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子监狱民警讲师团已走过12个年头,这些“特殊园丁”,活跃在监狱教育改造的舞台上,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助力服刑人员“五大改造”实践。同时,她们也在一次次选题、备课、讲课、课评及交流研讨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授课风格和模式,收获了成长。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听听她们讲述“特殊园丁”的成长体会……
理论联系实际 实践出真知
大课教育是监狱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主管警官的日常教育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比如普法课程要结合犯罪动机、对犯罪的认识以及狱内改造实际,联系日常改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指导,才能更好地发挥大课教育的作用,引导服刑人员认罪悔罪、认真改造。
张丽玮,2018年加入讲师团,主讲普法课程。小张对民警讲师团工作有思考、有见解,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授课风格,讲课内容紧密联系服刑人员服刑改造实际,教育成果卓有成效。
“在备课时,我都会站在听课者的角度去换位思考,什么样的授课风格更容易让人接受。在日常学习中,我也注意将所见所闻和实际工作相结合,从而转化成教育素材,为授课打下基础。”
至简方能触动初心
在准备课件时往往需要大量素材,这让民警在生活中成了一个有心人,注意积累相关素材。这些积累让她在授课的过程中更有底气,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
沈雯,2017年加入讲师团,授课内容为普法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等,《惩罚与改造》、《前进的脚步》等课程成为精品课程。
“我发现担任监狱讲师后,自己变得更加注重平时的言行和做事的方式。监狱里的讲师不仅要教授知识,更是要用自己的公正执法、言传身教向服刑罪犯传递正能量,努力唤醒她们的初心和善良,为她们指引改造方向。”
以情动人 以理服人
《食物的故事,家的味道》是监狱开设的一堂公民道德课程,将中华传统文化和女子监狱母亲文化相结合,以讲故事的形式完成了这堂大课。很多服刑罪犯上完课后,想起了家的温暖,想到了生活的美好。
陈培玉,主讲法律基础和公民道德常识课程。法律专业的她认为以法治正心是法律教育的关键所在,她擅长用情景互动式教学,让系统专业的法律知识讲解更“接地气”。
“教育是一项润物无声的工作,课程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教书更是要教学生道理,用亲情触动服刑人员心灵,让她们感受亲情的力量。”
打开心扉 主动接受
心理教育课程,注重服刑罪犯的心理变化,通过教学环节的节奏规律变化,调动服刑罪犯的积极性与专注力,确保授课效果。民警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立足于课本,又跳出课本,扩展课堂教学的广度与深度,这就要求民警既要精心提炼核心知识点,还要综合运用PPT、视频资料、历史典故、人物介绍等教学方法,将课本内容进行有效拓展。
季君,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主讲心理健康常识教育。她幽默风趣的授课风格和穿插教学当中的互动游戏,受到了服刑罪犯的欢迎。
“简单的说教难以触及内心,作为一名‘心灵捕手’,精心设计备课,以提问、启发、心理暗示等引导方式让服刑罪犯自己主动‘说出来’,而不是被动‘听进去’,才能打开服刑罪犯的心扉,让她们主动接受改造。”
其实
每一名监狱民警
都是“特殊的园丁”
他们肩负
教育人、改造人的职责
诲人不倦,执着无悔
桃李不言,玉兰芬芳
向高墙内的“园丁”们
道一声
教师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