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冬天嗦粉有了新花样?(沙河粉非物质文化遗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18 19:40:47    作者:life    浏览次数:3697    评论:0
导读

日前,文旅部公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其中,广东新列入6项,扩展12项,沙河粉赫然在列。 经过千锤百炼的米粉,存纳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生就一幅生活气息。从设施简单的街边小摊到富丽堂皇的高档酒店,从南到北的各样做

日前,文旅部公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其中,广东新列入6项,扩展12项,沙河粉赫然在列。

经过千锤百炼的米粉,存纳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生就一幅生活气息。从设施简单的街边小摊到富丽堂皇的高档酒店,从南到北的各样做法,占领了全国人的冬日必吃榜单。

闻过螺蛳粉的酸臭,品过过桥米线的甜蜜,尝过江西拌粉的麻辣,这沙河粉到底是何方神圣,让我们今天好好研究研究。


源于清朝的历史名吃

清末,沙河镇有一个小店铺,名叫“义和居”,店主一家三口以卖白粥油器、饭食为生,一天,店主吃了些上火的东西,又着了凉,头重脚轻,不思饮食,他的父亲很是发愁,便想做些新鲜食品给儿子开开胃。

想来想去,自己别的不会做,只会用米浆蒸蒸糕做点粉条,但都粗糙大块,口感不佳,他抬头一看,看见平常晒东西用的窝篮,心里突然灵光一闪:在上面倒一层薄薄的米浆,蒸熟后就成了一层薄薄的米粉。

揭起粉皮,切条,再加上油盐香葱等佐料,一碗香喷喷的米粉做好了,店主一尝十分可口,胃口好多了,因这粉是在沙河创制的,所以又被称为沙河粉。

由于当地水质优良,制成的沙河粉又薄又韧,细滑可口,本地居民,过往客商都喜欢光顾,生意十分红火,沙河粉就成了沙河镇的特产。


走近千万家的好味道

沙河粉,简称河粉,外文名Shahe noodles,是广东省广州地区一种大众化的传统名吃之一,主要食材为大米。

沙河粉可以用蒸、干炒和湿炒、煮等多种方法烹调,早期的食用方法比较简单,基本只有干炒牛河、大肉炒粉,现在除炒制之外亦可以用下汤煮,广东人称之为“汤河粉”或“汤河”。

沙河粉属于粤菜,口味滑,爽软韧柔劲道,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铁、磷、钾等营养元素,易于消化和吸收,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

虽然河粉只是一种小吃,但要做一碗上佳的河粉并不是那么容易,河粉讲究“锅气”,是非常考验粤菜师傅基本功的菜式,在餐饮界,被认为是对厨师技术的一大考验,手艺好坏一试便知。

在2004年,广东省将"沙河粉传统制作工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2009年,炒河粉被美国《洛杉矶时报》评为"年度十大食谱"冠军,目前已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多年的精妙技艺

沙河粉传统的制作最重要是四道工序即用水、选米、磨浆、蒸粉。

制作沙河粉所用的水,最早是从广州白云山上打来的泉水,此水水质清洁、甘甜可口又富含矿物质,用白云泉水浸泡的大米和磨出的粉浆带着一种甘甜味。

早期沙河粉制作均采用"龙眉白"米,后期改为增城的"三月矮"米。后来选用广东开平一带的米,叫"钢化粘",此米米质硬度高,做出来的河粉更有韧性,不会一炒就碎,米香够浓。

为保证磨出来的米浆细腻嫩滑,磨米浆要用石磨,而且须采用连州青石做石磨,同时要进行1到2个小时搅拌使之发酵,这样做出来的沙河粉才够软滑湿润,不容易发胀绵烂。

蒸粉一定要用竹窝篮上浆,竹子的特点是不吸水、不起刺,这样蒸的粉才能干、爽、滑,而且在蒸的时候,在竹窝篮底部涂上一层薄薄的花生油,一来防粘底,二来增加沙河粉的香气。

今天的沙河粉是一种富有广州特色的米制品,在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地受到当地人的钟爱,并随着人群的迁徙分布到南亚、东南亚等地,相信未来沙河粉会变成全球都喜爱的美食之一。

 
关键词: 沙河粉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4472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