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我国的第11位开国上将,毛主席:没有他,新中国成立至少晚10年(新中国最后一位大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7 09:22:20    作者:life    浏览次数:1118    评论:0
导读

主席面前,毛主席仅仅看了题目一眼,便立即在文件上写下了“批准”两个大字,毛主席看完文件后说道:“没有他,新中国成立至少晚十年!” 这份文件的标题是《呈请授予李聚奎同志上将军衔》,而毛主席口中的“他”,指的正是李聚奎,他之所以能得到毛主席如此

主席面前,毛主席仅仅看了题目一眼,便立即在文件上写下了“批准”两个大字,毛主席看完文件后说道:“没有他,新中国成立至少晚十年!”

这份文件的标题是《呈请授予李聚奎同志上将军衔》,而毛主席口中的“他”,指的正是李聚奎,他之所以能得到毛主席如此高的评价,还要从1928年的那起惊险刺杀事件说起。

1928年的刺杀事件到底发生了什么?李聚奎当时又做了什么?他为何在1958年被补授上将军衔?今天所长就带大家了解李聚奎和毛主席以及彭德怀之间发生的真实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给历史求知所点点关注,既方便回顾往期精彩,又不会错过最新内容。

惊险刺杀,勇救彭德怀

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和滕代远等人发动平江起义,打响了彭德怀参加革命的第一枪。起义虽然取得了成功,但是很快就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彭德怀只得带着部队边作战边转移,一时间伤亡人数骤增,战斗条件也越来越艰苦,很快部队内就出现了军心不稳、战士思想浮动的情况。

为了补充兵源、增强部队战斗力,很多土匪、兵痞以及流民也都被吸纳到队伍当中,可这就导致队伍的管理难度大大增加,为了便于领导,彭德怀下令取消队伍内对团级以及连级的划分,把队伍平均划分为6个大队,可这一决定导致不少军官职务下降,很快就有人心中产生了不满情绪,甚至还出现了叛变投敌的情况。当第四大队的队长李玉华投敌之后,第一大队的队长雷振辉也产生了相同的想法,但是却被部队领导提前察觉,为了起到预防作用,彭德怀便命人秘密监视雷振辉。

尽管雷振辉明知自己叛变的想法已经暴露,可他依然不肯死心,他决定孤注一掷,送给国民党一份大礼。从那之后雷振辉就开始制定刺杀彭德怀的计划,企图在队伍内制造混乱,然后自己再逃跑。不久之后,雷振辉终于等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刺杀机会。

1928年8月15日早上,部队刚刚转移至白沙。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彭德怀立马聚聚队伍发表讲话,可刚说了几分钟,队伍前排的雷振辉突然冲向彭德怀身边的警卫员,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的速度抢走了警卫员的手枪,然后将枪口对准了彭德怀。突然的变故,导致现场所有战士都愣住了,正当雷振辉准备扣动扳机时,离彭德怀非常近的一名战士飞身扑了过去,将雷振辉狠狠地压在身下,一旁的大队长黄云桥立即掏出佩枪,当场朝着雷振辉的脑袋开了一枪。

在场的所有人都替彭德怀感到后怕,若刚才不是李聚奎挺身而出,若刚才雷振辉扣动了扳机,若彭德怀被刺杀,那这支队伍恐怕会立时大乱,那我过不只是会少一位优秀将领,甚至可能影响新中国的成立时间。反观站在高处的彭德怀,刚才的惊险一刻丝毫没有打乱他的讲话思路,他反而镇定自若地说道:“我们起义是为了干革命,干革命就不能怕吃苦,不能怕流血牺牲,如果谁还想走,可以走,就是剩下我一个人,我也要举着红旗,爬山越岭干到底!”

正是彭德怀的不畏生死,让整支队伍备受鼓舞,也正是彭德怀的视死如归,从那之后,这支队伍再没有出现过有人离队的情况。而李聚奎的这次舍身相救,让彭德怀深深地记住了他的名字。其实除了这一次,李聚奎在新中国成立后也曾间接救过彭德怀。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为了保卫我国东北领土,彭德怀司令率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在异国他乡同装备最好的美军展开了较量,而李聚奎作为彭德怀最信任的部下,不仅被彭德怀点名随行,更是被任命为整支部队的后勤部长。

为了不给朝鲜增添一丝负担,当时志愿军所需的所有物资都由国内转运,可是由于战争激烈,再加上国内物资紧缺,所以志愿军经常会出现少粮甚至断粮的情况。加上天气恶劣,食物非常不利于保存,这就大大增加了运输难度。战士们吃不饱,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这导致彭德怀在指挥所如坐针毡,就在此危急时刻,李聚奎的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李聚奎当年参加西征的时候,曾被老百姓制作的炒面救过命,他便想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志愿军的饮食问题。经过李聚奎的反复研究,他发现将小麦、大豆、玉米以及高粱等主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炒熟后磨成面粉,再加入少量的食盐或者调料后,便能制作成一种既美味又营养丰富的“新型炒面”,这种炒面不仅保质期长,而且制作简单,饱腹感也非常强。仅仅一个小想法,就解决了彭德怀以及志愿军在战场上的燃眉之急。

饮食问题解决了,可运输又成了彭德怀面临的新难题。因为当时我国的空军力量比较薄弱,补给线又非常长,美军便利用这一点,经常派战斗机对我国的补给线路进行攻击。这就导致我国的物资损耗非常严重,本来非常充足的物资,最终能到战场的只有60%左右。这也就意味着200万人的志愿军,却只能得到120万人的物资,武器弹药以及食物药品的匮乏,让彭德怀深深地体会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无奈,正在彭德怀为这个问题日夜难寐的时候,李聚奎又有了好主意。

李聚奎提议,在物资运输线路上建立防空哨,一旦美国飞机行动,防空哨便立即打响信号枪,负责运输的司机便可立即就近躲藏。根据李聚奎的建议,志愿军抽调2万兵力,在物资运输线路上建立了1500多个防空哨,看似占据了大量兵力,可是却有效减少了物资的损耗量,更是大大加快了运输速度。就连毛主席都称赞道:“这个方法好,汽车和物资的损失量几乎为零,真是个奇迹啊!”

自从李聚奎保证了后勤物资之后,彭德怀在前线的指挥就得心应手起来,志愿军在战场上更是所向披靡,这一系列措施的实行,让美军企图将志愿军饿死、冻死的想法彻底破灭。

抗美援朝结束之后,美国远东军参谋长阿尔其尔准感叹道:“面对这么多困难,中国军队是怎么保证物资补给的?我们占尽了装备以及火力的优势,如此大规模的空军竟无法阻断他们的运输,这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我真想知道他们的后勤部长是谁。”

彭德怀经常感叹道:“要不是有李聚奎,我不知道已经死在敌人手里多少次了,他不仅是我的救命恩人,还是所有抗美援朝志愿军的恩人!”

不过李聚奎的功劳可不只是靠勇救彭德怀得来的,而是靠他英勇的战斗、灵活的头脑以及无私的付出换来的。

毛主席的追随者,中共党中央的护航人

李聚奎除了勇救彭德怀之外,还多次救毛主席于危难,救党中央于水火。1934年2月,陈诚亲率3个师的王牌部队,企图不惜一切代价对中共党中央进行第五次“围剿”。国民党部队凭借着精良的装备将党中央领导牢牢困在包围圈内。时任红军第一师师长的李聚奎临危受命,指挥杨得志的第一团连夜奔赴战场,冒雨对陈诚的部队展开了进攻,面对着国民党的飞机大炮以及猛烈的火力,李聚奎指挥的部队死死地控制着制高点,为党中央领导的转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开始长征。在长征路上,李聚奎一直率领部队在前面为毛主席以及周总理等人开路。李聚奎牢记毛主席的指示,有大路走大路,没大路走小路,没小路跋山涉水,一路之上遭遇无数敌人围追堵截,可李聚奎每次都能成功突围,保证了毛主席等领导的安全。

1935年1月,红军迎来了长征路上最为严峻的一场考验。当部队行进至四川安顺场时,被大渡河拦住了前进的道路,此时的红军可以说是四面楚歌,后有如狼似虎的追兵,前有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河对面更是有摩拳擦掌的敌军,若不及时渡河,可能会被即将追上来的追兵击垮,可若贸然过河,不仅要小心湍急的水流,还要躲避对岸敌人的狙击。

毛主席朝着李聚奎问道:“蒋介石这是想让我们成为第二个石达开,你看现在该怎么办?”李聚奎充满自信地回答道:“有我们红一团的部队在,蒋介石的美梦就必定不可能成真。”在此千钧一发之际,李聚奎率领部队挺身而出。

李聚奎从部队中抽调17名战士,组成渡河敢死队,指挥他们驾驶船只趁着黑夜突破敌人在对岸的封锁线,在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打开了一个缺口,为党中央的转移以及红军的北上开辟出了一条至关重要的通道。

红军成功抵达陕北之后,毛主席当面对李聚奎称赞道:“这次大转移,你和红一团立了大功,你们是红军的先锋啊!”周总理更是称李聚奎率领的红一团为“天下第一团”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李聚奎指挥过很多历史有名的战役,比如强渡乌江、井冈山保卫战以及飞夺泸定桥等等。新中国成立后,李聚奎先后担任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以及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等职务。可也有人表示,李聚奎解放后的贡献远不如战争期间,可实际上,李聚奎解放后为祖国做的贡献一点也不比战争时期少。

授衔前夕被调离,补授上将军衔

1955年,党中央以及中央军委决定在解放军部队内实行军衔制。授衔仪式上,很多李聚奎曾经的部下都被授予了少将以及中将军衔,但是会场内却始终没有看到李聚奎的身影, 授衔名单上也不见李聚奎的名字。殊不知,在授衔前夕,李聚奎已经转业离开了部队,此时的他正率人奔赴在新的战场上。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内的石油资源极其匮乏,为了尽快摘掉“贫油”的帽子,1955年7月3日,经全国人大开会决定,我国正式成立石油部,而后周总理亲自点将,任命李聚奎担任石油部的第一任部长。此时距离授衔还不到2个月的时间。

作为戎马一生的将军,被授予军衔可以说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李聚奎甚至早就做好了授衔准备。可面对组织的新决定,李聚奎没有丝毫不抵触,毫不迟疑地就走马上任了。1955年9月27日,授衔仪式在北京举行,而此刻的李聚奎正带着数十位专家以及工人在克拉玛依四川盆地以及松辽盆地等地进行勘测,此刻他心中早已忘记了授衔仪式,而是一心希望为祖国找到大的油田。

在全国各地勘测了近3年时间,可李聚奎始终没能找到大型油田,正当他准备继续努力的时候,上级却命令余秋里接替他的职务,而余秋里上任后不久便在大庆松基三号井发现了大量石油储备。后来还有人挖苦李聚奎道:“看来不是我国没有油,而是有人发现不了!”李聚奎只得无奈地苦笑,可是他的老兄弟耿飚却替他反驳道:“若没有聚奎之前的努力,哪能这么快发现油田,你们说的简直是屁话!”

李聚奎对党的赤诚之心,对祖国的毫无保留,其实都被毛主席、周总理等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1958年恰逢建军节之际,李聚奎收到了一份迟来的惊喜,经中央军委提议、毛主席批准,特决定补授李聚奎上将军衔,自此,李聚奎成为了我国的第11位上将

自从参加革命以来,李聚奎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但是每次在组织需要的时候,他总是能够挺身而出。李聚奎一直坚守着对党的赤胆忠心,一直牢记着毛主席、周总理的教诲。如此一位有血性、有信仰的革命英雄,不负“将圣”的美名,他的名字值得被无数中国人牢记于心。

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喜欢的朋友可以多多点赞留言,新朋友记得给所长点点关注,历史求知所会继续给大家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关键词: 中国上将名单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8939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