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东/文
昨天,收到广州著名酒版收藏家高峰兄弟寄来的由他和李文超共同主编的《茅台酒版收藏图鉴》(样书最终版),勾起了我许多关于酒版收藏的美好回忆。
我最早进入酒类收藏圈也是从收藏酒版开始的。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西风东渐,酒版收藏在国内开始兴起。由于职业关系,我较早地接触到了酒版,喜欢并开始有意识地收藏各种酒版。
1995年,我根据自己对酒版的理解,写了一篇名为《把玩酒版话收藏》的小文发表在《华夏酒报》收藏版上,后来陆续被《中国经营报》、《中国食品报》、《信息时报》、《美食导报》、《信息快报》等多家报刊转载。在那个尚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许多酒版爱好者因为这篇文章通过多种渠道与我联系上,只为大家有着同一个爱好。
后来,有了网络,借助QQ、微信,我结识了焦健、王五、阿舜、卡卡、醉流霞、翡冷翠、王鹏、钟相逢、陈伟文、林路平、武斌、刘森、杨育仕、高崇、何丹、李红兴等诸多酒版收藏界的朋友。
近年来,随着陈年老酒收藏热潮的涌动,我逐渐把关注点转移到了老酒收藏方面。
目前,社会各界出版了不少关于酒类收藏投资的书籍,我收藏的就有《中国陈年白酒收藏大典》(中国陈年白酒收藏大典编委会 编)、《醉爱国酒》(赵晨 著)、《收藏级中国白酒投资购买指南》(赵晨 著)、《陈年白酒收藏投资指南》 (曾宇 著)、《中国特色酒收藏投资指南》(曾宇 著)、《中国地方名酒收藏投资指南》(曾宇 著)、《中国名酒收藏鉴真——四川六朵金花篇》(于洋 主编)、《北京老酒图鉴》(刘钢 魏建波 编著)、《贵州名酒收藏投资指南》(赵晨 编著) 、《湘酒收藏投资指南》(刘鹏 著)、《五粮液收藏投资指南》(赵晨 著)、《五粮液图志》(杨振东 李明强 主编)、《五粮液鉴别》(陈杰 著)、《汾酒收藏》(张崇慧 张树明 编著)、《郎酒鉴赏图谱》(汪俊林 编著)、《郎酒收藏图鉴》(于洋 主编)、《泸州老酒藏典》(沈洪才 张宿义 编著)、《董酒收藏与鉴别》(唐健 主编)等洋洋大观数十本;
其中,仅关于茅台酒收藏的书籍就有《茅台酒收藏投资指南》(赵晨 著)、《茅台酒收藏》(赵晨 著)、《国酒茅台鉴藏》(许大同 季克良 编著)、《茅台鉴真》(季克良、张总结 编著) 、《茅台酒图志》(杨振东 主编)、《中国名酒图鉴(茅台篇)》(刘钢等 著)、《茅台酒鉴别》(陈杰 著)等不下10本之多。
然而,据我所知,国内关于酒版收藏的专业书籍至今还是一个空白。十多年前,酒版收藏大咖焦健兄曾与我沟通交流,意欲联合国内酒版收藏界的大佬们共同编辑出版一本国产酒版收藏鉴赏大典,可惜后来焦健兄也转身投入到老酒收藏的洪流中,此事就此搁置下来。
去年6月,通过酒版大咖王五兄的“京津冀沪鲁迷你酒收藏俱乐部”微信群,我结识了广东的酒版收藏家高峰兄弟,得知他在编辑出版一本关于茅台酒版的收藏鉴赏书籍。一年后的今天,他的样书终于成型了。
说实在话,我与高峰兄弟不是很熟,到目前为止我俩还没有见过面,只知道他的本职工作是人民教师,因为敬仰和尊重茅台文化,痴迷茅台酒版,进而开始收集整理茅台酒版,潜心研究茅台酒版的历史沿革,求证茅台酒版各年份的发行版本,剖析其价值所在。据悉,目前他已经收集有多达200多种茅台酒版。
翻阅《茅台酒版收藏房图鉴》一书,我感觉作者虽然入行时间不长,但他对酒版收藏以及茅台文化的理解颇深,正如他在《茅台酒版收藏图鉴》一书中所言:
酒版收藏是一个亦静亦动的爱好:动,体现在寻找酒版过程中的奔波辛苦,但寻觅的过程也让人兴奋不已;精,则是在精心赏玩酒版之时,犹如徜徉于酒文化之中。
酒版收藏既是一种文雅的享受,也是一段跋涉的苦行。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不断创新的酒版,永远的寻觅和等待,随时降临的惊喜和满足,就是吸引无数酒版爱好者前进的动力。
目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还只是样书。据作者介绍,尚有部分内容需要修订,待内容完备后将联系出版社正式出版。
在征得作者同意后,现将该书的前言、后记分享给大家,让大家先睹为快,了解一下该书的基本情况,至于该书的详细内容还请大家静候它的正式出版吧。
《茅台酒版收藏图鉴》前言
高峰/文
自20世纪80年代末茅台酒厂规模化推出酒版以来,酒版外观几乎没有明显变化,一直是红标、白瓶、红盖的标配,仅在瓶盖、瓶体、酒标和包装处做了微小变动,所以特别容易混淆,这给酒版爱好者造成了不少困扰。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历年茅台酒版的版本及各版本之间的区别,力求以图文并茂的呈现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将茅台酒版的历史串联起来,为酒版爱好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标准。本书仅作抛砖引玉之用,愿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根据自身条件来收藏、学习和研究茅台酒版。笔者坚信,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一点点消除心中的疑惑,最终拨云见日,找到适合自己收藏的酒版类别。
本书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为酒版综述。叙述中外酒版的历史,简论酒版收藏的历史、原则、心态和渠道。对茅台酒版瓶盖、瓶体、酒标、包装和外箱等细节特征进行系统化阐述,以使读者了解茅台酒版的历史沿革、时代特征和细节变化。
第二章为50毫升珍品茅台酒版介绍。此类酒版在茅台酒版中酒质较好,入手门槛较高。有些版本的存世时间短,存世量相对较少,较稀缺,宜收藏。
第三章为历年来53度50毫升普通飞天牌茅台酒版介绍。此类酒版绝大多数年份产量相对较大,纪念意义一般,大众熟知度较高,年份较近的可品鉴,适小酌。
第四章为50毫升特殊茅台酒版介绍。此类酒版或是有着特殊的酒精度数,或是限量发行,有纪念、定制等特殊意义的品种,也是酒版爱好者最感兴趣的茅台酒版,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第五章兼顾收录一些具有代表性的270毫升以下贵州茅台酒迷你酒的品种,包括茅台酒厂或其他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机构和海外专卖店推出的各种单瓶、礼盒、套装茅台酒。
茅台酒的历史文化深厚,茅台酒版是茅台酒文化传承的一隅,更是茅台酒文化体系中一个重要的范畴。基于此,茅台酒版或多或少地反映出茅台酒三十多年来的变迁和发展历程,一个完整的茅台酒收藏体系不应该缺少茅台酒版。每一个版本的出现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和鲜为人知的故事,它像一个鲜活的生命,向我们倾诉着时代的变迁、世界的变化。
笔者深信,茅台酒版收藏的过程就是文化享有的过程,在收藏中阅读,同样也会带给读者无穷的乐趣,而这些乐趣并非仅仅是酒体本身所能给予的,更源于酒版文化内在的价值。
笔者对茅台酒版的历史有着近乎偏执、狂热的兴趣,在寻觅、赏玩、学习、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得以在茅台文化河流的更深处遨游。笔者目前虽然已超出了浅尝辄止的“菜鸟”层面,但远未达到网罗天下的藏家境界,也难以用简洁的文字和图片来笔酣墨饱地展现,但仍望略尽绵薄之力来厘清和完善茅台酒版的发展脉络,以此弥补茅台文化在酒版方面的缺憾。
本书从图鉴与文史的角度,对茅台酒版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进行了鸟瞰,并利用现存酒版进行实物展示,是一部讲述茅台酒版前世今生的“编年史”。由于酒版收藏在酒类收藏中属于新兴、小众的收藏门类,所以与之相关的实证研究少之又少,可参考的权威酒版书籍相对匮乏,网络资源也不多。目前并没有专门介绍茅台酒版的出版物,对茅台酒版的研究也恰恰是当前已经出版的各种茅台酒收藏专著中比较缺乏和薄弱的部分。
本书只是展现酒版收藏的一个点、一个面、一个属于当下的价值风向标。对于茅台酒的历史与情怀而言,笔者所做的努力虽然微不足道,但可以让茅台酒的历史发展脉络更加明晰、饱满,同时也弥补了茅台酒版出版物空白的缺憾,探索蕴藏在小酒版背后的大世界。
一路前行,未来可期;士当弘毅,任重道远。
《茅台酒版收藏图鉴》后记
高峰/文
酒版收藏是对酒版历史的一种诠释,把散落的、割断的、零碎的知识收集整理为集中的、连续的、完整的酒版文化体系。同时,这也是对人生性格的一种修补,冲动的叫你冷静,偏颇的让你全面,狭隘的让你宽容。前有古人,后有来者,酒版收藏为一种见证、一段历程,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作为茅台酒的忠实拥趸,从喜欢茅台生肖纪念酒,到专注茅台酒版,同一品牌、不同材质;同一酒质、不同容量,笔者心中对茅台的情愫一直未变。
茅台酒种类丰富,造型多变,外观升级换代永远比茅台酒版先行一步,茅台酒版只是茅台酒厂的附属产品。茅台酒厂对酒版的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及发展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所以茅台酒版一直延续使用着朴实无华的瓶型和酒标,相对来说乏善可陈,导致酒版爱好者对茅台酒版有视觉疲劳,总是选择性地忽略它,而且对其研究相对肤浅。
但对于笔者而言,客观存在的事物都应该去尊重它,从它充满历史感的酒标,可以看到浓缩的茅台文化。茅台酒版在茅台酒中应占有一席之地,它蕴含的文化价值,值得人们去追寻和研究。
从茅台酒版的严谨性、连续性、发展性,可以看到茅台酒经历的艰难岁月,也可窥得今日的辉煌,更能照亮明天的方向,这在其他品牌的酒版中是看不到的,这难道不正是“那条街最靓的崽”?这不正是笔者要找寻的酒版吗?哪怕是一瓶普通的茅台酒版,在笔者这里面也自带滤镜效果,如获至珍、爱不释手。
每当戴上白手套,在充足的光线下赏玩这些酒版,宛如在进行一种庄重的仪式,令人沉迷其中,乐此不疲。这是一种难得的缘分,也是一场人生的阅历。
笔者因为敬仰和尊重茅台文化,痴迷茅台酒版,进而开始收集整理茅台酒版,潜心研究茅台酒版的历史沿革,求证茅台酒版各年份的发行版本,剖析其价值所在。通过本书,笔者竭力提供追根溯源的酒版实物,介绍酒版时代背景,拍摄编辑相关图片,还原茅台酒版真实面貌。反复研究具体细节,不穿凿附会、听之任之,为读者收藏茅台酒版给予时间上的断代指导,为收藏分类提供脉络清晰、有理有据、去向分明、传承有序的参考,这也是笔者对茅台酒版承担起的一份历史责任。
本书是一本全面深入地介绍茅台酒版的易读易明手册,图文互补、内容翔实、条分缕析,多角度地为读者展示茅台酒版发展的视觉之旅。它更是一本茅台酒版收藏的指南,希望与大家一起分享,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继承和发扬茅台文化。读懂时代,读懂当下,对于茅台酒版的了解就像一门学问,值得长久琢磨。虽是从茅台酒版的角度叙述,但并非就意味着笔者看到了酒版的未来,也并不意味着笔者最有资格叙述酒版。不同的人对于酒版都会有不同的解读,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位酒版爱好者都有自己心目中的那个“酒版”。
笔者从五年前策划这本书开始,就预想到这是一件千头万绪的活儿。用一本书来呈现茅台酒版几十年不同版本的要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茅台酒版毕竟太小众,品种太少,用惯性思维和现有信息整合、罗列成一本指南相对容易,但从杂而少的信息中梳理出脉络并深入研究,归纳成一本有体系的书,是非常困难的。当本书的编撰将要画上最后一个句号的时候,笔者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向关怀和指导本书的挚友以及从各方面提供资料和图片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关爱本书的广大酒版爱好者致敬。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笔者要感谢我的家人,正是你们的资金支持和精神鼓励,才让我得以潜心对茅台酒版的历史文化进行研究。在茅台酒版的收藏上,酒版圈大佬四川焦健兄、山东孙爱杰兄、安徽刘森兄、北京王五兄、浙江斯舰东兄等友人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正是有你们的加入,给予了我无尽的动力和信心,才得以让茅台酒版以全图的形式展示在读者面前。还要感谢广东梁嘉富兄、浙江王瑞兄、河北王爱辉兄、江苏王建成兄、广东朱璟兄等友人,以及每一位热衷茅台酒版收藏的朋友,茅台酒版正是因为拥有了一大批满心赤诚的追随者,才能有如今一片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最后感谢参与书籍排版的浙江智博传媒的团队,文字校对的河南颂安女士,图片美工的广东林彦茵同学,你们在本书出版编辑过程中的尽心尽力,使得本书最终以一个最佳的状态出版发行。笔者很高兴能为国内酒版的宣传推广贡献自己的力量,但由于编撰的时间较短,可考的资料尚少,加之能力有限,本书存在不足之处,在此恳请读者不吝赐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欲了解更多美酒的文化知识和收藏故事,敬请关注“收藏醉美的日子”,来和我一起聊聊关于美酒收藏的那些人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