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戴忠群
星期天,我在储藏室搬来一个尘封多年未动的纸箱,打开后,里面全是我上中学和大学时的书和读书笔记,我细心地一本一本地翻阅,还闻到当年的油墨飘香。
▲这是纸箱子里面放的本文作者五十七年前的大学物理课本。
翻儿翻,翻到箱底,我惊喜地发现,五十年前的定情之物,“情侣装”式的一对小手绢还压在箱底,呈现在我的面前。这对小手绢勾起了我初恋时那甜美的回忆。
▲这是本文作者五十年前定情之物,二块“情侣装”小手绢。
七十年代初,大学毕业在部队锻炼二年后分配到了一所中学,在中学担任一名物理教师和高二四班班主任,勤奋工作了二年后,同事们讲该谈婚论嫁了,经朋友介绍,与一位纯朴善良、年轻貌美的姑娘相见,俺俩一见钟情,第一次交谈后,相互羞涩的送给对方一块小手绢,一來二去,终成眷属。婚后互敬互爱,相濡以沫,携手度过了半个世纪,步入了金婚圣殿,俺俩收获了儿孙满堂。
由小手绢引发的美好回忆,也勾起我大学同桌同学的往事。“绢为媒”在七十年代颇为盛行。七十年代初,大学毕业前夕,物理系一班冯毅和宋玉兰的爱情故事至今记忆犹新。冯毅同学当年可是咱班的“奶油小生”,是女同学的“梦中情人”。
▲近日,我们班同学云聚会时冯毅同学发过来的压箱底的定情物,小手帕﹙绢﹚。
那年夏天,1970年8月5日,我们班去远离市区的学校农场劳动。冯毅同学在劳动中不慎把腿肚子扎破了,班长拿来农场应急药箱,里面只有一块小沙布,按上后还在流血,在一旁的学习委员玉兰同学迅速掏出她上衣布袋里干干净净的小手绢,包扎在冯毅同学伤口上,止住了流血。接着,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冯毅又到五里外的乡卫生所重新包扎。
回校后,冯毅把玉兰同学小手绢洗得干干净净,万分感激要送还玉兰同学,玉兰同学含情脉脉地说:“留个念相吧!”果不其然,毕业后冯毅和玉兰结为恩爱夫妻,小手绢为定情之物传为佳话,近日,我们同学相聚时,还展示这定情之物“小手绢”。
话说古代用小手帕﹙绢﹚传情的故事举不胜举,《红楼梦》《西厢记》中说不清道不尽缠绵之意都有这般场景。古书中有道“娇媚女子,手持罗帕﹙手绢﹚,巧笑嫣然,暗送秋波”。
现如今,小手绢,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被当代人遗忘,随着空气污染的日趋严重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不起眼的小手绢该“回归”了。想当年歌手毛阿敏演唱的:“丢手绢,丢手绢,偷偷放在小朋友的后边……”
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大人小孩都会哼上几句,那手绢是大人小孩随身必带之物,男女处在热恋之中时,也往往以一个手绢作为定情物,这多么有诗情画意啊!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是口袋里离不开小手绢,擦擦鼻子,擦擦汗,用处挺大,方便实用。
当下,一次性产品铺天盖地,琳琅满目,到处都是,擦个手、擦个汗、擦个鼻子,顺手从抽纸盒子里,嗖!嗖!嗖!抽出了一张又一张,用完堆积成一大摞,美其名曰:“时尚、潇洒、够味、方便、卫生”,殊不知,这一抽一抽的,恰恰把节能环保意识给抽掉了,抽纸用的多了,造纸用的树木就用的多,树木砍伐多了,大气环境会变差,受害的还是我们自己。
对于手帕回归,有的人认为用手绢不卫生,这是误区,经常洗涤不就干净了吗?以前有不少人把手绢洗涤得干干净净,晾干后方方正正叠好,放在口袋里或者放在手提包里,当用时,掏出干干净净的小手帕一“亮相”, 还真有那么一点绅士风度。
所以,手帕回归,是件好事,在倡导环保节能的今天,更有现实意义,值得提倡,小手绢该回来了。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致谢原作者﹚
2022年4月8日
编辑:方迎欣《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