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杭州市中医院
作者:张伟
临床中经常会遇到椎间盘脱出髓核游离的病例,髓核组织向上方游离或者向下方脱垂。选择症状同侧入路的话,必然会做很多bonework,很容易造成术后腰痛及医源性不稳。对于上腰椎来说做大范围的椎板切除可能导致峡部断裂。
同侧入路终归还是一个熟悉的入路,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下UBE对侧入路的解剖视图以及定位的相关问题,以期对各位同道的临床工作有所助益。
对于UBE技术而言,人们设计了对侧入路(contralateral approach)。对侧入路包括:sublaminar approach及translaminar apporach,临床可根据髓核脱出的方向选择相应的入路。
椎板下入路内镜口非常重要,最好是位于对侧上位椎体椎弓根下缘的水平或以下,这样看对侧的出口根更舒服一点。远端的操作口也会向远端移位,这样操作对侧出口根的区域也舒服。
但是如果也存在对侧走行根的问题,也可将操作口向近端移动到下位椎体椎板上缘水平,无非内镜口与操作口之间的距离小于3cm。
translamina入路操作口的位置非常重要,最好位于对侧下位椎体椎弓根下缘水平,内镜口也随之向远端移位。
Tips最后提醒一下,这两种入路的目标点均为椎弓根部位,这也是术中的重要的解剖标志。还有一个重要的解剖结构是黄韧带,如北斗七星,尤其是sublaminar入路,沿黄韧带走行可找到椎弓根位置。
张伟
杭州市中医院,ISUBE(国际UBE协会)创始成员、Endospinemax(韩国Dr.son建立组织)国际UBE顾问成员。擅长脊柱微创技术,尤其是UBE(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目前是国内该项技术的奠基人之一。
现任山东省疼痛学会基础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腰背疼痛康复UBE学组副组长、山东省疼痛研究会脊柱镇痛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关节外科分会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腰背疼痛分会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颈椎机能重建与康复学组委员潍坊运动医学会委员。
师从国际UBE大师、韩国UBE协会主席Sang Kyu Son,并在Dr.son的国际UBE培训中心接受正规培训,回国后在国内率先开展UBE相关技术,国内最早开展了各种类型的UBE间盘摘除、UBE内镜下纤维环缝合技术、椎管狭窄单侧入路双侧减压ULBD、UBE镜下融合(镜下PLIF、镜下TLIF及镜下Exlif等各种镜下融合术式)、UBE颈椎keyhole技术、UBE颈椎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技术及UBE胸椎管减压技术。
根据国情,设计了大量符合国内情况的UBE专门器械,并制订了各项UBE技术的操作规范。国际上是国际UBE协会(ISUBE)创始成员,Endospinemax国际UBE高级顾问,建立了UBEchina组织,向外界宣传国内UBE的发展动态,展现中国UBER风采,在国际UBE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力。开展的UBE技术深受国际UBE同行的好评和认可,并在国际上第一次提出Zhang’s portal的第三个入路概念及技术。开展的UBE下纤维环缝合技术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力。多次受邀参加韩国、德国、埃及、印度等国家的UBE学术会议,展现我们国内UBE的技术风采。在国内先后帮助湖北、四川、浙江、河北、山西、江苏、河南、甘肃、西宁、兰州、北京等多家医院开展UBE技术。建立国内多个UBE技术讨论群,带头活跃群里的学术风气。推动UBE技术在国内的快速发展。
作为演讲嘉宾和手术直播嘉宾参与ISUBE首届会议及第一次学术研讨会,面向全球直播手术演示UBE技术。作为授课老师参与国内第一个UBE尸体cadaver实操班,并为学员演示UBE镜下融合技术。为UBE技术在国内快速地推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擅长医学手绘,利用绘画的形式阐述相关专业技术。发表SCI文章2篇。国内论文5篇。
声明:此文内容及图片由供稿单位提供,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骨科在线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