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在生物医药创新乃至各个领域的创新中,国际化是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健康无国界,生物医药是全人类的事业,因此中国医药创新走向国际是趋势,也是机遇。”8月18日-19日,2022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在山东烟台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原校长裴钢在科技创新与医药国际化发展分会上表示。
中国科学院院士裴钢
生物医药创新门槛很高,国际化人才、资本市场支持、教育科研体制的国际化经验等都可能是制约因素。裴钢院士表示,“但是,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生物医药市场是全球的刚需市场,中国创新药需要走向世界。”
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已历经7年,中国医药产业阶段性完成了创新由少到多,实力由小到大的转变。
荣昌生物首席医学官何如意博士介绍,“国际化的路径是否能走通,不仅是对创新能力的验证,也是拥抱国际市场创造价值的必经之路。”2021年8月,荣昌生物与西雅图基因达成一项26亿美元的全球独家许可协议,外加梯度销售提成,创造了当时国产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的新纪录。
谈及如何破解医药创新国际化困局,何如意博士分享,需要了解注册地的监管要求,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并提早规划布局、做好差异化临床试验设计,遵照各地药物研发的规律,为创造健康的创新生态环境提供基础。
中国药企正迎来全面“出海”时代,然而国际化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不止有研发、临床、销售等环节,还涉及法规政策、供应链等环节。俄罗斯工程院院士 、昆翎(天津)医药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战略官张丹指出,中国质量标准接轨国际标准,可以加快中国创新药进入欧美市场的速度。
谈及本土药企为何要出海,君实生物副总裁陈巍认为,在2021年全球药品交易额上,中国已经荣升到世界第二位,但是真正国际化的产品较少,有很大提升空间。产品竞争力、临床开发能力、海外申报注册能力、商业化能力和全球产业链能力都决定着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出海之路能走多远。
创新药属于世界,而中国创新药企正在逐步登上全球舞台。
责编:陈龙飞、鲁洋
校对:李益萌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