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认识中药的五味:酸苦甘辛咸,与滋味相关,但更是中药药效的总结(中药的五味是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多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9 21:50:46    作者:life    浏览次数:752    评论:0
导读

中药是中医治病的重要工具,而在中药理论中,性味理论是中药药效理论的基础。所谓性,即寒、热、温、凉、平五性,指的是药物的寒热属性;而味,则是指中药的五味:酸、苦、甘、辛、咸。中药的五味和中药的真实味道之间既有关联,又不完全相等,更多的是对中药

中药是中医治病的重要工具,而在中药理论中,性味理论是中药药效理论的基础。所谓性,即寒、热、温、凉、平五性,指的是药物的寒热属性;而味,则是指中药的五味:酸、苦、甘、辛、咸。中药的五味和中药的真实味道之间既有关联,又不完全相等,更多的是对中药功能的一个描述,即酸味药具有收敛作用;苦味药具有泻热作用、坚阴作用;甘味药具有滋补、缓和作用;辛味药具有发散作用;咸味药则具有软坚散结、补肾作用等。

下面,就具体地为大家介绍一下中药的“五味”。


酸味药

酸味药的功能特点,是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比如说固表收敛止汗的五味子;可以涩精止遗精的山茱萸;可以敛肺止咳的乌梅;可以收敛止泻的五倍子;可以固崩止带的赤石脂等,其药味都是酸味。



另外,有时候有的中药还说具有涩味,所谓涩味和酸味,药效类似,都是具有收敛作用。

一般来说,秋冬季节,可以适当食用酸味药;而春季,要少用酸味药,因为秋冬季节自然界的趋势是收藏,所以服用酸味药就有利于收敛、收藏;而春季需要发散、升阳,所以酸味药要少用。



苦味药

苦味药,具有能泄、能燥、能坚的作用;所谓泄,是指苦味药一般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还能够清泻止逆、泻下通便;而能燥,则是指能够清热燥湿;能坚,则是指能坚阴,也就是保护阴精,因为热邪会伤阴,而苦味药可清热以保阴。

这类的药物,如黄连、黄芩、栀子、黄柏、连翘、大黄、葶苈子等。

但是苦味药由于大部分都是寒性的,所以如果常吃,就会有伤胃气的副作用。所以中医认为苦寒药物只能短时使用,不能长期用,否则会导致食欲不振等问题。



甘味药

具有甘味的药物,大多具有滋补作用,缓和药性、缓解止痛等作用。比如说甘草、蜂蜜、大枣、人参、饴糖、绿豆等。

虽然说甘味药能够滋补,但是甘味药吃得太多,反而会导致脾气壅滞,而出现食欲不振等问题,这就是中医所谓的滋补药物的“滋腻”副作用。

所以,甘味药虽然都是滋补的,但是也不能长期、大量的使用。



辛味药

在中国古代,是没有辣味一说,一般以辛味来代替,典型的辛味,就是胡椒的味道。但是中药中的辛味,既对药物具有辛辣的真实味道,同时也是对中药具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的的概括。

比如说薄荷叶、紫苏叶等具有辛味,能够发散解表;川芎味辛,能够活血化瘀;木香味辛,能够行气解郁、理气开胃等。



咸味药

咸味药,中医认为具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的作用,而且还认为咸味药入肾。

比如说海带、海藻等软坚散结的药物味咸;芒硝味咸能通便;蛤蚧味咸能补肾等。


总之,中药的五味,既来源于最初认识中药时的真实滋味;同时,中药的五味也是对药物功效的概括,不能以真实的滋味和中药的五味去一一对应。


#慢病防治知识##哆咖医生超能团#

 
关键词: 中药五味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0894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