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世间已无张爱玲(张爱玲还在世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23 18:54:18    作者:life    浏览次数:4436    评论:0
导读

古典书城 「最受欢迎的古典文化公号 最具人气的古典文化社群 」 国学经典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 历史趣闻 | 风俗礼仪都市千般繁华下的满目苍凉 温柔富贵中的凄情哀婉 张爱玲的笔宛若金针 貌似漫不经心地描龙绣凤 实际上却将字字句句都

古典书城

「最受欢迎的古典文化公号 最具人气的古典文化社群 」

国学经典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 历史趣闻 | 风俗礼仪

都市千般繁华下的满目苍凉

温柔富贵中的凄情哀婉

张爱玲的笔宛若金针

貌似漫不经心地描龙绣凤

实际上却将字字句句都刺在了你的心上

9月8日,张爱玲去世21年

我们却只能感叹:

世间已无张爱玲!

那年她十七岁,正值青春年华

她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衣袍,爬满了

这句话,读来令人不寒而栗

而她也不会想到,这句话会一语成谶

她的一生,终究未能躲掉这些'蚤子"的“啃噬”

家,是“蚤子”的萌芽

张爱玲的出生很幸运,生于簪缨望族

她的童年却很阴暗,父母离异后

她曾常遭毒打,儿时她曾说

希望有个炸弹掉在我们家

就同他们死在一起我也愿意

在这种阴沉冷酷的环境里长大

遭受了残酷、冷漠、鄙视

与肉体精神的双重折磨后

她从家中总结出了自己的人生信条

人是最靠不住的

也许正是这样一个“危机四伏”的家庭

在小张爱玲的心底种下了

一只不可磨灭的、阴郁的“蚤子”

成了她一生不能克服的

咬啮性的小烦恼

也最终“毁灭”了她的一生

作品,是挥之不去的“蚤子”

不幸的童年,让张爱玲很早就看到

在尘世浮沉的男男女女

华丽的外表下包藏着人性的阴暗

灵魂中潜伏着一只只微小却执拗的“蚤子”

它们贪婪地、不动声色地啃噬着人的灵魂

张爱玲将她看到的“蚤子”,写在了她的笔下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

在无爱无性的婚姻中消磨了一生

最终导致心理变态,以摧残儿女的幸福为乐事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

明知范柳原不会把她当做唯一的爱

但为了嫁入豪门

不得不拿剩余的全部青春来奋力一搏……

贪欲使她们没有勇气和力量清除内心的“蚤子”

只能眼睁睁地看著它们繁衍、长大、蔓延

直到鲜活的生命被一点一点吞噬

而作者张爱玲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她所承受的来自内心深处

情与物、灵与肉的挣扎

尘世间的无奈和失落感

甚至比她笔下的人物都还要剧烈和悲惨

生活,是诡谲的“蚤子”

张爱玲有一句坦率到近乎“无耻”的名言

——“出名要趁早”

1944,有人劝她不要在与日本

和汪伪政府有染的刊物上发表小说

她却说——出名要趁早啊,

来的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张爱玲就是要做一个“特别的人”

让大家都晓得有这么一个人

不管他人是好是坏,但名气总归有了

然而人生是诡谲的,张爱玲可以“趁早”出名

但心底的“蚤子”却不会让她更“痛快”

1949年,政权易手

上海文坛的“传奇”时代结束

张爱玲远走香港,迫于生活压力

这个出身高贵,从未到过农村

从未接触过中国革命的她

竟然写出了两部政治倾向极其鲜明的

长篇小说《秧歌》和《赤地之恋》

后来,张爱玲本人也承认

这两部小说是在美国驻香港新闻处的

“授权下”写的,连“故事大纲”都被拟定

这件事说明,张爱玲的人格和

写作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分裂

共产党也好,小资产阶级也好,

都与她无关,她真正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

此外,张爱玲还在美国加州大学

中国研究中心做过中共术语研究

主要工作就是收集当年中共言论中的新名词

这不免令人匪夷所思

一边是《红楼梦魇》

一边是中共术语

也许只有张爱玲才能在生命中

书写出这样的双面“传奇”吧

感情,是污浊的“蚤子”

1943年,胡兰成偶然读到

张爱玲的《封锁》后

开始对她展开了猛烈的追求

胡兰成毕竟是一位情场老手

从未谈过恋爱的张爱玲

经过他的示爱攻势后沉沦在了爱情里

她曾对他深情的说到

见了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

但我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不久,他们写婚书为定

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

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然而这注定是一场孽缘

胡兰成是够下作的了

与张爱玲定婚不到半年

就与护士小周开始如胶似漆

张爱玲去温州找他

要他在自己与小周之间做出选择

他决然的拒绝了

后来抗战胜利,胡兰成逃亡

留下张爱玲独自面对舆论攻讦

他又爱上了朋友的妻子范秀美

这段恋情,张爱玲一直隐忍到1947年

待胡兰成已经完全脱离了险境

才寄了一封分手信给他

信中说——

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

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

彼唯时以小吉(小劫)故,不愿增加你的困难

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末了还附了30万元钱,当做分手费

两个人之间的传奇爱情就此落幕

胡兰成确实给张爱玲造成了太多不幸

可为什么张爱玲偏偏碰到的就是胡兰成呢

世间没有偶然的事

不管张爱玲多么高贵,胡兰成多么下作

他们在人格上其实是有相似之处的

胡兰成卖文(任敌伪报纸主笔)

张爱玲也卖文(赚取稿费)

胡兰成没有原则,相对而言

张爱玲也没有“原则”

晚年的胡兰成

不同的是,胡兰成的下贱

在于对爱情、对国家的背叛

而张爱玲的没有“原则”

却是由于心中那只阴郁的“蚤子”

这只“蚤子”让张爱玲的性格中

充满寒意沁人的真正的冷

她不像其他女人一样喜欢小猫小狗

甚至对唯一的弟弟也冷眼相看

其实早年前,张爱玲对弟弟张子静很是关心

当张子静独自投奔母亲和她时

母亲断然拒绝

让她第一次为弟弟流下了泪

后来一次在饭桌上,父亲因为一点小事

打了张子静一巴掌

张爱玲便丢下碗冲到浴室里

对着镜子,看自己的眼泪滔滔地流下来

咬着牙狠狠的说:“我要为你报仇。

这些都说明张爱玲是很爱这个弟弟

张子静(左手边为张爱玲全集)

而后的她开始对弟弟变得异常冷漠

一是因为恨弟弟不成材

二大概就是她心底的“蚤子”在作怪

她心底有一种近于疯狂的洁癖

她把自身的清洁,看得比感情更重

因为感情里会有他人的气味

会有那么一点点的污秽感

以致后来她只身去美国也未和弟弟道别

遗产更是一分都没有留给弟弟

经过爱情的背叛

她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封闭

直到最后把自己关起来

面对心底的“蚤子”

最终她还是选择了逃避

因为她已经遍体鳞伤

她已深受重创

她已再无法承受更多了

甫德南·赖雅

就在她最低谷时

在美国邂逅了一个真正爱她、关怀她的人

——甫德南·赖雅

他们之间的差异是如此之大,

年龄、种族、个性、价值观

出身背景和政治观点全然不同

然而,他们却相爱了、

两个月后,他们在纽约结了婚

这段时光,应该是张爱玲最幸福

也是最艰苦的日子

她得到了她想要的爱情

却迎来了相濡以沫的拮据日子

新婚刚两个月,年老的赖雅便得了中风

张爱玲没有怨言,悉心照料

赖雅的身体渐渐转好

有一次,朋友送来一只山羊

幽默的赖雅对张爱玲说有客来了

可她却拒而不见,赖雅劝了很久

最后说客人就是一只羊,她这才出来看视

也许只有赖雅才真正懂得

张爱玲心底那只阴郁的“蚤子”吧

终将,被“蚤子”吞没

1967年,赖雅和张爱玲永别了

赖雅的死对张爱玲来说既是解脱又是损失

从此她不再被爱情束缚

却也变得无比孤独

在生命中的最后20年

她对人越发冷淡

生活日益封闭,家具、衣物随买随扔

她大概是想以这种方式

来摆脱内心的空虚与枯寂吧

而在此时

一直潜伏在心里的“蚤子”

终于化为了实体

向她发动了最猛烈

也是最后的攻势

据张爱玲遗嘱执行人林式同说

从1984年8月到1988年3月这三年半时间内

她平均每个星期搬家一次

这似乎是夸张,因为这样算下来

张爱玲搬家次数达180多次,

都可以上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但在张爱玲给文学家夏志清的一封亲笔信里

说法却更是吓人——

“我这几年是上午忙著搬家,下午忙著看病

晚上回来常常误了公车”

张爱玲之所以如此频繁地搬家

说来也滑稽,仅仅是为了“躲虫子”

那是一种她认为来自南美

小得肉眼几乎看不见

但生命力特别顽强的跳蚤

在她心中“可怕”的蚤子

那时的她

随身携带简易的行李

只要在栖身处发现跳蚤就马上离开

1991年,她在给朋友的信中说

每月要花两百美元买杀虫剂

在躲“蚤子”中,她把财物抛弃了

友人的书信遗失了

甚至花几年心血完成的

《海上花》译稿也不知所终

这种“逃避”状态一直持续到了她生命的终点

1995年9月8日

张爱玲谢世于美国洛杉矶寓所

七天后才被人发现

屋里没有家具,没有床

她就躺在地板上

身上盖著一条薄薄的毯子

一个曾经无限风光的生命

竟是以这种最凄凉的方式凋零

世间已无张爱玲

她以一双早熟的慧眼洞彻了

人性的弱点和世间的荒诞

并用妙笔生花的文字

穿透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她风情万种,她光艳照人

但她始终缺少一个太阳

一束可以驱散她心底黑暗的光

她曾一度等待——

我要你知道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

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

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等待很长,失去却很快

失望,有时候也是一种幸福

因为有所期待所以才会失望

最终,她还是被“蚤子”吞没了

也或许,相对她而言

这也是一种解脱

所以她说:短的是生命,长的是磨难

等待也好,逃避也罢

也许从赖雅死去的那一刻起

世间便已无张爱玲了

※ 下拉屏幕参与文章留言

责任编辑|明若清溪

其它公众号如转载,请回复「转载」查看相关注意事项

 
关键词: 赤地之恋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4962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