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大理崇圣寺三塔千年不倒,展示唐宋精湛建筑技艺,是白族文化象征(大理崇圣寺三塔是什么的特色建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03 14:54:42    作者:life    浏览次数:3887    评论:0
导读

大塔千灵塔崇圣寺三塔#夏日成长计划#夏天,再入滇,走滇北之经典线。经楚雄,逛彝人小镇后,直奔大理。 俯瞰大理古城 翌日,朝拜崇圣寺。雨后的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苍山云雾缭绕,宛若仙境。 入口处 大理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大塔千灵塔


崇圣寺三塔


#夏日成长计划#夏天,再入滇,走滇北之经典线。经楚雄,逛彝人小镇后,直奔大理

俯瞰大理古城

翌日,朝拜崇圣寺。雨后的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苍山云雾缭绕,宛若仙境。

入口处

大理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享有“佛都”之美誉,景区占地600亩,分两部分,前塔后寺,是国家5A级风景区。

佛都


从偏门进入前面的三塔片区,远望三座宝塔,呈三足鼎立,背后是苍茫巍峨的苍山,构成一幅清新的青山宝塔之图画。


崇圣寺三塔,由大塔(称为千寻塔)及南北两个小塔组成,大塔在前,两个小塔稍后,是一对八角形的砖塔,10层‬,主塔到两个小塔的距离都是70米。

远观三塔


大塔高度69.13米,底宽9.9米,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塔身内壁垂直贯通上下,是目前中国现存座塔最高者之一,与西安大雁塔、小雁塔相似,唐代的典型塔式。


而专治水患的金翅鸟被奉为神明,放置在千寻塔的顶端,祈愿大理不受水患之祸乱,国泰民安。

朝圣

走近大塔千寻塔,塔前的石壁上镌刻有“永镇山川”四个金色大字,表达了民众祈祷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

绕塔祈福。近观,三座砖塔因建造时间的不同,千寻塔建造于唐代,显得古朴厚重,而两座小塔建造于宋代,美轮美奂,从风格和造型上看,大小塔差异很大,各自刻上了时代烙印,展示了精湛的唐宋建筑技艺,成为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征。

小塔


小塔

崇圣寺始建于唐南诏时期,在清咸丰年间烧毁,而三塔完好保留下来。一直到2005年4月,崇圣寺才重建竣工,结束近百年来“有塔没寺”的历史。重建后的崇圣寺,东西长1136米,南北宽352米,建筑面积20080平方米,约占古代崇圣寺建筑面积的六分之一。


观音殿

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后半部为崇圣寺,其建筑密集,布局规整,呈对称分布,气势恢宏。

我们沿着中轴线,在梵音缭绕中,拾级而上,依次参观南诏建极大钟‬、崇圣寺、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

南诏建极大钟‬殿


崇圣寺的大雄宝殿,仿照故宫太和殿的风格而建造的,富丽堂皇,皇家寺院的非凡气派,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大雄宝殿


雨铜观音殿

崇圣寺的五大重器为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佛都匾、三圣金像,但只有三塔完好保存下来,其余四大重器均毁于历代的战火及自然灾害。


1978年,在大理崇圣寺三塔主塔塔顶出土的宋代大理国银鎏金嵌珠金翅鸟,整个立像线条流畅,造型新颖、独特,从细节处看,就能显示出当年制作金银器的高超技艺。

寺内每一尊塑像,一张画卷,一砖一瓦,一件文物,都藏着大理神秘而有趣的文化。


崇圣寺,在金庸先生《天龙八部》中称为天龙寺,是南方巨刹,108位得道高人开光的古刹,是佛教信众的圣地,不愧为大理的地标。


转经筒

登上崇圣寺最后面的望海楼,背倚苍山,面朝洱海,极目眺望,眼前是金黄色和翠绿色的天地,大理古城尽收眼里。

望海楼


在此,妙悟当年“灵鹫山圣地,妙香国佛都”之辉煌。


置身苍山之麓,洱海之滨,怀虔诚之心,拜谒佛门净地,佛法修心。

 
关键词: 崇圣寺三塔简介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3145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