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经济统计资料常被误解,但没有比贸易差额(balanceof trade)更甚的了。首先,大多数人是根据汽车和计算机等商品的出口和进口来思考贸易差额的。出口大于进口,该国就有贸易顺差(trade surplus)。进口大于出口,该国则是贸易逆差(trade deficit)。从这个概念切入是一个好的起点,经济学家称之为“商品贸易差额”(merchandise trade balance),但故事并非这样就结束了。大约20年或30年前,国际贸易指的是装满货物的轮船和飞机。如今,国际贸易涉及一国生产并在他国销售的每一样有价值的东西,电话客服中心和软件设计等服务可以设在印度或爱尔兰,美国员工可以和远地员工互动,就仿佛对方在隔壁大楼或邻近城镇一般。商品贸易差额,在整个国际贸易世界里,只是其中一个分类。
经常账户余额(current accountbalance)是单一统计值,可描绘一个国家贸易余额最全面的轮廓。该数据包括商品贸易,还包括国际服务、国际投资及所谓的“单边移转”(unilateral transfer)。单边移转是没有购买商品或服务却送出的款项,例如对外援助。利用美国经济分析局收集的2009年的资料,经常账户余额的四个类别概况如下:
商品:美国出口10,460亿美元的商品,进口15,620亿美元的商品,导致商品贸易逆差5160亿美元。
服务:美国出口5090亿美元,进口3710亿美元,导致服务贸易顺差1380亿美元。
国际投资收入:美国支付4720亿美元给其他国家,从他国获得5610亿美元,导致国际投资收入顺差890亿美元。
单边移转:包括美国政府对外援助、个人寄钱回家乡等项目,美国在这方面有1300亿美元逆差。
把这些数字加总起来,美国2009年的经常账户余额是4190亿美元的逆差。
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经常账户余额通常是顺差,到了70年代,通常是逆差。无论上述哪一种,当时的数字都很小,通常小于GDP的1%。但从80年代初期开始,美国的贸易逆差扩大,达到GDP的3%,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缩小了一些,在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又开始扩大。到了21世纪最初10年中期,贸易逆差大约是GDP的4%或5%,对美国这样规模的经济体来说,确实是很大的金额。现在先记住这些信息,稍后我们将探讨贸易逆差为何会出现两波大增。
要了解经常账户余额的类别,你可以这样想:在贸易余额中,顺差代表金钱流入该国,而逆差代表金钱流出该国。当流出金额等于流入金额时,经常账户余额(也就是贸易差额)等于零。
出现贸易逆差时,金钱从该国流出而进入其他国家,美国最近40年几乎都是如此。钱跑到哪儿去了?它们确实没有回头来购买美国的商品和服务,没有付给外国公司的美国投资人,也没有以单边移转的形式汇回。如果发生上述任何一种情况,经常账户就不会出现贸易逆差!
有一个重点要牢记,当美国以美元支付进口商品时,像日本这样的生产者不想要美元,它要的是日元,因为其供货商需要日元来支付在本国生产的工资和采购费用。因此,出口商品到美国并收到美元的日本公司,要在外汇市场上把美元兑换成日元。日本出口商把美元兑换成日元后,这些美元跑到哪儿去了?这些美元最终会投资于美国资产,也许被拿来购买股票、债券或房地产,又或许存进了银行。然后,发行股票或债券的那家公司扩大在美国的营运,或是银行把钱借出并在美国购买、建设或投资,依此类推。金钱流到海外,且不以商品或服务的形式回来,表示它是以金融投资的形式流回美国。
对经济学家来说,贸易逆差真正的意思是,结算下来,一国是从国外借钱,而且有国外的投资流入。同理,贸易顺差真正的意思是,结算下来,一国是借钱给国外,且有对外投资的流出。贸易顺差与贸易逆差谈的不是商品的流向,对大部分经济学家来说,贸易失衡甚至和商品流向无关。贸易顺差与逆差,谈的是金钱的流向,以及向哪边的流动比较大。
摘自:《斯坦福极简经济学》
编辑:代俊
发布: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