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中国古典园林_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表现自然”(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特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03 01:57:39    作者:life    浏览次数:4812    评论:0
导读

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 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啊娜垂岸,桃花数枝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 道家哲学提倡”万物与我为一“的自由境界,认为这种境界即最高的美。 在中国


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

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啊娜垂岸,桃花数枝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

道家哲学提倡”万物与我为一“的自由境界,认为这种境界即最高的美。

在中国园林美学中极为重要的意境,渊源正在于此。

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决定了中国式的园林不会是一处用以展示炫耀的场所,而是主人情感的寄托;交流的对象不是世俗的世界,而是自然一个更为本质的世界。

这种“天人合一”精神不仅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还是中国古代园林的最高精神。

园林中的“天人合一”主要通过如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第一、整个造园理念讲究以造化(自然)为师,以自然天成为最高的美。

第二、园林美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中国园林强调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原有山水地势而造园,园林中的人造景观亦要与整体气氛相和谐,既合自然之势,也顺社会之理,切忌人力穿凿。

第三、园林的建造主张有法与无法的统一。

造园有法,但亦无法。有法是规则,无法是创造。无法中有法,有法中无成法、死法。

第四、中国古代园林在精神上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由,这种自由就是与宇宙的精神相通,与神灵相通,与道相通。

苏州拙政园中梧竹幽居亭的对联云:“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借风借月,观水观山,人与自然,何等亲和。这种亲和,建立在人的移情之上。

苏州沧浪亭有一副对联,联云:“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不仅移情,而且移意。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水成为智慧的象征,山成为仁德的象征。

在中国人看来,人之所以能从自然找到知音,是因为人与自然的本质统属一个本体——道,这就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艺术追求,使中国的园林创作高度重视人和自然的亲和,让人触景生情,达到情景交融,其含蕴丰富的自然意境给人以启示和遐想:“观烟波浩渺而思其意境,仰崴嵬嵯峨而感其气势。”

移天缩地,在于君怀,人世之外,别开幻境,使人们在有限的园林中领略无限的空间。

虽身在园中,却似在真实自然的山山水水之中,使得“修竹数竿,石笋数尺”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

从观赏落霞孤雾、秋水长天而进入“天高地回,觉宇宙之无穷”的幻境;

从“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意境中升华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这就是中国传统艺术所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从有限到无限,再由无限而归于有限,达到物我两忘,自我感情、意趣的自然抒发。

天人合一宇宙观、人化的自然、自然的文化在中国园林创作设计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与展示。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园林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988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