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蔚来汽车」(NEXTEV)秘密「潜行」几个月之后,才出现在大家视野里。不过这不是咱中国人的「专利」,美国有家造电动车的公司,也做了类似的事情。
这家公司连取名字都有点模仿特斯拉,叫做 Faraday Future。Faraday,也就是法拉第,学过物理的都知道,这个人在世界上第一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不过,他们更喜欢把自己的公司简称为「FF」。
事实上,这家公司并不是最近刚刚注册的,但是直到今天才被媒体曝光。2014 年,他们在加州某地成立,目前公司位于加州 Gardena 的日产研发中心附近。现有员工 200 人左右,并且在以每周 10 人的速度增长。
他们准备在 2017 年开始销售第一款车,不过,FF 目前还没确定把工厂建在哪。他们很有可能采用的是在美国代工生产的模式,但一些主要部件可能会在其他国家生产。
在 Faraday Future 的官网上,列出了几个关于产品的关键词:环保、互联、智能、移动性(clean、connected、smart、mobility),其实在中国,这些都是现在「互联网造车」里一定会提到的几个词,Faraday Future 能做到什么程度就不好说了。另外在官网上还有一张车尾的预告图,从图里能大概看出来,他们的产品外观比较前卫,可能会和溜背式 SUV 的造型类似,但是车身要更矮一些。
当然,它一定是纯电动车。关于车子所使用的电池,倒是有一些具体信息,比如,电池组可能会在 98kWh 左右,电芯或模块可以被单独替换,同样的电池组设计会被应用到全部车型里(只有容量不同)……
另外,Faraday Future 希望自己的车子在电池方面拥有比目前所有电动车都高的能量密度水平。
关于车子的性能,目前没有更多信息,同时也自动驾驶也没有被提到。
豪华团队?
国外媒体给出了一份 Faraday Future 核心团队的名单:
Nick Sampson — 产品架构师,前特斯拉 Model S 的机械和底盘工程师
Richard Kim — 曾经领导过宝马 i8 和 i3 概念车的设计
Silva Hiti — 曾经负责过雪佛兰 Volt 的动力总成开发
Pontus Fontaeus — 曾经在法拉利、兰博基尼、路虎工作过的内饰设计师
Page Beermann — 外观设计师,前宝马的创意总监
Porter Harris — 负责电池方面的工作,来自 SpaceX
另外,他们的财务总监是 David Wisnieski,在加入 Faraday Future 之前,他在观致负责财务工作。而搜索 linkdin 会发现,Faraday Future 的员工主要来自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等。
这个团队构成,不免让人联想到李斌和李想的蔚来汽车,也是从全球各大车厂挖人,组建专业水平极高的研发团队。
我们现在还不知道 Faraday Future 的老板到底是谁,只知道他接受采访时说了一句:We’re not Tesla. But we’re not Fisker, either. We’re not fucking around.
这句话更让人觉得这家公司神秘了。我倒不觉得这家公司是第二个特斯拉,反而总是忍不住去把它和蔚来汽车做对比,比如 Faraday Future 的名字里也有「未来」的意思。
不管怎么说,特斯拉有了潜在的竞争对手,美国多了一个汽车品牌。而且我们也知道了,「造车」这件事不仅仅是中国才玩的火热。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假设这家公司和中国人有关,那么也可以说明一件事:造车是一件需要有全球视野的事情,需要利用全世界的优秀资源。
总之,Faraday Future 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公司和案例。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极市(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