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人物传奇:国家级传承人、“曲阳雕神”卢进桥——石木雕刻双绝技(曲阳雕刻之乡著名人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9 16:42:39    作者:life    浏览次数:4817    评论:0
导读

“曲阳雕神”卢进桥 郭晨峰 卢进桥大师 他,一生经历颇为坎坷,在70余年的雕刻艺术生涯中,其石雕作品畅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40多件作品曾荣获国内外大奖,5件作品被国家定为国宝,并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紫光阁永久收藏;他,毕生致力于石雕艺术

“曲阳雕神”卢进桥

郭晨峰

卢进桥大师

他,一生经历颇为坎坷,在70余年的雕刻艺术生涯中,其石雕作品畅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40多件作品曾荣获国内外大奖,5件作品被国家定为国宝,并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紫光阁永久收藏;
他,毕生致力于石雕艺术的探索与创新,以传承和弘扬石雕艺术、为国家争光为己任,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精湛的技艺开一代石雕艺术之先河,因此他被公认为是当代曲阳石雕传统派的代表人物;
他,是中国石雕界唯一的一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并被授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其先进事迹不仅被国内外无数家新闻媒体广为报道,还被收录到《世界名人录》、《中国工艺美术界当代名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英模大典》、《中国专家辞典》、《中国专家人才库》等典籍中……
他,就是被人称为“曲阳雕神”的一代雕刻大师——卢进桥。

卢进桥大师

1927年,卢进桥出生在曲阳县北养马村一个贫农家庭里,由于家境贫寒,他在8岁那年便被寄养在东羊平村的舅舅刘东元家,并开始跟着舅舅学打雕刻,自此走上了一条充满传奇色彩的“雕刻人生”之路。
起初,由于卢进桥长得又瘦又小,拿不动锤子,刘东元便让他用泥巴学着捏一些泥人及猫、狗、鸡等小动物,这也是为雕刻造型打基础。稍大些时,卢进桥才开始学习雕刻,他努力汲取着前辈人积累下来的艺术精华,并很快掌握了一整套雕刻技法。13岁时,卢进桥背着雕刻工具,一边卖艺为生,一边游历于易县清西陵、正定大佛寺、赵县赵州桥、山西云冈石窟、五台山等名山大川及寺庙……民族文化与艺术的博大精深,充实了卢进桥对艺术的渴求,启发着他的艺术灵感。16岁时,卢进桥就已成为闻名方圆百里的石雕艺人了。
1953年春,卢进桥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报名参加了修建宝成铁路工程。期间,在上万名石匠参加的打石料大比武中,凭借精湛的雕刻技艺,卢进桥以质量最好、速度最快而一举夺魁,不仅被评为“甲级劳动模范”,还被命名为“宝成线上的铁巴掌”。后来,他又参加了石阳、焦黄、沙丰线铁路工程的建设。
1958年,首都北京要进行十大建筑的建设,为了更好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曲阳县委、县政府决定建立曲阳县大理石厂。那时,参加完铁路建设刚回乡不久的卢进桥,便又加入到大理石厂的建设中去。他十分珍惜这次能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再加上自己的大胆创新,因此人们对他雕出的东西评价很高。

汉白玉石雕

1965年3月,卢进桥在县城创建了曲阳县首家专门从事雕刻的企业,即曲阳县第一雕刻厂。同年,年近40岁的卢进桥又到天津特艺厂学习牙雕技艺,他学成回到曲阳后,将石雕、木雕、玉雕和牙雕的雕刻技法进行反复比较与研究,经过数年不断地探索,独创出剥荒、定型、雕琢、磨光、打亮结合的镂雕技法。

更重要的是,他将牙雕玲珑剔透、木雕细腻入微、玉雕形象逼真的艺术风格成功地运用到石雕上,将古老的石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形成了卢进桥雕刻作品“面部丰盈慈祥,发型真实感强,衣饰静中有动,体态比例恰当,形象古朴典雅,稳重大方”的佛像艺术风格和“有工有艺,形神兼备,仿古有古气,古中有美感,仿真有实感,实中有夸张”的艺术特点。

三大仕之一

卢进桥传

卢进桥雕刻艺术

为了把最好的艺术奉献给人民,卢进桥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地工作着,向着艺术的高峰一步步攀登着。然而,他的人生道路也充满着艰难与曲折。1966年,由于无石可雕,心里既十分憋闷,又感到空落落的,于是便找来一截木头,创作了封神演义中的《三大仕》,即文殊坐青狮、普贤坐白象、观音坐犼。后来,《三大仕》作品被送到了广交会,十多个国家的客商争相竞购,最终被一个日本客商买下。
值得一提的是,卢进桥被遣送回村后,痴迷于石雕艺术的他,仍钻在自家的白菜窖里偷偷进行“地下”创作。由于怕走漏风声,他只能在晚上干,尽管白菜窖里没有天日,阴暗,潮湿,空气稀薄,但他感到欣慰和满足,他把那里当成自己最理想的工作室,他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精心培育着雕刻艺术的奇葩。
1979年1月,卢进桥收到了河北省轻工厅的一封信函,通知他作为特邀代表准备于9月份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品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并要求在5月底之前交上一至三件作品参加大会展评。卢进桥看到信函后,立即找到县里主管部门汇报了情况。
天有不测风云。卢进桥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了一点意外。一天晚上,他骑着自行车回家,由于刚下过雨,乡间土路泥泞不堪,他一不小心连人带车摔进路边一个水洼中,右手小手指的骨头被摔折。第二天,卢进桥到医院接好了手指,医生叮嘱他要休息一段时间。但他回到家里,看到刚开凿的石料,不由得心急如焚,他还是拿起了铁锤和钢钎

小手指不能弯曲,他就用其他手指握紧铁锤干起来。每敲一锤下去,那小手指便被震得疼痛难忍,几锤敲下去,小手指的断骨又错位了。他只得再去医院接好,医生再三叮嘱他至少要休息半个月,而他回到家后,又继续干起来。由于那小手指内部已严重损伤,右手掌也红肿得很厉害,已无法再拿铁锤了,这愁得他茶饭不思,急得围着石料团团转。后来,他让女儿帮忙,把铁锤绑在他的右小臂上,这样来继续打凿石料。

凭着顽强的毅力和精湛的技艺,卢进桥经过20多天的日夜苦战,一件独具匠心、造型完美的“卧兽观音”作品终于雕刻成功了。这件石雕作品在北京展出时,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后又被选送到日本进行展览。同年,卢进桥被吸收为河北省美术协会会员,并当选为河北省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

1980年,因病休养在家的卢进桥,看到乡下有不少闲散的雕刻艺人,他经过再三思考,决定在自己的家乡建一个雕刻厂,干出一番更大的事业来。当年冬天,卢进桥东凑西借自筹了七千元资金,带领着十多名工人,在东羊平村一个大破庙里创建了一个雕刻厂(即曲阳县第二雕刻厂)。他的家在养马村,离东羊平有8里地,但他把行李搬到大庙里,天天守着厂子,和工人一起工作。他带领工人们苦干了一冬,雕刻出了一批优质石雕工艺品,在1981年春季广交会上只摆出两天,就被外商一抢而空,并签订了二十余万元的合同。此后,他们生产的石雕产品还被天津进出口公司定为免检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82年,卢进桥将第二雕刻厂搬迁到位于县城南的五里岗(即后来正式命名的“曲阳县芦进桥雕塑公司”)。
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里,卢进桥永远年轻,勤奋与坚韧给他的艺术青春注入了无穷的生机与活力。困难不能使他低头,屈辱不能使他灰心,年龄不能使他止步。在多年的磨砺中,他的雕刻技艺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地步:

一是他打雕刻从来不画图,不塑稿,一把锤子一根钎,无论从石料的哪个部位开始下手,都能将作品一气完成。比如雕古代仕女,他可以从头雕到脚,也可以从脚开始雕到头,还可以从胸开始向上下雕,等到最后作品完成,石料用足用尽,不多不少正好,难怪有人形容他打雕刻就像揉面团做馒头一样。

二是他打雕刻特别快,别人十天干的活,他最多两三天就能完成。在雕刻毛主席纪念堂的栏板时,别人雕刻一块栏板需用一个月的时间,而他只用了十五个晚上,其速度令人难以置信。他自己也曾经说过,每打一件石雕,看着那块石料,就像是看见了一件作品,他所做的就是把石头本身多余的部分去掉,打雕刻对于他就这么简单。

三是,凡是搞雕刻的人都知道,在雕制一件作品时,剥荒阶段都是用5斤重的大锤,为的是出活快,而到了定型阶段,一般就用2至3斤重的小锤,等到最后做细阶段就改用最小的锤子。然而卢进桥做雕刻一直都是用5斤重的大锤,就连雕刻人物的发丝、眼皮、动物脖子上的细绳等精细部位时仍是用那大锤,而且从未失过手,这种手上的硬功夫让人望尘莫及。

四是,对于一块石料,别人雕刻时可能会受到材料构成的限制,卢进桥却“借物赋形”,可以说是随心所欲地干,使雕刻活儿透出一股自由创造的灵气,行家们称他“肚里就有石头稿子”。别人都说“杂石好看不好雕”,而卢进桥偏偏喜欢那种白里有青、红里夹黑的“杂石”,他以为“好雕者唯杂石为上”。如他雕的一尊小石佛,额头上着了一颗红珠,那不是“嵌”上去的,而是石料中自然就有的一小点红色,让卢进桥巧妙地利用了,便雕成这副样子。

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中,他把西方古典雕塑的写实手法、现代雕塑的抽象手法以及中国古代庙堂艺术的写意特点,融会在传统的汉白玉雕刻中,他曾创作了《卧兽观音》、《坐兽观音》、《三大仕》、《木兰从军》等许多件传世精品。
1984年,卢进桥被收录到《中国工艺美术界当代名人》典籍中,从而成为全国石雕名人。1986年,在全国第六届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中,卢进桥选送的作品《卧兽观音》和《坐兽观音》,在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中,竟双双荣获我国在石雕行业首次颁发的“银奖杯”,并被陈放于中南海紫光阁,后被国家永久收藏。
生命不止业不休,丹心一片铸石魂。1987年,河北省电影电视制作中心以卢进桥为原型,拍摄了电视连续剧《石魂》。1988年春,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专业技术人员代表大会上,卢进桥被国家轻工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光荣称号。同年,由他口述经别人整理而成的《卢进桥雕刻艺术》一书在全国公开出版发行。
卢进桥大师晚年时,虽然身体状况一直欠佳,但他仍在雕刻艺术之路上不断探索着:拿不动铁锤了,雕不动石头了,他便做木雕,在自己生命中的最后八年里,卢大师竟创作了200多件木雕作品,最大的达三米多高!2008年,卢大师被我国文化部命名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这是国家和人民授予他的又一个荣誉桂冠,这也令曲阳人民深深地为之骄傲与自豪。
2009年2月18日晚,一代雕刻巨匠卢进桥因患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2岁。这个噩耗传来,令闻者无不震惊,皆为失去这样一位享誉国内外的雕刻大师而深感痛惜。当时,笔者也曾赋诗一首,以此缅怀卢进桥大师:

少小学艺游四方,錾中天地塑沧桑。
承前启后技绝伦,梅骨琴心德馨香。
稀世珍品遐迩誉,雕界大师美名扬。
玉石奇韵绽四海,一代巨匠自流芳。
一代宗师承千古文明,双馨德艺传万世石魂。卢进桥大师虽然已去,但他为之痴迷一生的曲阳雕刻艺术将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他一生创造的无数件艺术珍品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将永远闪耀在世界雕刻艺术的长河中。

(作者为石家庄市作家协会会员)

 
关键词: 石雕人物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0574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