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惹哭陈佩斯,这女人有多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03 12:03:07    作者:life    浏览次数:1851    评论:0
导读

陈佩斯哭了。自1998年,与央视打官司,离开春晚,被隐形“封杀”,专心话剧后,凡采访露面必是铿锵决绝的姿态:“他们随便对我说‘No’,我也对他们说一次‘No’。”“不是愤怒强权,而是愤怒每一个接受强权的人。”难得一见,他柔软了。访谈《我的青

陈佩斯哭了。


自1998年,与央视打官司,离开春晚,被隐形“封杀”,专心话剧后,凡采访露面必是铿锵决绝的姿态:


“他们随便对我说‘No’,我也对他们说一次‘No’。”


“不是愤怒强权,而是愤怒每一个接受强权的人。”



难得一见,他柔软了。


访谈《我的青铜时代》,陈佩斯忆起幼时戏台上捕蝴蝶,下乡插队时人情温厚,一些无关紧要的琐碎往事,却解答了他日后抉择。


他回到城市,进入名利场。


主持人陈晓楠一句“您其实始终没适应”,让他落了泪。



他讲某年与妻子住在西湖宾馆,半夜听到鸟啼,绷不住地哭起来,“不是因为有多伤心,而是因为太美了”


陈晓楠好似温水,把他冰似的壳煮化,而后冒出倾吐的泡。


冒泡的还有罗翔


一贯的幽默调侃自如都失灵,面对陈晓楠,他坦言自己惶恐:“我怕我滥用这种影响力,我怕我驾驭不了这种影响力,我更怕我迷恋这种影响力”


并直言“不配”。



承认自我伪善,辨析劣根性,罗翔被架上神坛,又从神坛走下席地而坐,与陈晓楠对视交谈。


陈晓楠,当真奇女子也。


贡献无数热议话题,又从热潮中隐身,现身于幕前,又藏于幕后,访谈如蚌中取珠,却极少人知觉。


但由她,可见众生相。


>>>>利刃


陈晓楠“彪悍”。


2001年9月11日,当恐怖分子劫持民航客机撞向世贸中心大楼,尚在家中的陈晓楠被紧急召回。


她冲向公司,走上演播台,导播30秒倒计时,她先道歉“对不起我没有化妆,请大家原谅”,而后沉着播报。


胡一虎与陈晓楠播报“9·11事件”



她深入战地敢不穿防弹服。


2006年,黎以冲突爆发,叙利亚与黎巴嫩边境5个陆路关口,4个被炸,陈晓楠一行以100美元价格说服司机,驶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


线人联系到一位真主党政要。


陈晓楠出发前五分钟才得知碰头点,一路变换地址,最后来到轰炸区的废楼,里外三层都是带枪械的保安。


等待良久,这位极力隐匿行踪的政要才露面。


他腰间别枪,问陈晓楠几人害怕吗,陈摇头。


而穿防弹服会与受访者产生隔阂,她便不穿。


人称“战地玫瑰”。


陈晓楠奔赴各地前线 含伊朗、伊拉克等


“站得近,才看得远。”


陈晓楠看世界,亦看中国。


凤凰卫视旗下《凤凰大视野》专做纪录片,她参与选题策划,亦深入剖析讨论,做出了豆瓣评分9分+的《国之大器:当代中国两弹一星事业》《滚滚红尘——中国知青民间记忆之红土地篇》。


陈晓楠有胆魄。


与团队制作《非典十年祭》,当新冠病毒席卷全球,它再次被翻出审视刷屏,成为珍贵史料。



从首例到爆发,从恐慌到秩序,该片一一道来。


最“敢”的是最后一集《十年回响》(共五集)


追踪非典后遗症患者生活,这群被遗忘的人,指出他们遭受的社会歧视,言明后续医疗成为个体重负。



没有她不敢讲。


同年主持《盗火者:中国教育改革调查》直戳社会痛点。


本科文章造假,学术道德败坏。


超级中学崛起,教育资源倾斜。



学者钱理群更是毫不客气道:


我们一些大学正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2021年,钱理群接受《十三邀》采访,面对时代,他说他要做司马迁——


记录。


撼动人心的,是片中教授写作的老师说:


在这个社会中很多人他们不会写作,有很多人可能不会说出自己的声音,但他们有很多需要帮助的地方。谁替他们来说话呢,你要替他们来说话。



替他们说话,以笔,以镜头。


他们来自我们,我们即他们。


>>>>尖刺


“我不关心全人类,我只关心具体的人。”


陈晓楠以节目《冷暖人生》关心具体的人,农民、小贩、工人、俘虏、间谍、黑帮、妓女......任何以某种标准划分至边缘的人。


2019年,《我们与恶的距离》爆火,早在2007年,《冷暖人生》就有内地版“与恶”——《马加爵身后》。


马加爵连杀四名同学,罪不可恕,判以死刑。


其家人受媒体“追捕”,舆论人肉,集体搬家。


与电视剧别无二致。


下:《我们与恶的距离》凶手妈妈




马加爵家人配得到安宁吗?


陈晓楠提出疑问,却并不作答,她手握一种勇气:


不是做出判断的勇气,而是不做出判断的勇气


今日稀缺。


陈晓楠没有智识上的优越感。


面对性工作者,她问“不觉得自己委屈吗”,对方道“不觉得,反而觉得很好,挣钱快,又好玩”,她诧异却不鄙夷。



陈晓楠知道对方在日记中写下“尊严”二字。


对谈时,两人被同一种情绪感染,被同一种希望鼓舞,她忍不住哽咽,忍不住共情,以镜头为记录,与对方约定“新生”。


这一系列取名《灰姑娘》。



2008年汶川地震,陈晓楠赶赴灾区。


专题第一期《陈坚的最后79小时》,名叫陈坚的26岁青年,在废墟下坚持了三天三夜,他说怀孕的妻子还在等他,孩子不能没有爸爸。


他乐观坚韧,却在被救出后因伤重离世。



后来,陈坚妈妈遇到陪伴儿子最后时刻的摄制组,他们坐在一起,分享关于陈坚的记忆。


记住才是永生。



《冷暖人生》的宗旨——


让绝望者重生,让哭泣者欢欣,让徘徊者前行。


《老“同志”的一生》,宁国风从未做过坏事,却因性取向一生凄苦,他最后一句话:“现在成了一个暖冬了,慢慢春天会来的”



《文香嫂和跳海者》,文香嫂在海边开一间小旅馆,有一间房专为轻生者留着,她救回他们,并为他们煮一碗面:


“我一农村老大娘,我又没文化,我有什么特异功能,我有什么绝招啊。我就是给他们煮碗热汤面,陪他们哭一场。然后再给煮碗热汤面,再哭一场。”



某次,陈晓楠和组里人吃饭,席间她许下豪言壮语:“如果可能的话,我们要用摄像机画一张属于我们这个年代的清明上河图”


这一画便是十三年。


陈晓楠被《新周刊》评为“真实电视三女杰”之一。


陈晓楠和她的《冷暖人生》团队




>>>>尘土


2017年,陈晓楠离开《冷暖人生》后,做出首档节目《和陌生人说话》。


她少有忌讳,视野开阔,角度刁钻。


一年播一季,三季均分9.3。


干的还是“画清明上河图”这件事,画小人物,各有笔法以传神。


PUA、币圈、杀猪盘,从暗处走向明处,丁克族、酗酒者、杀马特,乃至雇佣兵,都能翻晒于日光下。


然后,因技术原因下架调整。



再然后,回归亦不失其本色。


陈晓楠外刚内柔。


十年前,她听老“同志”讲初恋,温柔问“长得很英俊是吗”;十年后,她听大爷拿她比对新追的女友,笑着捂嘴:“您别老拿我比,我都好自卑了”。


她投入故事,与之共情,接受冒犯,化解尴尬。


并与时代共振。



对采访,陈晓楠心怀敬畏。


她知道“受访对象此刻信任你,但是不代表你有权利把它放在平台上”,并向受访者承诺“你说了你不想要的东西,我不会给你放进去”


不预设立场,不添油加醋,不空造噱头。


无断言,无判词,这是独属于她的高级。



时常觉得沮丧。


当新闻只剩反转再反转,早无耐心观察复杂的内在肌理。


情绪煽动收割流量,愤怒与眼泪终成为无良媒体的肥料。


没有调查,只有搬运。


为搏眼球,全靠编料 。


2.4亿阅读量热搜曝假料,法院辟谣



节奏飞起,人成猴戏。


肩扛大旗,满地瓜皮。


配图中女子出示病例及无带货行为自证清白



媒体手握“一定”,少有媒体敢提“不一定”。


媒体有论断,少有媒体有质疑。


立场比辨析重要,结论比事实先行。


不禁问,今时今日,还有调查记者吗?


庆幸,我们还有严肃访谈。


它把人当人交由人来倾听。



普通人,越平静,越汹涌。


恒常生活中的诗意,升斗小民的生命力。


走过几十个年头,陈晓楠讲“听越多的跌宕起伏越无话可说”,可能把“听”做好就已难得。


陈晓楠是一批新闻人的缩影,温良而倔强,宽厚而勇莽。


她代表一种正在消逝的精神


恰如与她合作多年的制片人兼老友季业所写:


如果天空是黑暗的,

那就摸黑生存;

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

那就保持沉默;

如果自觉无力发光,

就蜷缩于墙角。

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

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

不要讽刺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

我们卑微如尘土,

但不可扭曲如蛆虫。




 
关键词: 陈晓楠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3089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