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方支付收到央行开出的天价罚单。
近日,央行上海分行发布的行政处罚公示信息显示,因为违反支付业务规定,迅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环迅支付)合计罚没近6000万元,该公司和公司相关负责人均被给予警告处分。
值得一提的是,环迅支付可谓近3年被央行处罚的“常客”,每年上榜至少一次。
校尉君还了解到,环迅支付股权卖给深圳盒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盒子支付)仍然在交割,而盒子支付在收购环迅支付牌照的过程中由于“跳单”导致被居间方起诉,目前深圳国际仲裁院已经出具仲裁书,确认违约行为并判处盒子支付支付居间方30万违约金。
在环迅支付收获千万罚单和收购方有不诚信市场行为之下,股权交易是否会受到影响,监管是否会重新考虑仍然等待时间的验证。
天价罚单刷新纪录
校尉君注意到,这次环迅支付收到的罚单可谓天价,几乎刷新了第三方支付领域的罚单记录,此前第三方支付收获超过5000万罚单为2016年8月,彼时易宝支付因违反相关清算管理规定,合计被罚没5296万元,可见此次环迅支付收的罚单超过易宝支付。
资料显示,环迅支付成立于2000年7月,是中国一家第三方支付企业,2011年获颁央行首批《支付业务许可证》,其总部位于上海,公司通过平台为企业提供金融咨询、清结算、ERP对接等服务,满足企业的财务需求。
环迅支付注册资本为1.05亿元,大股东为上海环迅支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环迅商务),其余的股东包括北海石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驰艺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其中,北海石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A股上市公司石基信息的全资子公司。
实际上,这不是环迅支付第一次收罚单,过去两年几乎都被罚过。
2017年8月,环迅支付被央行上海分行罚没共计178万元。
2018年5月,环迅支付被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处以罚款合计6万元。
2018年8月,环迅支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以及《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被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罚款170万元。
针对这次被罚,7月13日,环迅支付在官微发布声明表示,公司“组织成立了由公司高层领导牵头的专项整顿行动小组,对监管部门提出的问题与自身存在的不足,全面落实各项整改。严格按照合规要求,实施严肃整顿计划,确保整改工作效果。”
财报显示,环迅支付2017年营业收入为1.66亿元,净亏损185万元,2018年一季度(未经审计)营业收入2961万元,净亏损738万元。
盒子支付收购起波澜
尽管业绩不靓丽,但是央行颁发的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价值依旧炽手可热。
2018年6月22日,北海石基与盒子信息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持有的迅付信息22.5%的股权以2.48亿元转让与盒子信息。
盒子支付不惜重金收购迅付信息股权,看重的正是后者持有的支付牌照。
作为国内较大的线下首单平台之一盒子支付,此前都是借用其他第三方支付牌照展业,支付高额通道费用,几乎沦为给他人做嫁衣的角色,为了摆脱这种角色,迫切想获得属于自己的支付牌照。
然而,盒子支付这种公司却亦有不够诚信的行为。
校尉君获悉,迫切想要支付牌照的盒子支付在2017年7月,盒子公司就收购环迅支付股权事宜聘请了居间方深圳永泰商贸公司,并签订了《居间服务协议》,约定的并购标的公司正是环迅支付,而在永泰商贸公司促成了盒子公司与迅付信心公司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后,盒子公司并未依约定履行合同义务和支付相关居间费用,对此违约行为,永泰商贸公司已经提交了仲裁程序。
今年5月,深圳国际仲裁院作出仲裁,确认盒子支付违约,要求盒子支付向深圳永泰商贸公司支付未存入的首期居间费30万元违约金,支付律师费10万元等。
截至目前,该项盒子支付收购环迅支付牌照的交易还需要央行等监管部门认可。根据协议,若中国人民银行或其分支机构最终不予批准或不能审批此次股权转让的行政审批,则协议自动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