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浅谈寿山石雕人物创作过程中的俏色运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7 22:12:02    作者:life    浏览次数:4732    评论:0
导读

摘要:寿山石以其拥有温润的石质和颜色质感而闻名于世,自古以来寿山石雕刻因其自身的行业气质,形成了“七分天然,三分手艺”的雕刻形式。在寿山石雕人物雕刻创作过程中如何因材施教、取色分巧,在保持原石的固有颜色和形态的同时,如何运用循石造型,因色“

摘要:寿山石以其拥有温润的石质和颜色质感而闻名于世,自古以来寿山石雕刻因其自身的行业气质,形成了“七分天然,三分手艺”的雕刻形式。在寿山石雕人物雕刻创作过程中如何因材施教、取色分巧,在保持原石的固有颜色和形态的同时,如何运用循石造型,因色“取俏”的创作手法来呈现人物的艺术美感,这极其考验创作者的艺术修养和雕刻技艺。

寿山石雕刻在我国石雕艺术创作中占据十分特殊的地位,据福州地方志记载,寿山石雕最初雕刻简单粗糙,一般是山上的僧侣,闲时就地取材,用于雕刻香炉、念珠、佛具等,还被老福州人广泛用于制作殉葬的石俑。自宋朝以后,民间艺人有意识的对石头的材质进行划分等级,将一些质地上乘的材料雕刻成精美的案几摆件,颇受文豪权贵的追捧,自此开始身价倍增,到元末收藏寿山石印材、印纽等,成为当时雅士文人的“专利”。本文通过对寿山石雕中“俏色”这一艺术表现力和寿山石雕人物创作的艺术表现形式,尝试探究寿山石雕人物创作过程对于俏色运用的创作手法和艺术价值。

何为俏色创作

所谓俏色,是玉石加工的专有名词,广泛运用于寿山石雕艺术创造中,这种创造手法与绘画、漆雕、珐琅等大不相同。“俏色”主要按照原石的自然颜色和天然形态,依石赋形、就色取巧进行创作。需创作出一件成功的俏色佳品难度是非常大的,因此其价值也不可估量,在寿山石雕刻作品中即便原石质地普通,如果有“色”并且把握好“俏”,其身价也绝不逊色于高档的雕刻品。

对于“俏色”巧用,在寿山石雕刻工艺中占据半壁江山,寿山石雕刻第一要义就是“俏色(巧色)”,虽然俏色的使用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价值,但不可过多过杂,所谓“过犹不及”,作为寿山石雕刻者,不仅要爱“俏”,敢于用“俏”,更要精于用“俏”。

“俏色”首先要注意颜色的相互呼应,避免颜色相近而造成多色互混。颜色运用要符合大众审美,择色清爽、自然、干净,整体布局合理。尤其寿山石本身丰富的颜色和石质,更是为创作过程中“俏色”提供了非常优良的基础。

其次要注意顺色造型,这种表现手法常见于寿山石雕中的“俏色”雕刻技法。所谓顺色,即为材料中的俏色与雕刻对象的颜色相似或相近。顺色造型就是要在创作的过程巧妙的将原石的色调和形态结合起来,让作品的颜色与造型浑然一体,达到质、色、形完全融洽的境界。笔者爱上寿山雕,便是因为寿山石其红如霞焰蒸,白如雪光嚼等独特的色质魅力。

第三在寿山石雕中“俏色”的运用要掌握颜色的正、纯、浓三个要素,色正需能艳,色纯可无瑕,色浓最鲜亮。把艳色,也就是最俏丽夺目的颜色用在最突出的地方,让色泽更极致、更具艺术表现力,艳色的运用得巧妙,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笔者在创作《接福》时,将石料最珍贵、仅有的一点点颜色黄色,设计雕刻成蝙蝠,“蝙蝠”自古寓意着福,迎着微风,仿佛福到来,作品设计恰到好处,与人物相呼应,主题突出,“俏色”的运用给作品增添了生命力和空间力。

寿山石雕刻中的人物创作艺术

人物创作是艺术作品创作中的一大主题,在寿山石雕刻中占据最大比例的就是传统人物雕刻。对于人物雕刻在注重神似的同时,形也不可忽视,只有二者兼备才是好的创作。人物创作或嬉笑怒骂或谈笑风生或慈眉善目,这些皆是人物作品的表现力带来的感染力,下面笔者从自己雕刻人物作品中聊一聊自己的经验。

一、面部表情的深入刻画

一件好的作品最抓人眼球的就是表情,人们往往是通过作品的表情来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透过表情的线条刻画来考究作者的雕刻技艺。笔者在每次下刀前通常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相石”和人物面部表情的揣摩,因为一件好的作品可以表达创作者内心深处的思想,有思想的作品才有生命和艺术价值。以前师傅常说寿山石雕刻需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人物的重要部分是头部,得先找到适合头的位置,把大小,长度先确定,接着雕刻五官,根据脸留宽、鼻刻小、眼皮先与眼珠雕等雕刻原则,同时人物的喜怒哀乐表现细节要了然于心。在人物面部表情创作中需要将线条、笔划、质感、韵律与个人的艺术修养互相融合,才可以让人物表情细腻传神、栩栩如生。

二、人物形体比例的呼应

在市面上我们看到的寿山石人物雕刻中,比较常见的是对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但对于人物的整体比例、人体协调上注重的作品甚少。笔者认为在人物雕刻中对于表情的刻画细化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视了不同人物的身体比例协调性以及运动时的律动性,只有在符合人的身体比例、构造、运动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才不至于让作品脱离常识而让人啼笑皆非。每个人物都独具特点,创作要从个体差异开始着手,学习研究人的外在形体的共性和特性。比如人物在站立、坐着、盘腿的时候比例就存在差距,有“立七坐五盘三半”的说法。不过由于寿山石材料的特殊性,不宜刻太高,且人物要圆润饱满,一般在寿山石雕刻中人物比例为1:5,为了更好的体现艺术审美情趣佛陀可用1:3的标准。人物雕刻,没有绝对的比例,其唯一可遵循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协调感。

三、人物造型配饰的处理

人物雕刻离不开造型配饰的衬托,对于一件人物雕刻作品来说,人物风格特征是很重要的,比如仙女要有仙女的衣带飘飘,文人雅士要有文人雅士的儒雅风度,剑客要有剑客的侠骨柔肠等,只有风格特征才能使作品人物更加妙趣横生。人物雕刻的衣服配饰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衣服配饰甚至纹路都可以用来展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特征、所处年代等等。而对于服饰配件的处理更是考验创作者的线条雕刻技术,比如衣服的裙边、下摆等自然下垂的地方需要注意纹路的流畅性,笔者在创作佛像时一般用流畅匀称的手法雕刻衣服纹路,以体现佛的普度众生和庄严崇高,用比较苍劲有力、简单粗犷的雕刻手法表现武将的威武神勇。人物的表现,主要在于造型、纹路线条的运用,各中人物变化通过配饰、衣服的带入,来强化人物的立体感。

如何在人物创作中运用俏色

寿山石之美属彩石之最,清·林直曾这样描述“羊脂润凝膏,鸽眼明刮膜。纹排暇背青,点认鹧斑错。流丹沁瓜瓤,含绯簇桃萼。艾叶绿初披,笋衣青乍萚。研争青草色,倩并春甘嚼。娇怜梨照相,嫩比荔去膜。”人物雕刻需要有“精巧”细腻的刀笔,“巧取俏色”的高超技艺,才能不负每一粒寿山原石的天然大美。

寿山石人物雕刻,是一种具象表现艺术。寿山石雕人物创作题材比较宽泛,包括历史典故、人物仙佛、民间传说、奇闻异事等。人物雕刻作品的好坏、成功与否,则取决于艺术家的文化修养、概念创作和技术水平。往往在创作之前不可急于下刀,必须先分析琢磨石头也就是“相石”,再结合相关资料和生活细节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构思,只有做到胸中有丘壑,眼里存河山,才能做到下刀取山川。创作过程中需要因材施艺,因势造型,巧取俏色,巧妙的利用石头天然形状与自然纹理和斑斓多彩的色泽,来烘托作品的主题。在刀法的运用上需要清灵犀利、游刃有余、善于多变,这样才能突出作品的矫健富丽、玲珑剔透,典雅精妙。

对于寿山石人物雕刻俏色运用上,据笔者多年来的经验,一般需掌握绝、巧、俏三个方面。“绝”,是寿山雕最高的艺术创作境界,主要表现为绝无仅有,绝处逢生的创造力。“巧”,是指一件作品,除主色外的其他颜色的匠心设计,给人以巧夺天工的感觉。“俏”,则是色泽动人,在对多色设计时主次分明、层次井然,颜色与造型之间有相得益彰的感觉。

笔者作品《福在眼前》,是利用一块红、白、黄三色的石料进行创作,笔者将作品整体以由深到浅的色系进行安排,将最突出的红色雕刻成人物的头部,用圆刻雕法处理五官这样在红色的衬托下五官可以更精细到位,表情生动有神,用黄色和白色的渐变设计成人物的手势和衣阙,可以彰显人物的怡然自得,整幅作品,给人以福在眼前的幸福之感。

结语:寿山石雕人物雕刻作品中,常常会因为俏色不同而使作品的风格和表现形式大相径庭,雕刻家们常常需要以自己的高超技艺,在方寸间于细微处独辟路径刻出乾坤。

 
关键词: 石雕人物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9915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