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信心,用五年时间再造一个雅戈尔。”这是一位逐渐淡出公司经营的服装业大佬——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再度出现在台前的豪言壮语。
提起李如成和雅戈尔,都被业界称为一个传奇。30多年前,李如成以两万元的知识青年安置费起家创办雅戈尔,在地下室,靠几把尺子、剪刀、小板凳拼凑起来的手工作坊,逐渐壮大成为如今衬衫、西服生产基地于一体的一家上市公司。
李如成将雅戈尔打造成为中国服装第一品牌,同时又频频走上资本运作这条路,也因此被称为“最不务正业”的企业家。
如今,李如成打算如何再造一个雅戈尔?一路走来,他到底有多么“不务正业”?背后又是如何将雅戈尔从地下手工作坊做成一个大企业?
从农民到厂长
1958年,由于李如成父亲的缘故,全家人从繁华的大上海下放到宁波南郊段塘镇。为生活所迫,刚满7岁的李如成和村里小伙伴们一起编织草帽,一顶仅挣几分钱。不仅如此,他还当过每天只赚两分钱的放牛娃。10岁时,李如成父母相继病故,他和一个姐姐两个弟弟相依为命。15岁那年,初中尚未毕业,李如成便主动报名到灯塔大队雅渡村“插队”务农,一待就是15年。
1980年岁末,数千万知青开始陆续返城,已近而立之年的李如成来到了镇办的“青春服装厂”。
名义上说是一家工厂,但其实那只是用两万元安置费勉强建起来的、不折不扣的小作坊。车间就在村边戏台的地下室,缝纫机之类的工具都是大家从自家搬来的,主要业务是为其他工厂代加工一些短裤、短袖衫等低档产品。虽然条件简陋、艰苦,但李如成却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工作机会,凭借勤奋努力,进厂不久便被任命为裁剪组长。
然而,不久之后,工厂便受到市场大潮的冲击,业务断档,100多名知青面临失业窘境。此时李如成偶然听人讲起东北有一厂家需要找合作伙伴,便主动请缨前去联系。几经周折,终于拿到了这笔令企业绝处逢生的单子,12吨面料发来,激发了李如成潜在经营的管理才能,他既当设计师,又当调度员,把各个环节安排得妥妥帖帖。
从当年结算来看,工厂利润从最初的几万元猛增至20万元,工人月工资从二十多元涨到七八十元。李如成也由此得到了大伙的信任和拥戴,在职工的一致提议下,李如成成为青春服装厂的厂长。
当时,横向联营是乡企生存发展的一条有效通道。李如成上任不久,捕捉到这样一条信息:百年老厂上海开开衬衫厂正在寻找联营加工点。他当即赶赴上海,双方联营一拍即合。短短两三年间,李如成赚取数百万元的利润,掘得宝贵的第一桶金。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