了村里的一户人家。

张淑凤三岁生日的时候,张菊芬曾经想回去看望孩子,可走到门口便被拦住了。那家人害怕她把孩子带走,和她大吵了一架,最后还将她赶走。

临走时她一步三回头,流着眼泪不停地望向屋内,似乎想看看她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其实这些事,张淑凤都看到了。虽然不认识这个女人,但是她本能地觉得对方和自己很亲近。特别是女人一步三回头的样子,永远地刻在了她的脑海里。

张淑凤从小就长得像张菊芬,两个人跟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似的。

八岁的时候养母带她去赶集,路上一个老太太脱口而出:“这不是上海知青的女儿吗?长得真像。”

听了老太太的话,又回想起三岁时那个流着泪离开的女人,张淑凤才知道原来她就是自己的亲生母亲。

从那一刻起,张淑凤的心里就萌生出了要去找母亲的想法:我就是想见见她,看看她怎么样了。只要能见她一面,哪怕是一面,也算了结了我一辈子的心愿了。

她跑到了村里的知青点,可那时的张菊芬已经回上海了,她没有找到母亲。

她还是站在大门口一直看,看知青们是怎么劳动的,看知青们是怎么读书的,听她们说话看他们打闹看他们笑......她只是想从她们身上找到些许母亲的影子。

12岁的时候,一个未婚先孕的大姐姐住进了五叔家里,张淑凤经常跑去看她。

她很想知道一个未婚先孕的女人怎样看待肚子里的孩子,想知道这个女人最终会怎样处理孩子,是不是和她那个素未谋面的母亲一样。

女人生产后,张淑凤看到她蜷缩着身子睡在床上,襁褓中的孩子被丢在床的另一头,女人始终没有转过头去看孩子一眼。

最后女人要走了,她感谢五叔家的恩情,把孩子送给了五叔。婶婶抱着孩子出来给女人送行,女人才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的孩子。

她轻轻拨开了孩子的襁褓,吻了一下孩子的额头:“我走了,明年的今天我会回来看你的。”

站在旁边的张淑凤一下就哭了,她想到那一年母亲回来看自己的时候是腊月初八,正好是她的生日。

从那一天起,张淑凤对每年的腊月初八充满了期待,她期待着母亲再次回来看望自己。

往往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一年、两年、三年......转眼间五年过去了,张淑凤始终没有等到心心念念的母亲,她开始恨母亲了。

她恨母亲当初狠心地丢掉自己,她恨母亲这么多年来都没回来找自己,她恨母亲甚至没有托人为自己带来只言片语......

然而,仇恨让张淑凤失去了最后一次见到母亲的机会。

17岁那年,一个姓宣的男人找到张淑凤,问她想不想见一个她最想见的人。朦朦胧胧中,张淑凤猜到可能是母亲回来找自己了,但她还是拒绝了。

那时候的张淑凤已经认定母亲抛弃自己、不要自己了,她恨极了这个狠心的女人。

她拜托对方给母亲带话:“我不想见你,我恨你,你当初为什么不把我丢在城里!”

或许是母亲因为张淑凤的话伤心了,此后竟真的再也没有来找过她,她彻底失去了母亲的音讯。

为人父母,有哪个会真的弃孩子于不顾呢?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淑凤遇到了母亲上山下乡时的闺中密友王中美,她告诉了张淑凤一切的真相。

那时候张菊芬即将生产,如何处理肚子里的孩子,张菊芬十分纠结。她完全可以直接把孩子送人,然后再也不管不顾,以后谁都会不知道她生过孩子。

但毕竟这是她的亲生骨肉啊,她还是舍不得把孩子送给别人,于是她找到了闺蜜王中美。

她恳求闺蜜暂时收养自己的孩子,她每个月都会给钱当做孩子的抚养费和对王中美的感谢费,时间合适了她会把孩子接回去。

看着张菊芬可怜的模样,王中美一口答应下来,于是张菊芬住进了王中美家里。

然而到了临产的时候,王中美的婆婆突然变卦了,她无论如何都不同意收养张菊芬的孩子,还要把她赶出家门。

数九寒冬,一个临产的女人能去哪里呢?张菊芬已经到了走路都走不动的地步了,但无论她怎样央求,王中美的婆婆还是硬要赶她出去。

后来是王中美看不得闺蜜受苦,喊来了大队书记,在书记的调解下张菊芬才得以顺利生产。

孩子生下来了,但王中美无法代养,张菊芬无可奈何,只能托书记帮忙把孩子送出去。

她怕孩子未来会受苦,还特意嘱托书记一定要给孩子找一户好人家。

听完王中美的话,张淑凤泪流满面。此时张淑凤也已经成为了孩子的母亲,她更能理解母亲当年的痛苦和挣扎。

那一刻她的心里五味杂陈,愧疚、自责、悔恨......种种复杂的情绪涌上了心头。

原来自己一直错怪母亲了,母亲从来没有抛弃过自己,不然也不会三番两次回来探望自己。

自己不仅不理解母亲,还说了那么混账的话伤她的心。

张淑凤的脑海里再次浮现出了三岁时母亲来探望自己的那一幕,想起了母亲一步三回头的神情。

她控制不住地痛哭起来,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母亲,亲自向母亲问好,向母亲道歉。

赴沪寻亲

2004年的一天,刚在地里干完农活的张淑凤突然感觉到一阵心悸,不知道为什么,她突然非常想要见到母亲,于是她拉上丈夫坐上了前往上海的火车。

养母曾经遭不住她的追问说过母亲的户口好像是在上海闸北,这是当初母亲插队的时候养母无意间听到的,她和丈夫一下火车直奔闸北区

想要靠自己在上海这样一个人口密集的大都市找人无疑是海底捞针,他们来到了派出所,出示了相关的资料,告诉警察自己想要找一个叫张菊芬的人。

警察把张菊香的名字输入户籍系统点击搜索后,张淑凤傻眼了,仅在闸北区竟然就有一百多个张菊芬。而且那时候全国都在换用二代身份证,很多人换用了新的照片。

在这些密密麻麻的照片中张淑凤根本认不出来哪个是自己的母亲,只能无功而返,她一直十分遗憾。

无巧不成书,张菊芬就是在2004年被确诊得了子宫癌。医生告诉她儿子,由于年轻的时候操劳过度透支了身体,而且癌症被检查出来的时间有点晚,张菊芬已经很难治愈。

张淑凤来上来寻亲的时候,张菊芬刚刚住进了医院。入院后张菊芬的病情迅速恶化,仅仅两年之后便去世了。

或许冥冥中还是有一种叫做血缘的东西在联系着这对母女,因此在张菊芬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刻,张淑凤才会像是收到了母亲的召唤一般来到上海。

后来张淑凤表示,那段时间自己就像疯了一样,做什么都没心思,只想着要去上海找母亲,是非常迫切地想要找母亲。

她说:“我只要是能看上她一眼,我死了也闭上眼了。”

听完张淑凤的话,张文斌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姐姐一直到临终前心心念念着要回黑龙江。

她哪里是想见什么老朋友,只是放不下这个一辈子都没有感受过自己母爱的女儿。

她可能至死还在愧疚,因此才会想临终前看她一眼。看看这个孩子过得好不好,看看这个孩子还恨不恨自己,如果有可能,她还想听这个孩子叫自己一声母亲。

可是就如同张淑凤找了一辈子没见到母亲一样,张菊芬最终也没能如愿看到自己的女儿。

当张淑凤提出想要去给母亲上坟时,张文斌犹豫了一下还是拒绝了。

因为如果姐姐想让大家知道这个女儿的话,她肯定会告诉自己。姐姐自始至终没说,说明姐姐还是不希望大家知道。

姐夫一直以来不知道这件事,若是让姐夫知道姐姐跟他结婚前生过一个孩子,姐夫会怎么想?两个外甥又会怎么想?

虽然最终没有能够实现见到母亲的愿望,但知道了母亲没有抛弃自己、心里一直挂念着自己,张淑凤也已经十分满足了。

她留下了舅舅的联系方式后,便直接离开了。

后记

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很多遗憾,但子欲养而亲不待最令人痛心。

少年时孩子们总是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会和父母争吵,有些孩子甚至会因此疏远父母。

当他们真正懂事的时候,却发现父母早已花白了头发,不是自己记忆中的样子了。

始终不会改变的,是父母对孩子最单纯的爱。

就像当母亲的张菊芬一直以来都牵挂着自己女儿,但张淑凤却没有明白母亲的心意,还说狠话伤了母亲的心,所以她才一直到母亲去世都没能见到一面,这成为了她一生的遗憾。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们,能够多多理解父母关爱父母,不要在父母垂垂老矣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还没来得及尽孝。

毕竟父母,才是唯一会永远坚定地站在你背后、支持你的人。

 
关键词: 寻找身体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8576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