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绢
文/薛陆成
今天看电视,歌手大赛中,一个女歌手说到情深处止不住抽泣起来,主持人忙转身对台边的工作人员要纸巾,边上的男歌手掏出一个叠得方方正正的手绢递给女歌手,女歌手接过来,擦着泪。主持人问男歌手:“现在还有人带手绢吗?”男歌手不好意思地笑笑说:“刚好有带。”我的思绪一下子从电视飘荡去了久远的记忆里。小手绢,有多久没有用了,我的手绢呢?
小时候见到的手绢,是奶奶和妈妈拿来包钱的一块粗布,白色的,正方形,有两本书并在一起的大小,每次需要买东西,就会看见妈妈从箱底翻出手绢,慢慢抖开,拿出几毛钱,把剩下的钱用手绢包好,重新放入箱底。去奶奶家看见奶奶的钱也是用手绢包着,也是包得严严的,也是放在里间的箱底,手绢也是一方粗布,也是有两本书并在一起大小。后来见到的手绢,是村里在县城上班的人在县城买的洋布手绢,大小也是两本书并在一起的,洋布比粗布精细,柔软,还印有图案,有印花的,有印小动物的。底色有纯白的,也有蓝的,粉的,红的,很好看,很新奇,也很让人羡慕。我是大学毕业上班后才买的,之前没钱买。手绢的花样不同,也就男女有别,一般男人用的比女人用的稍大点,印花也简单,四边平行印几条平行彩线,说是彩线,也多是蓝色、灰色的居多,底色多是白色、灰色、蓝色,简单大方。女人的就鲜艳多了,白底,粉底,蓝底,红底,印有小猫、小狗,或印几朵梅花,一朵牡丹,还有印风景的。这时的手绢大多都是洋布的,精细柔软。当然,我见过的最好的手绢,是丝绸的,看着就丝丝滑滑,图案也是绣上去的,咋看都很高档的。只是生产队时期,饭还吃不饱,哪有闲钱买,村里的供销社卖有洋布,不见手绢,听说县城的供销社卖有。土地承包到户,生活好转,供销社的商品品种多了,手绢也才有卖。
小时候看奶奶和妈妈拿粗布手绢,上小学时看电视里的人或看唱戏的人拿丝绸手绢,上初中时看村里在县城上班的人拿洋布手绢,上高中时看学校几个同学拿洋布或丝绸手绢,大学毕业上班我才为省几毛钱在村里赶会时买了一方洋布的手绢。
小时候听说人订婚要换手巾,很好奇,姐姐订婚换手巾拿来一个洋布手绢,一直不舍用,放在箱底,我订婚时专门跑县城百货公司买了一块的确良的花手绢。那时手绢已是种类繁多,洋布的,丝绸的,的确良的,印花也是五花八门,我就见过同事的手绢,各种颜色,各种花样,两三天换一个,一个月不重样,让人眼气。
手绢的用途也是随着生活的变迁而变化的,小时候奶奶和妈妈的粗布手绢就是为了包钱,电视里或戏台上的女子拿着手绢就是一个道具,转手花也是一个戏剧的基本功,上班的人拿手绢是擦汗用的,订婚时男方给女方的手绢是一个信物,上高中有同学和老师拿的手绢和我上班后买的手绢是擦汗擦脸的,儿子出生后给他别在衣服上的手绢是给他擦嘴水的。
最好的,最开心的记忆,还是玩丢手绢的游戏,一群人围成一个圆圈,坐在地上,选一个人出来,拿着一个手绢,在圆圈外跑,跑的过程里,偷偷把手绢丢在一个人的背后,然后自己快速找个空位坐下,手绢丢在谁后边,谁发现就拿了手绢赶紧起来追赶丢手绢的人,追上就算赢了,自己回去坐下,原来丢手绢的那个人继续跑,继续丢。如果被丢的人撵不上,就要站在圈子里,表演一个节目,唱歌,跳舞,做个搞怪的动作或表情都行。表演完了,再去外边丢手绢。高中上体育好像玩过,只是想不起来是谁的手绢了。
大概九十年代后期,餐巾纸的出现,因为随用随扔,物美价廉,逐步替代了手绢的功能。因为手绢每天都要洗,用一段就显得旧色,主要还是一天不洗就脏得不好看,尤其外出旅游更是没有纸巾方便,也就慢慢退出了历史的舞台。2000年以后,基本见不到有人带手绢了。
今天看电视,看到有人拿手绢,心里一下子荡漾出手绢的记忆,真是忘了曾经随身携带的手绢,翻箱倒柜地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块手绢。唉,不用手绢已经好多年了。
薛陆成,喜欢写文字,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