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跨境电商 » 正文

中原县城里的外贸“跟单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9 11:30:04    作者:life    浏览次数:2958    评论:0
导读

“跟单员”陈文秀是这家以外贸为主的企业的“神经中枢” 记者孙清清 摄 新华社郑州3月18日电(记者刘高阳 孙清清)缝纫机有节奏的撞击声交杂着皮革的味道,近百名员工在厂房里忙碌着,切割、打磨、套装,热火朝天中有条不紊。 这是位于河南省新蔡县龙

“跟单员”陈文秀是这家以外贸为主的企业的“神经中枢” 记者孙清清 摄

新华社郑州3月18日电(记者刘高阳 孙清清)缝纫机有节奏的撞击声交杂着皮革的味道,近百名员工在厂房里忙碌着,切割、打磨、套装,热火朝天中有条不紊。

这是位于河南省新蔡县龙口镇周庄村的一家家具厂,29岁的广东清远人陈文秀是这一切的“神经中枢”。

记者见到陈文秀时,她已怀有身孕,但依然挺着肚子在电脑前忙碌着。她的眼睛快速地在电子表格和邮件窗口之间切换,手指在快捷键之间噼里啪啦。

她是这家以外贸为主的家具企业的“跟单员”,是业务线的核心。从客户下单,到安排工期,收钱、报关、对接港口、拉货、出港,从头到尾,全部外贸流程都由她一个人来协调安排,和客户的邮件也由她用英文沟通。

“我是她的媒人,她现在是我们新蔡媳妇。”企业老板房海军笑着说,“她的老公是我的业务总监,他们去年结的婚。”

企业老板房海军,和他即将出口到北美地区的货物 记者孙清清 摄

这家位于中国内陆腹地的企业于2017年开始全面转型外贸,48岁的老板房海军凭借多年积累的资源,成功地拿下了四家外贸商的订单。陈文秀在当年从广东来到河南,成为这家企业发展的有力推手。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人不断从内陆来到沿海,打工、经营、定居,但这个趋势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有超过740万人返乡下乡创业创新,其中非农创业人员达到300万,增幅均保持在两位数左右。这背后,是中国内陆地区营商环境日益的便捷。

在新蔡县,沿着126省道,分布着数十家纺织、木材、皮革等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家具生产在这里已经形成了规模聚集。

“我需要什么原材料,分分钟都可以买得到,需要运出去,货代公司可以帮我打点。”房海军说。

“在这里做外贸,人工、土地成本都会比在沿海时低一些。”陈文秀笑着说,“但薪水并不低。”

在沿海打工、积累技能,然后回到内陆工作——不少人都有相似的经历。40岁的王蜜甜是这家企业的熟练缝纫工,每个月她平均能有七千元左右的收入。与在沿海地区工作时不同的是,她现在几乎每个礼拜都可以回家。春节刚过,她又介绍了四个同乡来到厂里。

工人们正在加紧制作新的家具产品 记者孙清清 摄

目前,这家企业有90%的订单都来自海外市场,所有产品都来自驻厂设计师的设计。在75天左右的交货周期里,生产需要约30天,陆运10天,海运33天。

记者在这家公司的厂区里看到,一辆“鲁U”牌照的货车正在把全新的沙发装进集装箱,运往青岛港。每周,这家公司平均运出6个集装箱,装载着的是36万元到42万元不等的货物。

“现在报关程序全部都可以网上完成。”陈文秀说,“一次申报、一单通关,无纸化办公,很方便的。”据她介绍,去年,河南省采用了进出口货物新申报系统,企业办理业务时,只需填一次代码、上传一套随附单证即可,报关几乎不占时间成本。

“所以,我一个人就能搞定啦。”陈文秀用夹着广东方言的普通话笑着说。(完)

 
关键词: 外贸跟单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0292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