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走乡村/文
北方有一种粮食作物叫黍稷,古代至今都有,在陕西、山西、甘肃、新疆和黑龙江等地都有,据说起源就在中国,也可以说是中国的土壤较为适合这种农作物生长。
黍稷就是小黄米
在华北、西北地区,还有一种类似的野草野生糜,广泛分布,与栽培黍稷同种,野生性状十分明显,与栽培种能杂交,有人认为可能是中国黍稷的祖先。有些考证还说,黍稷是从中国传到日本、欧洲的。
黍稷的不同类型
古代《诗经》中,常常黍稷连称,在禾类作物中,出现次数最多。有的地方把黍稷又分为两种,其中的黍,今天的北方人称为黍子,又因其颗粒较大而黄,故去皮后称为大黄米,都是被成为五谷杂粮系列。北方人所吃的切糕、炸糕,多用黍子做,其地位相当于南方的糯米,是一种带黏性的粮食。与南方的糯米一样,黍子也可以裹粽子,古人称为“角黍”,又可以用来酿酒。
至于“稷”的意思,据说情况就比较复杂,甚至有人将黍、稷、穄、高粱等混淆为一。上古时期的人们以稷为始祖,以稷为农(谷)神,以社稷为国家的象征,因为中华民族上一位具有神话色彩的人物名字就称为“稷”,或许他解决了广大人民的吃饭生存问题。如今,基本上是将“谷”、“粟”代替“稷”,因为它是当时人民普遍栽种,又普遍食用的粮食。有史书还说,种粟,是五谷之长;稷,粟也。所谓“五谷之长”,是为最普遍的谷类,因称其为“谷子”,故“谷”由庄稼和粮食的总称,转为“稷”的专称——“谷子”。稷的颗粒带壳称谷子或粟,如南方水稻颗粒未除壳前称稻谷或谷子一样。除壳后的稻颗粒称大米,粟粒除壳后则称“小米”、“粟米”,其精细品种则称“粱”,因其色黄故称“黄粱”。
黍稷的耀眼黄
现在基本可以明白了,稷是一种粮食作物,即粟,在今天的北方通称谷子,其实为小米。粟:谷子的颗粒,去皮后称小米。黍:黍子碾成的米叫黄米,有黏性。
高粱,有些地方俗称“蜀黍”;而玉米,则称“玉蜀黍”,山东高密县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故乡种植很多,莫言的小说《红高粱》还被张艺谋拍成电影。高粱也是一种常见的北方粮食作物——南方也有播种了,广泛用于酿酒,比如高粱烧酒。
这是红高粱,又称蜀黍
玉米,又称为玉蜀黍
还有一种农作物“麻”,实在是做麻衣的原料,可在古代却被列为“五谷”之一,古书中的五谷包括“麻黍稷麦豆”。麻为桑科一年生草本作物。古义系指大麻、又名火麻、线麻等。其为雌雄异株植物,雄株古称为“枲”,雌雄同株者为苎麻,亦称为牡麻,无子,皮可织夏布。古代布帛并称,帛为丝织品,布为麻织品,一般平民做衣物用。
苎麻的麻可以做织布和做衣服
为什么把麻列为五谷之一,原因是麻子可吃,其多油,食用比较香。此外,还有一种棉花,棉可以做衣服做被子,但棉籽则可以榨油,就像油菜籽一样很香,一般贫穷人家都有食用。
棉花可以做衣服、被子,棉籽可以榨油可以当饲料,棉油油炸各种食物也是挺香的
其他粮食作物大麦,也可以用于酿酒,是北方常见的农作物
小麦,是北方最常见的粮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