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他对女朋友心怀愧疚,她每天想念女儿……他们是战斗在抗疫一线的黄浦体育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12 19:16:21    作者:life    浏览次数:3912    评论:0
导读

黄浦区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所在区,在本轮疫情中,黄浦区因为人口密度高、老旧小区多,一度成为“重灾区”。5月29日最新数据,黄浦区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无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在这场“大上海保卫战”中,黄浦区体育局的干部职工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党

黄浦区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所在区,在本轮疫情中,黄浦区因为人口密度高、老旧小区多,一度成为“重灾区”。5月29日最新数据,黄浦区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无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在这场“大上海保卫战”中,黄浦区体育局的干部职工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党员先锋第一时间投入到基层防疫工作当中,发扬体育人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在抗击疫情工作中彰显初心和使命担当。

写了几百页笔记

黄浦区体育局竞训科科员 张圣龙

张圣龙是区体育局参加志愿工作时间最长的同志之一。曾是篮球运动员的他从3月下旬开始驰援打浦桥街道一线,肩负起二十多个小区的物资保障。一次因下雨搬运物资过重,他不小心伤到了腰被要求回家休息。

区体育局招募第二批驻点志愿者时,腰伤未愈的张圣龙又第一时间主动报名,没想到在体育局一住就是两个月。其间,体育局有同志就感染,小张也有明显的感冒咳嗽症状,“说不害怕是骗人的,我主要是担心自己传染给其他同事。”发烧后小张主动要求到单独一个楼层隔离,几天的抗原阴性让他如释重负,没等到身体完全康复就又投入到工作中。

卢湾体育中心承接中转隔离救治点任务后,张圣龙便负责起卢湾体育馆、区体育局综合楼、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三个点位的数据统计工作,一旦有人员进出,就要对数据实时更新、实时上报。“4月刚开舱时,因为经常是半夜有人进舱,好几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为防止电脑“宕机”造成数据遗失,他每天都要用纸笔记录一遍当天的数据清单作为备份,一个多月以来已经足足写了几百页A4纸。

谈到上海解封后最想做什么,腼腆的小张说:“带女朋友好好转转,让她看一下真正的上海。我觉得很对不起女朋友,她在疫情前刚刚来到上海找我,对上海也不熟悉,现在一个人在家关了那么久,幸亏邻居们比较好,一直都会给她送点物资。”

“大郁”三过家门而不入

黄浦区卢湾少体校办公室主任 郁之坤

郁之坤是3月底区体育局支援街道的第二批志愿者,吃住一直在办公室里解决,参加完支援社区后,因志愿者中有人感染,他在办公室就地隔离。4月15日,体育局领导让郁之坤等部分同志回家休整,驱车通过层层关卡马上到小区门口的他,在群里看到了体育馆在改建方舱的通知,毫不犹豫,他第一时间在群里回复,“我回去。”

方舱改建后,郁之坤负责三个方舱全部工作人员和隔离人员的物资保障。作为三个舱的“大总管”,他积极联系各方供应商,盯紧每一样物品的配送时间,每天往返仓库二三十次进行相关物资的收发,同时要掌握好各类物品储量及消耗情况,确保物资充足有余量。卢湾体育中心方舱共有床位600余张,工作人员230人,至今共发放个人防护物资48500余件、消杀防疫物资15300余件、生活物资12400余件、饮用水1500箱等。

5月3日卢湾体育馆休舱,郁之坤打算清点好物资、做好对接后再回家。5月6日,“大郁”收拾好行囊踏上归途。可不巧的是,又是在他回去的路上,区防控领导小组决定重启卢湾体育馆方舱。这一次他在车上给儿子打了一个电话,“爸爸又失言了,物资仓库爸爸最熟悉,爸爸还要回去,我们俩都做好自己的事好不好?”

5月8日,82名体育局同志返岗复工,郁之坤又担起了接送同事的重任。经过自家小区门口时,他没有做太多停留,“感觉小区既熟悉又陌生,不敢让儿子下来,怕一股劲松下来”。此时,200斤的“大郁”明显眼眶湿润了。

“还是好想宝宝啊”

黄浦区黄浦少体校飞碟教练 沈雯

沈雯是一位优秀的飞碟教练,目前国家队运动员邓维赟就是她的得意门生。疫情发生之初,她和先生本是居住地社区志愿者,在接到招募令后,沈雯便将家中一对年幼双胞胎女儿托付给了母亲,义无反顾地加入黄浦区少体校驻点的志愿者队伍,对口支援老西门街道的牌楼居委、大兴居委、大同居委,核酸检测点扫码、引导检测、维护秩序以及与楼栋转运人员电话沟通等,一系列工作轮番着干。

沈雯有微信记录生活的习惯,翻开她的朋友圈可以看到满满的正能量内容,有不少是给大家加油鼓劲的话语。细心的朋友也会发现,她最近每条记录志愿工作的朋友圈后面几乎都会有“还是好想宝宝啊”“最后仍然想念宝宝”的话。

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沈雯都会与女儿们视频连线,幼小的孩子会问妈妈,“你想我们了吗?妈妈你为什么住在手机里面呀?”听到这些话,难免会让沈雯心酸,但她始终抱有一颗坚强的心,“我相信孩子以后会理解妈妈的,分开是为了更好的相聚,我们就快要胜利了。”

不能给“女排”丢脸

黄浦区黄浦少体校女排教练 沈弘

沈弘是上海女排的功勋运动员,也曾是中国女排的一员。3月底,她响应号召参加第二批社区志愿者,在陕建居委装卸物资时,也让人见识了女排运动员健身房里的杠铃不是白举的。“没关系,不要把我当女同志”,站在车板上负责物资装卸,居委会同志一直建议换个男同志,但沈弘自始至终都没停下搬运牛奶的双手。

4月中旬,沈弘因密接被隔离在酒店;5月她再次出征战“疫”。“体育人就应该挑起重担,我不能给女排丢脸”,她说,自己最难忘的就是转运人员的劝说工作。“看似一通通简单的电话,却需要足够的耐心,作为志愿者需要换位思考,理解他们的情绪,但同时也要用真情去说服居民服从大局,确保完成人员转运的任务。”

“铿锵玫瑰”再绽放

黄浦区黄浦少体校女足教练 周诗为

周诗为,原上海女足队员。从3月15日起,周诗为每天早上从嘉定出发,8点半前赶往黄浦区卫生健康国资管理中心,协助搬运核酸检测所需物资。面对繁重的体力活,她从不因为自己是女同志而退缩。“小周,你是姑娘,箱子很沉,不用搬那么多”,管理中心吴主任关心地说道。“没关系,相互帮助之时就不用分男女了”,小周言语间透露着朴实与真诚。

3月底,周诗为加入了区体育局第一批集中志愿者,对口支援瑞金街道协助进行核酸检测工作。她的任务是维持队伍秩序以及帮助居民打开检测码,有遇到插队不听劝告以及针对核酸检测不满的居民,她充分发挥女足教练的指挥特长,既有耐心劝说,也有硬核口令,得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4月中旬战“疫”期间,周诗为不幸感染并进入方舱治疗,即便如此,她依旧心系“战场”。隔离期间,她郑重地写下了入党申请书,“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这段坚守抗疫的日子里,我亲眼目睹了最危险的地方,党员先上;最困难的工作;党员先做。再苦再累,他们义无反顾,舍小家为大家,这些老党员的付出与坚守,让我深受震撼和感动,更坚定了我向党组织靠拢和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决心和信念。”

第一次当志愿者领队

黄浦区卢湾少体校篮球教练 刘娇娜

作为上海第一批入选国家体育总局“精英教练员双百计划”的青年教练,执教生涯至今刘娇娜共向上级训练单位输送不同项目运动员20余名,其中包括2010年广州亚运会女子手球冠军沙正文,带训的女篮队伍在上海市运动会以及其他比赛中多次获得冠军。“其实我心里没底,作为教练带训肯定没问题,作为志愿者领队还是第一次,但是请领导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

刘娇娜被安排带队支援疫情比较严重的南京东路街道承兴居委。支援居委期间,她的父亲不幸轻微脑梗发作,母亲本想瞒着她以免影响抗疫工作,但是父亲的状态却不见好转,只能求助女儿。刘娇娜立刻联系医院配药,在交接好下午志愿工作,立即驱车到医院取药,并送往松江区居住地。她隔着小区铁马护栏和母亲匆匆见了一面,递上药品后,又立刻驱车返回驻地。

妈妈见到女儿的只是一身大白防护服和防护面罩后的双眼,刘娇娜多么想脱下口罩、面罩让妈妈看看大白下的面容,但是她忍住了此刻的冲动,绝不能违反相关的志愿者防疫纪律要求,她心里装着的是几十人志愿者团队的集体安全。

被党员的力量所感召

上海卢湾体育中心工作人员 赵一博

25岁的赵一博是单位里年龄最小的同志。4月15日,在得知卢湾体育馆被改为方舱临时隔离转运点的消息后,他多次请战,无奈因身处防控楼无法参与志愿工作。

终于等到5月初小区解封,赵一博第一时间提出申请要求到单位方舱工作,到达方舱后,他抓紧时间了解掌握方舱情况,学习防疫规范。除了方舱专班的后勤工作外,他积极投入社区抗疫,按照居委指派的工作任务组织居民分批次进行核酸检测。从查验核酸检测登记码、帮助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线上登记,到引导居民有序排队、上门配送物资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赵一博做得认认真真、不厌其烦。

舍己为公、无私奉献,这是熠熠生辉的党员力量。单位里很多老党员虽身体不好却仍坚持来到方舱支援,年轻的父母把孩子丢给老人,来不及和家人说声再见便走到了疫情第一线,赵一博都看在眼里,更激励他写下了入党申请书,“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战胜疫情必胜的决心和信心,我希望自己能在命令发出后第一个顶上去!如果需要一个名义,我希望我是中共党员,请让我先上!”

黄体馆里的“Tony”大叔

黄浦体育馆工作人员 金国胜

在众多黄浦体育馆志愿者中,有这么一位老同志,他叫金国胜,曾是一名优秀的射击教练员。

金国胜和两位同事被安排支援瑞金街道陕建居委,因为离黄体馆驻点较远,他主动承担起了每天接送的任务,一起参与核酸检测和搬运物资等工作,时刻发挥老同志的带头作用。晚上休息的时候他就在黄浦体育馆驻点的走廊上,给同志们理发。

金国胜以前在体工队当运动员时,就帮队友剪发,手艺荒废了三十多年。因为大家都在家待了一个多月,头发成了“草原”,在防护服、隔离衣的重重包裹下,又容易满头大汗。重操旧业的他为大家减负,不停地在大家头上“薅羊毛”。头发修理完,志愿者们表示全身都变得轻盈了,并叫来同伴争相候剪。老金说:“多年未操刀,如今薅够了,太爽了,退休后准备去开个理发铺子。”

夫妻携手“疫”路相伴

黄浦区体育事业发展指导中心吴晓峰、黎英

吴晓峰、黎英夫妇在抗疫前线成为并肩作战的“战友”。4月1日,吴晓峰、黎英得知志愿者人员紧张时,第一时间加入了支援黄浦社区疫情防控的志愿者队伍中。5月8日,大上海保卫战号角吹响,区委再次吹响支援社区召集令,夫妻二人又积极响应号召加入黄浦少体校驻点志愿服务队伍,对口支援老西门街道牌楼居委、大兴居委、大同居委。

五十多岁的吴晓峰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因劳累引发的虹膜睫状体炎症时常发作,需长期服药控制病情,此外他还患有遗传性高血压。在隔离期间和志愿服务阶段,他克服疾病的困扰,坚守岗位,无私奉献。“国家有难,每个人都应该站出来,这是很平常的想法。”吴晓峰、黎英夫妻俩作为单位年龄最大的两位同志,更是为年轻人树立了榜样。他们以实际行动演绎着体育精神、展示黄浦体育人的风采,在平平淡淡中彰显了责任与担当,为争取黄浦疫情防控早日取得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黄浦体育人从社区到方舱、从幕后到一线,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体育人的坚韧与勇敢。从3月初至今,区体育局已派出数批共千余人次,增援各街道防疫工作。黄浦区体育局局长沈云十分感慨,“一线的同志们知道每天面临的风险,但他们仍挺身而出,义无反顾,我们的志愿者有党员、有干部、更多的是普通干部职工,他们的积极参与让我非常感动,体现了黄浦体育人应有的精气神!”

栏目主编:陈华

来源:作者:刘忠亚 秦东颖

 
关键词: 沈雯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5974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