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心中的圣地(93)——西藏博物馆(西藏藏文化博物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30 10:43:30    作者:life    浏览次数:4878    评论:0
导读

这些年出行,每到一个城市,只要时间允许,我都会到博物馆参观。07年到拉萨,由于是跟团游,旅行社没有这样的安排,博物馆没去,2011年自助游到拉萨,本来是打算去的,但去的那天恰逢周一博物馆闭馆,没能去成。这次来拉萨,就再也不能错过了。于是,我

这些年出行,每到一个城市,只要时间允许,我都会到博物馆参观。07年到拉萨,由于是跟团游,旅行社没有这样的安排,博物馆没去,2011年自助游到拉萨,本来是打算去的,但去的那天恰逢周一博物馆闭馆,没能去成。这次来拉萨,就再也不能错过了。于是,我特意安排了一天的时间去参观西藏博物馆
西藏博物馆位于罗布林卡东南角,北望布达拉宫。1994年7月列入西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大庆援藏62项工程之一,国家计委无偿拨款9625万元建设,于199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之际落成开馆。这是西藏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博物馆。西藏博物馆占地面积5395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508平方米,展厅面积10451平方米,宏伟壮丽。具有鲜明的藏族传统建筑艺术特点,同时又深刻体现了现代建筑的实用特点和艺术神韵,熔载出自己独具的建筑风格。博物馆墙体用花岗石砌就,上端为藏式女儿墙即镶嵌柽柳女墙,屋顶用琉璃瓦覆盖。博物馆内部结构采用现代结构体,朝阳一面镶有进口落地大玻璃。馆内还装备有十分先进的监控和调温设备。极目回顾,馆区层楼叠阁,绿树成荫,斗拱实厚,回廊蜿蜒,整个建筑群碧瓦红砖,画栋雕梁,交相辉映,显示出浓厚的藏民族建筑风格和现代气息。

西藏博物馆展厅主展厅目前由《史前文化》、《不可分割的历史》、《文化艺术》、《民俗文化》四大部分组成。
史料记载,自唐以来西藏地方就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十分密切。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赤德祖赞与金城公主的先后联姻成为一代佳话,至今在雪域高原流传。

文成公主所说之魔女图,传说是文成公主绘制的关于藏区地形的“魔女图”唐卡。图中一个魔女仰躺着,身体各个关节和心脏等十二个重要部位都建有寺庙,而大昭寺正位于魔女的心脏位置,寓意深刻。

唐蕃会盟碑拓片,实物现立在大昭寺前。

自元以来西藏地方正式纳入祖国版图,明王朝承袭元代管理西藏的制度,清代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等,均表明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隶属关系。

所有藏品中最不可错过的是五世达赖金印。当年五世达赖为了获得清朝中央政府的支持而进京朝觐,顺治册封五世达赖后赐之。金印由纯金铸就,重达8.5千克,印文为汉、藏、满、蒙四种文字篆刻的“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达喇达赖喇嘛之印”。自此,历代达赖喇嘛均由中央政府认定。

这个金印是由藏汉蒙三种文字刻成的。

西藏的第一份报纸——西藏白话报。

中央政府与西藏政府签署《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书》。

文化与艺术也是博物馆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藏译本的《释量论》。

《青史》的书稿

戏剧艺术是藏族艺术的一个分支。藏戏与汉地一些剧种不同,人物不是靠描绘的脸谱来“塑造”,,而是用面具来表现。于是,面具就直接代表了戏剧的角色,戴不同面具的演员就扮演不同的角色。这些年的藏地行走,一件非常遗憾的事就是没真正看到过一场藏戏。

格萨尔王说唱是藏地一种特别的艺术种类,现在也是非遗项目之一,这是格萨尔王说唱艺人专门戴的帽子。

藏族器乐藏族天文历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西藏天文历算有2000多年历史,在西藏原始历法的基础上,还吸收了中国内地五行占算、印度时轮历及欧洲时宪历等手段和方法,可以准确推算日蚀、月蚀等天文现象的时刻。藏医藏药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代,生活在西藏高原的居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逐步认识到了一些植物的性能及其用于治疗的经验;在狩猎过程中,又逐渐知道了一些动物的药理作用。相传在公元前三世纪,就有了“有毒就有药”的说法。藏族祖先们在与自然和各种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和掌握了丰富的自我保健和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在藏族史书中记载有"最早的疾病是消化不良,最原始的药是开水",这充分说明了藏族祖先们在恶劣环境中吃野果、生肉导致消化不良,自有了火以后人们知道,烧开的水有助于消化,可见藏医学是从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祖先的自我保健和医治疾病的方法愈加丰富起来,为藏医药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公元7世纪初,文成公主嫁入西藏,随带中医医疗技术传入西藏,对藏医药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宝贵的基础。随后的公元8世纪各邻国名医入藏,传授医学,与藏医学之间的学术交流十分活跃,促进了藏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由此可见,藏医学与中医学是有着共通之处的,那种把藏医看做愚昧巫医的看法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藏药
1248年出生的著名学者、藏药学家噶玛·壤琼多吉撰写的《药名荟萃》,详细论述了930多种药物的性味功效,并从10种宝石类药物开始阐述树类药、草药、动物药的分类及功能。这部著作在当时是一部最全面的本草学著作,人们也把他当做一种标准的藏药本草学而广加运用。
公元18世纪初,蒂玛·格西单增彭措不辞艰辛,奔波于西藏和内地、印度等地,潜心研究藏医药学,他所撰写的《晶珠本草》成为举世公认的藏药本草学巨著。该书对915种基本药物进行分类,对2294种药物的性味、功效以及异名等作了详细阐述,成为当时最完整的藏药本草学专著,被称为集藏药汁大成者。《晶珠本草》不仅在西藏,而且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内蒙古等地的医生们也推崇其为标准“本草”而广泛使用。
文化艺术精品荟萃

这个赤尊公主塑像,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博物馆里展示了藏地特有的祭祀方式——立石为祭。岩画,也是藏地古代艺术形式之一。这次阿里之行没能去日土看古岩画,在博物馆里“补课”了。2014年5月18日是第38个“国际博物馆日”,西藏博物馆当天推出了《妙相梵容——馆藏佛教造像艺术专题展》特别展览,有幸在西藏博物馆参观期间观看了这个展览。展览共展出造像艺术品文物117件,展品体现了造像艺术在西藏地区的发展、演变及其蕴藏的丰富历史内涵。117件造像展品分为印度金铜造像、尼泊尔金铜造像、克什米尔金铜造像、中原不同时期的风格金铜造像以及木雕、玉雕、泥雕等造像,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博物馆还有藏传佛教及宗派简介。这次不来博物馆,真的不知道藏传佛教有那么多的宗派。


西藏博物馆是西藏自治区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大型综合性的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 仅明清瓷器就有二千余件,品种全、质量高,居国内同级博物馆之最。2003年6月28日西藏博物馆正式向社会公众推出一台新的展览——明清瓷器精品展。西藏博物馆馆藏的每一件瓷器,都是跨越千万里,从中原大地来到雪域高原的,大都是历代朝廷赏赐给西藏上层人士的。 明清时期西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日益密切,明清御窑开始生产具有藏文化特色的瓷器,这些瓷器一为皇家使用,二为朝廷赏赐给西藏上层贵族。瓷器的造型和纹饰开始具有浓郁的藏文化艺术风格,种类涉及生活用品和宗教用品。此次西藏博物馆展出的瓷制木纹釉碗,系仿制西藏地区日常用的木碗,仿制之精,真假难辨。西藏博物馆希望通过这次展览,满足广大群众对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鉴赏和需求,让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通过这个展览,见证了西藏与祖国的密切关系。为迎接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大庆,西藏博物馆精心组织的献礼展览——元、明、清玉器精品馆展,于2005年9月开放,首次全面、系统地将辉煌灿烂的中华玉文化展现给了西域高原的西藏人民及全国游客。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长久以来被视作最具代表的藏族艺术瑰宝。在西藏博物馆内,陈列的唐卡的题材内容涉及藏族宗教、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真正的藏民族“百科全书”。《情满高原西藏民俗文化展》2013年6月8日在西藏博物馆开展,此次参展的有200余件(套)文物亮相。此次展出的200余件(套)所阐释的民俗文化内容包罗万象。西藏博物馆采用了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手段来辅助、烘托展品,使展品更加闪亮,更加凸显文化本色,让参观者走进展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西藏博物馆的西藏民俗文化展,为进藏游客送上一份“文化大礼”,其中多件文物系首次展出。西藏博物馆通过生活习俗、生活用具和生产习俗三个部分,分居住、服饰、交通运输、陶器、金属器、农业生产、牧业生产和民族手工艺八个单元,较为全面地展示了西藏民俗的风貌。该展览让拉萨市民及海内外游客有机会更加深刻和直观地了解西藏民俗文化。
拉萨,扎西德勒
 
关键词: 西藏博物馆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1107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