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邓宁_越无能,就越不知道自己无能———邓宁-克鲁格效应解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03 01:42:18    作者:life    浏览次数:956    评论:0
导读

中国有句老话——“初生牛犊不怕虎”,这句俗语明褒暗贬,常被拿来形容“无知者无畏”的新人。但也有不少人出于对小概率事件的青睐或单纯的戏谑,爱往褒义上去理解。 然而,这个现象背后的逻辑却与褒义沾不上边。 因为它只说明了一件事: 一个人越无能,就

中国有句老话——“初生牛犊不怕虎”,这句俗语明褒暗贬,常被拿来形容“无知者无畏”的新人。但也有不少人出于对小概率事件的青睐或单纯的戏谑,爱往褒义上去理解。

然而,这个现象背后的逻辑却与褒义沾不上边。

因为它只说明了一件事:

一个人越无能,就越不知道自己无能。

这种低能力者的双重困境,就是认知心理学里的“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

邓宁-克鲁格效应本质上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者容易沉浸在自我营造的“幻觉”和“优势”之中,他们既会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也无法客观地评价他人的能力。

而从认知偏差到回归理性,人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愚者之山、绝望之谷、开悟之坡。

举例来说:

一个人对工作还未上手时,面对未知,会觉得有点紧张,但一旦上手,很快就会自我感觉良好,不但认为自己已经看通看透,还爱对别人指手画脚 ——— 就这样小跑似的爬上了愚者之山。

当他信心爆棚,觉得自己快到山顶之时,这才发现自己离真正的高手其实差之千里,于是一跤摔下,仿佛跌入了绝望之谷。

这之后,收起愚妄,回归理性,开始对自己的工作重拾敬畏,爬上开悟之坡。(见下图)

例子讲完,可能有人会说:那我一开始就跟着高手干,不就不用爬这“愚者之山”了吗?

那不一定。

首先,高手不一定会想跟你一起干———不是“瞧不起”,可能是单纯的觉得效率太低、沟通成本太高了;其次,即便有机会与高手共事,但在对行业、对工作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认知之前,你看到的只是高手们在台前的几分钟——一份报告、一场演讲、一个谈判而已。

刚开始你会觉得惊艳,但时间稍微一长,自己的能力却没什么长进的话,就会觉得:这有啥难的?我去我也行。

所以,如果想避过邓宁-克鲁格效应这个认知偏差,其实没啥快捷方式,就算有幸在一开始就能加入一个高水平的团队,那也绝对少不了“结硬寨,打呆仗”的环节。也就是在过了新鲜劲儿之后,还能保持大量,重复性的训练,并在做深的同时,加宽自己的认知边界。

不信可以问问身边的高手,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关键词: 邓宁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867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