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黑苹果青年】
由张家港市委市政府主办、张家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黑苹果青年与飞马旅协办的2022第三届长三角(张家港)国际氢能产业人才峰会近日在张家港圆满落幕!峰会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决策部署,抢抓绿色发展机遇,为氢能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朱位秋
彭苏萍
刘 科
姚景源
陆 文
温金祥
程一兵
毛宗强
余 强
朱 艳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位秋,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衣宝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中林、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科、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程一兵,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毛宗强出席峰会。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副总编辑陆文,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余强,苏州市人社局二级调研员温金祥,张家港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朱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何剑、张庆出席活动。
此外,还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大学、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佛山分中心佛山仙湖实验室、上海新能源行业协会、江苏省能源研究会、安徽省氢能产业发展联盟等3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代表、国内氢能知名企业代表及张家港市政府相关部门、各镇(区、街道)有关负责人参与峰会。
智汇 · 领航
高层次人才走进张家港
氢峰会嘉宾相继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指导中心城市展览馆,江苏骥翀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有限公司,苏州中车氢能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参访交流。
筑梦氢时代 氢心向未来
开幕致辞
朱部长指出,张家港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借势而为,积极响应“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认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围绕氢能发展大势,科学布局、奋力发展,将发展氢能产业作为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的重要支点,氢能产业规模和配套优势日益明显,“中国氢港”初具雏形。
她还表示,人才是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朱部长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张家港的发展表示感谢,热情邀请广大氢能人才,到张家港创业发展、施展才华,携手打造“中国氢港”更美好的未来。
附图 张家港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朱艳致辞
姚景源老师表示全球气候变暖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所以我们向全世界承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时间。此外,中国目前迈入新发展阶段,经济转型非常重要要靠能源转型,发展新的能源变得非常重要。
同时,姚老师也对第三届峰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希望张家港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积极宣传引才、育才、留才的好经验、好做法,吸引更多人才来张家港干事创业、共促发展。
附图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致辞
毛宗强教授作为专家代表,围绕氢能产业发展大势深入浅出地作了分析研判,氢能产业大有可为。张家港抢抓机遇,以先发优势积极布局氢能产业,初步实现了人才、产业深度耦合。他建议张家港要进一步广揽英才,锚定产业发展技术高地,攻坚克难,为中国氢能产业发展贡献“氢港”力量。
附图 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毛宗强致辞
营造氢生态 翘首迎卿来
礼聘颁奖仪式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人才引进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为了更好地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吸引更多产业人才在张家港落地生根。张家港市委、市政府面向全国广揽英才,并挑选全国顶级专家和优秀学者担任人才推荐官,为张家港选才、荐才。
附图 江苏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余强为朱位秋、彭苏萍、程一兵3位院士颁发“张家港市氢能产业人才首席推荐官”聘书
附图 苏州市人社局二级调研员温金祥为刘科院士颁发“张家港氢能产业人才伯乐”荣誉奖牌
双向奔赴 氢情相伴
张家港市首届最佳雇主颁奖典礼
为营造“就在张家港”的良好就业环境,集聚人力资源优势。张家港市人社局联合市委人才办、市总工会、市工商联共同举办张家港市首届最佳雇主评选活动。活动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列为市委创新委员会2022年重点工作之一,也得到了广大专家的关注和支持。本次专家评审团由中国劳动保障报社副总编辑陆文担任主席,南京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刘洪教授、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顾东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周文霞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唐宁玉教授、浙江大学王重鸣教授和苏州大学魏文斌教授共同评审。
附图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副总编陆文为张家港市首届最佳雇主颁奖礼致辞
附图 张家港市28家用人单位分获“最佳雇主”“最具发展潜力雇主”“最具社会责任感雇主”等奖项
氢年力量 绽放氢春
氢能人才培养合作签约仪式
张家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毅,人社部中全人才服务中心主任魏庆峰和江苏省能源研究会顾东清秘书长,安徽省氢能产业发展联盟胡浩民秘书长,上海新能源行业协会李保卫副秘书长共同启动长三角氢能产业人才发展联盟。
附图 张毅局长、魏庆峰主任和长三角氢能产业发展协会(机构)等负责人共同启动长三角氢能产业人才发展联盟
张家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远勇与北京大学新能源与纳米材料实验室、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环境材料与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签署共同培养氢能人才合作备忘录。
附图 张家港人社局与相关高校院系(研究机构)签署共同培养氢能人才合作备忘录
苏州中车氢能动力技术有限公司与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佛山分中心(佛山仙湖实验室)、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省能源实验室)、张家港中集圣达因低温装备有限公司与江苏大学能源研究院、江苏骥翀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分别签署了共建氢能人才培训实习基地协议。
附图 张家港4家企业与相关高校、科研机构签署共建氢能人才培训实习基地协议
豪氢壮志 氢近梦想
2022第三届长三角(张家港)
国际氢能产业人才峰会启动仪式
朱艳部长、余强巡视员、温金祥调研员、何剑副市长、张庆副市长、朱位秋院士、彭苏萍院士、刘科院士和程一兵院士9位领导嘉宾共同启动“2022第三届长三角(张家港)国际氢能产业人才峰会”。
附图 2022第三届长三角(张家港)国际氢能产业人才峰会启动仪式
顶级智囊 氢能盛宴
院士分享氢能前沿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能源集团氢能首席科学家、中国燃料电池研究开拓者衣宝廉以《氢燃料电池及燃料电动车现状》为题,讲述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现状。衣院士表示燃料电池车的产业化是氢能应用的突破口,我们要坚持自主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关键材料与部件的批量生产,大幅度降低燃料电池车、加氢站建设和氢源的成本,尽快实现燃料电动车的产业化。同时,衣院士还详细讲述了降低氢燃料电池成本的重点,并围绕氢安全提出了建议。
附图 衣宝廉院士线上演讲:《氢燃料电池及燃料电动车现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燃料电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氢能联盟战略指导委员会委员彭苏萍以《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发展与人才培养》为题,详细讲述了国家重视氢能的原因、氢能源与氢燃料电池发展的动态等内容。在氢能人才培养方面,彭院士特别提到我们要借鉴和吸取国外的经验教训。
附图 彭苏萍院士主题分享:《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发展与人才培养》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国际院士、中科院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中科院大学纳米学院院长王中林带来《蓝色能源与碳中和》主题演讲,他同时也是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得主、埃尼·前沿能源奖得主。王院士特别提到为收集分布式高效能源提供根本技术路线的三个方面,一个是微纳能源,第二个自驱动传感,第三个蓝色能源。发展海洋作为未来化石能源替代,对国家发展,对人类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附图 王中林院士线上演讲:《蓝色能源与碳中和》
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特聘教授、佛山仙湖实验室战略科学家程一兵以《氨氢融合新能源颠覆性技术与工业应用》为题,为现场嘉宾带来分享。程院士强调氨作为一种富氢新能源,既是氢能载体,也是零碳燃料,可以作为一种氢能储运载体,也可以作为零碳直接燃烧,它在实现我们双碳达标过程当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附图 程一兵院士主题分享:《氨氢融合新能源颠覆性技术与工业应用》
氢听氢诉 拥抱变革
氢能产业人才培养圆桌对话
围绕氢能产业人才的吸引、留用及培养,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蒋利军的主持下,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科,黑苹果青年公益理事长、零点有数董事长、飞马旅联合创始人袁岳,江苏骥翀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付宇,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家港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韩涤非,SXR科技智库创始人及理事长徐亭多位氢能产业学者、行业专家、企业家以一场精彩的圆桌对话将氢能产业及人才发展的有关话题再次引向深入,为氢能企业及人才发展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新思路。
氢英汇氢港 启航新梦想
闭幕致辞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朱位秋致闭幕辞,宣布峰会圆满落幕,并对张家港氢能产业及人才发展提出了建议,期待更多的氢能优秀人才、氢能创新团队,以及氢能龙头企业,在张家港落地并结下硕果!
全球汇氢英 港城创未来——2022第三届长三角(张家港)国际氢能产业人才峰会圆满落幕!
氢能在我国能源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氢能人才正是氢能技术创新和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此次峰会为氢能人才搭建了交流平台、提供前沿报告,并围绕氢能人才培养建言献策,进一步在张家港营造了良好的氢氛围。愿张家港氢能产业发展蒸蒸日上,期待来年氢峰会,再次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