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前兆的6个表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9 17:27:03    作者:life    浏览次数:2221    评论:0
导读

年轻男性在激烈运动后突然倒下,检查发现心脏骤停,而过去身体健康,就如同这次高以翔的案例,总是引起社会哗然,各种猜测也随之起舞,莫衷一是。例如:天气?过劳?心肌梗塞?太激烈?太勉强……。这些,事实上都没有切中问题核心。 固然,个别案例的最终确

年轻男性在激烈运动后突然倒下,检查发现心脏骤停,而过去身体健康,就如同这次高以翔的案例,总是引起社会哗然,各种猜测也随之起舞,莫衷一是。例如:天气?过劳?心肌梗塞?太激烈?太勉强……。这些,事实上都没有切中问题核心。

固然,个别案例的最终确切原因,有赖详尽的医学检验,甚至病理解剖,不过,我们可以看看过去的研究有什么发现。过去国内外典型案例是出现在马拉松场上:年轻男性跑者在抵达终点前后突然倒下,急救无效。共通性有:

1.年轻,通常在40岁以下,而且过去健康良好

2.男性居多

3.通常发生在抵达终点前后

4.通常救不回来

2019年10月20日,在同一天之内,山东烟台和湖北荆州的马拉松赛场上同时发生了2起猝死的新闻。两位男子参加的都是半马,而且都倒在了距离终点仅几百米的地方。

有数据显示,在2012-2016年,由中国田协、各马拉松赛事官方媒体及医疗保障机构所公布的马拉松赛事中,总共发生了30 例心脏骤停案例,平均年龄为34.4岁,其中有17例死亡。

很多人会想:“报半马的人,很多没有经过系统训练;或者是本来心脏就不好、之前工作劳累,这些人都不该贸然参加马拉松。”

但事实上,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跑者,也可能在马拉松途中出现心脏问题。

2012年,一篇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对美国2000~2010年的马拉松赛事进行了分析,发现:1090万名跑者当中,共有59人发生了心脏骤停(总体发生率很低,大约是1/20万),其中有42人死亡。59人当中,有51名是男性;平均年龄为42岁,男性的发生率是女性5.6倍。

那些心脏骤停后被救回来的三成的存活者,都有2个共同点:

一是现场有施行心肺复苏术,二是类型,缺血性心脏病心跳骤停者,超过一半存活,而有肥厚型心肌病变者,无一人救回。肥厚型心肌病变,占所有心跳骤停的一半;占所有死亡的三分之二。而且,这些死者年龄都在45岁以下。

研究证实了过去的了解 (也推翻了错误的猜测):造成「年轻」跑者猝死的头号原因,并不是一般人以为的心肌梗塞或缺血性心脏病,而是肥厚型心肌病变;而且,这些病人虽然较年轻(甚至仅20多岁或30多岁),却反而比年纪大、有心脏病史的人,更难救回(极少有救得回来的)。

肥厚型心肌病变是因基因缺陷造成心脏肌肉局部性的肥厚。患者不一定有症状。那要如何事先知道或预防呢?一可透过心脏超声加以诊断;另外,若是有家族史,则有基因检测可以做。

依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8登出的综合整理报告,若具备猝死的重大危险因子(例如一等亲有心源性猝死、曾不明原因昏厥、左心室壁肥厚等),可放植入性心脏去颤器,具保护效果。但是,许多猝死者并不具备重大危险因子。此外,跑者是否一律要先做心脏超声,来预防这类猝死?国际尚无定论。

很多人会问,猝死会有早期征兆吗,能提前防范吗?

很遗憾,“猝死”的字面意思就是“突然死亡”,事先很难发现预警信号。

不过,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史或家族史、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悲剧发生。

有疑虑、很担心的人,是可以去做个检查,目的是:了解自己并不是这类病人,在看到这类特殊案例时,不必过度恐慌到连一般人都不敢去跑步。至于若发现有这个疾病,那就应该找心脏科医师好好评估讨论。

【来源:医学周刊】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关键词: 猝死是什么意思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0624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