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以来,人们为了保鲜和防止氧化,一直使用合成抗氧化剂,如BHT、BHA和PG等。但是这些合成抗氧化剂的安全性一直受到怀疑,动物试验已表明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在日本BHA只能用于棕榈油和棕榈仁油,美国、欧洲等国已禁止使用合成抗氧化剂,《FAO/WHO食品标准法典》明确规定合成抗氧化剂的添加量。
由此,近年来从自然界寻求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引起了各国天然产物类公司的高度重视。食品制造商开始逐步用天然抗氧化剂取代合成抗氧化剂,这样既能满足清洁标签要求,又解决食品中脂质氧化的问题。
FMI市场调研公司数据显示,虽然合成抗氧化剂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天然抗氧化剂也是急速增长的节奏,占总抗氧化剂市场份额30%以上。事实上,由于天然抗氧化剂强劲的市场销售趋势,全球市场有望在2020年以5%的CAGR增长。GVR研究公司预测全球抗氧化剂市场到2022年将达41.4亿美元,这一增长归因于其在个护产品门类(如皮肤和头发)的流行以及在强化食品领域应用的不断增加。
此外,消费者对天然抗氧化剂益处的意识提升也将进一步推动这一门类。一些经验证优异的抗氧化剂成分将继续吸引产品开发者和消费者的眼球:葡萄来源的白藜芦醇、西红柿来源的番茄红素、万寿菊来源的叶黄素、海藻来源的虾青素、葡萄籽、辅酶Q10、绿茶、蓝莓以及其他。
天然食品抗氧化剂的特点是安全性高、抗氧化能力强、无副作用、防腐保险,现在国际上应用比较多的天然食品抗氧化剂有茶多酚、天然VE、姜黄素及其衍生物、卵磷脂、植物单宁、黄酮类、蜂胶、红辣椒提取物、糖醇类抗氧化剂等。而我国的中草药和茶叶是非常丰富的天然抗氧化剂资源,黄酮和茶多酚作为天然抗氧化剂显示了良好的应用范围,对于抗氧化活性成分及其效果的研究也很多。
浙江天草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凭借多年在植提领域的研究,已经开发了多款天然抗氧化产品,如绿茶提取物、红茶提取物、绿咖啡豆提取物、银杏叶提取物、葡萄籽提取物、红景天提取物、针叶樱桃提取物、苹果提取物、枸杞提取物和蔓越橘提取物等。不仅如此,本公司还开发了多款植物单体,如绿茶来源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98%)、绿咖啡豆来源的绿原酸(90%)、苹果来源的槲皮素(98%)、根皮素(98%)等。
针对天然抗氧化剂的价值,天草公司设计多种配方,将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食品与保健食品中,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如应用于烘焙食品的绿茶提取物和苹果提取物配方;应用于能量饮料与茶饮料的绿茶提取物、绿咖啡豆提取物和红茶提取物配方;应用于保健食品中的苹果多酚针叶樱桃VC型压片糖果、葡萄多酚型压片糖果配方等。
其中茶多酚作为国内法规允许添加的食品添加剂,应用范围最广,其抗氧化能力是BHA、BHT的2-4倍,对油脂的氧化抑制率达96%以上,强于VC和VE并与之有协同作用。
有关茶多酚的小知识:
(1) 茶多酚,又名抗氧灵、维多酚、防哈灵,是茶叶中所含的一类多羟基类化合物,简称TP,主要化学成分为儿茶素类(黄烷醇类)、黄酮及黄酮醇类、花青素类、酚酸及缩酚酸类、聚合酚类等化合物的复合体。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为茶多酚的主体成分,占茶多酚总量的65%~80%。儿茶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儿茶素(EC)、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4种物质 。4种主要儿茶素化合物当中,抗氧化能力为EGCG>EGC>ECG>EC>BHA,且抗氧化性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2) 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是由于儿茶素B环、C环上的酚性羟基特有供氢体的活性、与脂肪的游离基结合,消耗脂肪酸的游离基,从而中断连锁反应,达到油脂抗氧化的目的。
(3) 茶多酚还具有抑菌作用,如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4) 对食品中的色素具有保护作用,它既可起到天然色素的作用,又可防止食品退色。
(5) 《中国新闻周刊》曾发文介绍过茶多酚的抗氧化能力:
(6)茶多酚可以应用到功能饮料、保健食品、烘焙食品、油炸食品、糖果、普通饮料等多种产品中,另外,在肉制品、水产品、食用动植物油脂等产品中也都有应用。
作者简介:
邵云东:
1975年,天草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创始股东,天津大学天然药物化学硕士,浙江大学MBA,浙江科技学院客座教授,浙江省江西商会副会长, 浙江省新三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99年至今一直从事植物提取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