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左衽?(左衽服装设计培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7 10:06:13    作者:life    浏览次数:604    评论:0
导读

随着汉服热的不断兴起,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对我们传统服饰有了深入的了解,但是在看古装剧的时候难免对其中的服饰产生困惑:为什么有些人是“左衽”,有些人是“右衽”,好像并不严谨,没有一个标准,不知道哪个才是对的。那么今天在这里给大家粗略的讲一下左衽

随着汉服热的不断兴起,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对我们传统服饰有了深入的了解,但是在看古装剧的时候难免对其中的服饰产生困惑:为什么有些人是“左衽”,有些人是“右衽”,好像并不严谨,没有一个标准,不知道哪个才是对的。那么今天在这里给大家粗略的讲一下左衽、右衽的区别。

“左衽”

“左衽”,即前襟向左掩,区别于中原一带的“右衽”,是我国古代不分少数民族或明代初期汉族女性所着的服装。(“衽”即衣襟)

左衽

与中原人相反,北方诸族崇尚左,除了衣襟左掩,胡服的下衣和足衣也与中原服饰大有不同;但在明代初期时,除少数民族服饰外,左衽也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女装。

诸如《十三经注疏.尚书.毕命》中:四夷左衽,罔不咸赖,予小子永膺多福;《汉书》中:《春秋》内诸夏而外夷狄,夷狄之人贪而好利,被发左衽,人而兽心......诸多中原文字记载中不少将“左衽”视作一种贬义词,是周边落后民族相对于汉族服饰、文化等存在差异的体现,表示落后、野蛮的异族,在儒家“尊王攘夷”基础上,更是被视作家园遭入侵、占领,甚至是亡国的标志。

而“左衽”还有一个说法就是被用来指代死者,汉族传统习俗中,死者之服为左衽,不用布钮,以细布带系死结,且在陪葬的壁画和绘画先人的画像中,也使用左衽,以示阴阳有别。但如今出土的古代服饰绝大部分是右衽,故所谓的左衽皆为死者着的说法也非绝对。

“右衽”

古代中原人崇尚右,习惯上衣襟右掩,即为“右衽”,是汉族的象征符号之一。

右衽

左衽、右衽区分

但右衽也并非汉字文化圈所独有的,如藏人、蒙古人、不丹人,在历史流传至今也有右衽,如元朝历代皇帝画像中虽着民族服饰,但皆为右衽。

所以左衽、右衽并不是作为区分所谓汉族和少数民族,生者和死者的绝对依据,没有必要去过分苛求,横加指责。但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习惯,如果在身着汉服的时候最好还是要穿右衽。

如有不足之处,欢迎评论留言,批评指正!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8982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