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运行前方,就要到达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
曾几何时,进入北京站的每一趟列车上都会响起这熟悉而亲切的广播声。离家多日的北京人,只要耳朵里听到这声音,鼻子里闻到北京站特有的味道,就知道:
我 到家了。
北京站,人们对它很熟悉,不过北京站里那些美丽的风景,您可未必注意过。
北京站
4000斤的大吊灯
看,大厅屋顶的吊灯。
远看,整体是宫灯的造型;抬头仰望,又像是盛开的花朵,珠串吊坠就是中间的花蕊。
这样一盏吊灯,足足有2吨重,也就是4000斤,抵得上二三十个成年人的体重呀!
北京站
绝美的彩绘灯
这一排吊灯设计得非常巧妙。
吊灯正上方的顶棚上是彩绘图案,从北京站建成时就有,已经58年了。
从吊灯正下方抬头望去,彩绘图案正好跟吊灯融为一体,形成了一朵美丽淡雅的花,这就是它的奇妙之处。
北京站
石头灯罩
这个火炬壁灯,一人多高,它的灯罩很特别,是石头做的。什么样的石头能透出灯光呢?下次去火车站,您好好观察一下吧。
北京站
处处有风景
北京站对我们来说,熟悉而又陌生。当年,离家的时候或许泪眼朦胧,而归来的时候又脚步匆匆,北京站的美就这样被忽略了。
墙上的蓝绿色大象装饰,扶梯的凤凰铁艺,全都是寓意吉祥、心思巧妙。仔细观察,北京站里处处有风景。
北京站
一代 二代 列车调度台
北京站站舍大楼坐南朝北,东西长218米,南北最大进深124米,建筑面积71054平方米。站内有大小候车室、检票厅、商务中心、服务室、售票厅等。这么大的车站,那么多车次,怎样保证列车有序地进站、出站呢?
这就是最初北京站使用的调度台。
列车进站出站,就是用它来控制的。
看,挤岔按钮,您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挤岔就是列车通过道岔时,由于种种原因,铁轨被挤开了,随后极容易导致列车出轨事故。为了防止挤岔事故,扳道员必须严格执行“一 看、二扳、三确认、四显示”制度;调车作业时必须彻底瞧望, 确认道岔位置等等。您看,在铁路上工作真是不轻松,而且还责任重大呀。
上面这种手动的一代控制台,如今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光荣退休了。现在北京站的第二代运输指挥系统,都是电脑控制了。
调度员就是在这里执行任务的。
这部机器可以跟列车的工作人员沟通对话。
北京站
温暖的风景
北京站有个素萍服务室
这里专门帮助老幼病残孕,可以接送旅客上下车。
左边这位北京大姐就是李素萍。从1990年起她就在北京站为“老弱病残孕”等需要特殊照顾的旅客服务。每一天,她要一趟趟推着轮椅去站台,最远的一个站台,往返一次就需要近一小时。二十多年,李素萍推着轮椅在北京站来来回回走过了20万公里,推坏了一百多个轮椅。
虽然落下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李素萍却说:“没事儿,忙起来一出汗就不疼了。”教育李然她也这样说:“怕吃苦哪行啊,出点汗,对你有好处!”
这位北京大姐跟很多北京人一样,满嘴京片子,说话不饶人,但是,热情、实在。
北京站的风景,不光是吊灯、彩绘,更因为有人的关爱,这里才愈发显得温馨美丽。
从1959年建成至今,北京站迎来了川流不息的人流、货流,又有条不紊地将它们送往祖国的四面八方。
北京站,我们共同的记忆。
内容转自:BTV最北京
更多精彩关注头条号:老北京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