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8月17日CCTV-12《医心向党》节目,听葛均波院士讲述“国产心脏支架的前世今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9 18:10:46    作者:life    浏览次数:2878    评论:0
导读

节目预告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记录中国医疗卫生发展事业,展现中国卫生界与党同频共振的伟大征程,8月2日起,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中国医师协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联合推出的大型医疗人文节目《医心向党》,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节目预告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记录中国医疗卫生发展事业,展现中国卫生界与党同频共振的伟大征程,8月2日起,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中国医师协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联合推出的大型医疗人文节目《医心向党》,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会与法频道(CCTV-12)《生命线》栏目播出,一共21集,每集20分钟,每天中午12:00重磅推出。央视频、央视网、健康中国等平台同步播出。

8月17日中午12:00《医心向党》第四篇章“大国医疗”第2集,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为您讲述国产心脏支架的前世今生。

心脏支架,被称为当代心内科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全球数千万心脏病患者因此重获新生,但是在21世纪初,进口金属冠状动脉支架垄断市场,高昂的价格让许多患者望而却步。

葛均波认为,医生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病人省一些钱,让他们得到有效的治疗。为了让大多数冠心病患者能够用得起支架,2000年,葛均波和他的团队开始研究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心脏支架。

2005年12月,我国的第一代药物洗脱支架研制成功,它的问世打破了进口支架一家独大的局面,大幅度降低了支架价格,每年可使10万多例患者用得起支架,为患者和国家省下医疗费用约12亿元。

这次的成功并没有让葛均波团队停下脚步。为了研制出完全可以吸收的支架,葛均波团队用了八年时间潜心研究,终于发现一种聚乳酸的生物材料具有做成冠状动脉支架的可能。

2013年5月,葛均波团队将试验结果提交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开始申请临床研究。

2013年9月7日,中国第一个完全生物可吸收支架成功植入患者体内。

2015年5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一个创新型支架的国际会议上,葛均波应邀做相关报告,这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支架在国际上发出的一个强音,完全生物可吸收支架的诞生,增强了我国在这个行业当中的国际竞争力,也使我国医疗器械产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方向发展。

2020年3月4日,国产生物可吸收心脏支架正式获批上市。

葛均波院士说:“我们遇上了最好的时代,这个时代让我们每一个科研人员能够展现自己的才华,把自己的理想变成现实。”

 
关键词: 葛均波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0669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