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伊始,乐天集团在国内的项目就又出事了?!
日前,有媒体报道乐天集团计划出售旗下沈阳乐天世界项目,交易价格预计在100亿元以上。
截稿前,乐天集团尚未做出回应,但回顾近几年它在国内的发展路程,其实不难发现百亿出售的传闻或许并非空穴来风。
百亿出售,乐天难“乐”?
公开资料显示,乐天集团作为韩国五大集团之一,世界五百强跨国企业,在全球二十几个国家都有所发展,更是涉猎零售、食品、旅游、企业、地产以及金融等产业。1994年、乐天集团进入中国市场,在国内主要做食品、零售、影视等领域。
本次传闻的“主角”——沈阳乐天世界,便是乐天集团在华的重点投资项目之一。
据悉,沈阳乐天世界原计划投资20亿美元,欲按照韩国本土乐天世界的经验及营运方式,打造成集百货、购物中心、酒店、影院、室内主题公园、国际级写字楼以及高端住宅为一体的多功能商业综合体。当时,这一投资更是刷新了韩国企业在沈阳投资的记录。
拟耗费上百亿的投资,乐天集团自然是对沈阳乐天世界寄予厚望,但这一项目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事情要从2016年说起,当年,乐天百货的一系列操作极大地损害了国人的情感,遭到了众多国人的抵制。另外,年底有关机构在对该沈阳乐天世界项目进行排查时,发现工程存在消防隐患等问题,随后被叫停。
2017年,沈阳乐天世界项目被爆出再度动工,但后续进展并不顺利,最终还是被搁置了。时隔五年,这一项目再次走进大众视野,竟然是爆出要被百亿出售的传闻,着实令人唏嘘。
发展受挫,节节败退!
纵观乐天集团近些年在国内的发展,就会发现沈阳乐天世界项目并非它在国内发展的首次受挫,而于乐天集团而言,在国内出售旗下项目恐怕早已习以为常。据悉,乐天集团旗下三大业态包括乐天百货、乐天玛特和乐天影院,但前两者已经在国内节节败退。
1994年,乐天集团进入国内市场,随后超市和百货零售板块也开始布局,并取得了不俗的市场成绩,受到了众多国人的喜爱。数据显示,2016年年底,乐天集团在国内共有115家超市和5家百货公司,而乐天玛特更是计划2018年将中国门店增至300家,销售额实现2000亿美元,成为“亚洲零售业之最”。
但未来可期仍架不住自己“作死”,2016年之后,乐天集团旗下的商超和百货公司在国内发展遇冷,营收急剧下降,口碑更是大打折扣。
2017年,乐天集团想过自救,为维持在中国市场的经营,曾分别于去年3月和8月紧急调动3600亿韩元和3400亿韩元,为乐天玛特中国区“输血”。另外,乐天集团还对外表示“对中国始终怀有深深的情义”,然而这一系列举措的收效甚微,乐天集团在华业务的“颓势”依旧无法挽救。
据乐天玛特母公司韩国乐天购物的财报显示,仅2017年一年,乐天玛特在华亏损达到2680亿韩元(约合16.4亿人民币)。大额亏损之后,乐天集团开始出售旗下商超业务,到2018年底,乐天的大部分超市都被易主,剩下的门店也大多是大门紧闭,无人问津。
乐天失败,有何启示?
从曾经的风光无限,到最后的落魄出售,乐天集团在华业务失败的原因,值得深思。纳食认为,伤害到了国人的情感,或许只是乐天在华业务退缩的催化剂,在这背后,既有中国零售行业竞争加剧,还有电商平台的挑战,更有自身潜在的问题。
以乐天集团引以为傲的乐天玛特为例,2008年5月,乐天玛特以鲸吞北京万客隆8家门店为标志,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后续又击败本土零售巨头物美集团,以48.7亿港元对江苏时代超市进行全盘并购。
高调的行事态度,加上背靠乐天集团,乐天玛特在国内市场迅速走红,但后续的问题也不断,曾多次被爆出负面新闻,如食品过期、销售三无食品、价格虚高等。不过,当时大众愿意给它改过自新的机会,但2016年的“骚操作”一出,这些负面新闻一齐爆发,给了乐天玛特一记重击。
内部问题不断,外界竞争也逐渐加剧,外资在华布局零售业务的并非乐天集团一家,沃尔玛、家乐福、特易购、麦德龙等也都盯上了国内零售业这块大蛋糕,另外,国内的永辉超市、盒马等品牌的发展也十分迅速,足以与之相庭抗礼,竞争异常激烈。
另外,国内近些年电商平台的发展也十分迅速,社区团购业态的兴起,以及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美团优选等平台的发展,也在不断地瓜分零售行业的市场。不进则退的道理,诚不欺人,如果不紧跟时代潮流改变经营模式,被市场淘汰,或许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此前,曾有业内人士表示,退出中国市场是乐天玛特及时止损的表现,因为手里已无其他的牌可打。结合如今的大环境来看,所言非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