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一个“飘忽不定”的隆中,恰好证实了邓县隆中的真实性(南阳邓县隆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9 13:02:06    作者:life    浏览次数:2296    评论:0
导读

最近宛县说又出新观点,言邓县隆中位置不定,证明此隆中为假。在此,我就不点名批评,先放上截图,供网友观赏。这幅图想必很多网友都看过,果然宛县人不善于挖掘宛县史料,最擅长p图造图。更有网友用无人到过来形容隆中,可谓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下面针对宛

最近宛县说又出新观点,言邓县隆中位置不定,证明此隆中为假。在此,我就不点名批评,先放上截图,供网友观赏。


这幅图想必很多网友都看过,果然宛县人不善于挖掘宛县史料,最擅长p图造图。


更有网友用无人到过来形容隆中,可谓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下面针对宛县小网友的疑惑,这里做出解答:

1.首先,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在一个坐标系中,线段的长度取决于两侧端点的坐标位置。众所周知,襄阳不是一个点,隆中山也不是一个点,光唐朝襄阳城的长度就有九里(今四公里左右),而且每个朝代建城的位置不尽相同,而隆中也不是一个点,从隆中游客中心到诸葛草庐也是近四公里。另外,每个朝代一里代表得长度也不尽相同。

请问宛县小朋友,史料中记载的不同距离,难道都是从同一个点,到另外同一个点?

2.古代没有激光测距,也没有卫星GPS,那请问古代是如何测量距离的?“襄阳城西二十里”又是如何来的?

很明显,“城西二十里”压根不是指的两地距离,而是指的路程,古人压根没有必要去测量直线距离,也无法去隔着数重山用三角函数去测量襄阳到隆中的直线距离。

3.既然“城西二十里”指的路程而不是距离,那么古人又是如何记录路程的呢?

a,张衡创造的“计里鼓车”,是用以计算里程的机械。据《古今注》记载:“记里车,车为二层,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层击鼓,行十里上层击镯”。

当然,这只是短距离作标准化使用,比如隔多远设置一个驿站,两村落间距多少,某地到江边距离多少,这些需要精确定位的可能需要机械辅助。

b,路程=速度×时间,而平均速度可以通过一些已知的标准长度去估算。这种方式比较简单,比较适合普通游客记录路程,但误差往往很大。

c,路程=步数×每步长度,这种方法比第二种稍微精确点,但对于远距离,一般人没这个耐心。

d,路程=各小段路程之和。因为古代没有手机导航,所以相邻两村落之间的距离一般都普遍为人所知,甚至某些地方以路程命名地点,比如“五里岗”。从襄阳城到隆中,中间可能经过许多中间点,把这些小路程加起来便为总路程之和。也被游客广泛采用。

由此可知,这些计量原因,也会导致记录误差的产生。

4.路线选取的不同。根据宛县网友热心考究,汉江万山以西处于不稳定状态,很可能发生改道,而汉江改道必然伴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那每段时期,选择的路线也不尽相同,得出不同距离,不足为奇。

5.最后一点,也是极为重要一点。这里首先感谢宛县网友@赵哞哞Vlog提供大量关于古隆中位置的记载。虽然记载各不相同,但正是因为这些不同,说明了大家并非某些人所言“以讹传讹”。假如大家都只是听习凿池所言,并没有实地考察,那么得出的结果不应该是千篇一律“襄阳城西二十里”吗?以讹传讹,为什么还要换个数据呢?

由此可知,正是因为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却恰恰证实了大家都是亲身考证,而非只相信书本,“以讹传讹”说可以休矣!而万千数据,却都离不开“襄阳西”这个关键地点,这是某地五里岗羡慕不来的!

以上,则是我对你们一直@我,对于隆中位置“飘忽不定”的看法。这份答卷可否满意?@赵哞哞Vlog@白耘愷@南阳方正之声

题外话1:欢迎各位网友补充古代历史名人到访隆中的实锤。

题外话2:南阳网友致力于研究今天的隆中到底是不是历史上的隆中,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史料上的隆中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今天的人们把古隆中景区建在哪座山而去改变历史。因为时间是不可逆的,今天的隆中位置,决定不了史料上记载隆中的真假。即使今天的隆中也误,那真实的隆中也只会在今天的隆中周围,不会跑到两百公里开外的宛县。关于隆中位置的看法,下次会再和网友探讨。

题外话3:习凿齿为一代大家,很多人想必都是通过某地键盘侠认识的这位大师。关于习凿齿有没有造谣,本次只是简单带过,下次会详细辩述。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专家学者认定习凿齿在躬耕问题上造谣,就因为某些人无法去解释“襄阳城西”,就极尽手段去污蔑,去辱骂,这就是搞学术研究的态度?搞学术,居然让屁股决定了脑袋,凡是不符合自己屁股的,一律认定为假,这种思想要不得。这里,某地喷子欠习凿齿名士一个道歉!!!这里我就不点名,网友自行点名吧!

同时,特别对南阳网友@方老四爱自拍提出表扬,虽然该网友坚持躬耕地在宛县的学说,但他肯定了亮家在邓县隆中的说法,肯定了习凿齿的观点。这里,他坚持的观点是“住在隆中,躬耕在宛县”,虽然我不认可,但人家至少没有污蔑古人,素质之高,值得南阳众网友向他学习。

下一篇文章,村夫会与大家分享为什么习凿齿不会在躬耕地问题上撒谎的个人观点。

 
关键词: 隆中在哪里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0382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