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蒋家王朝的穷途末路,无数国军将领们在战场举行起义,加入了人民军队的阵营之中,给了蒋家王朝致命一击,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添砖加瓦。
三名上将陈明仁,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国军71军军长,解放战争时期被老蒋派往东北,曾经给我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尤其是在四平一战中,在国军处于劣势的局面下,陈明仁率部负隅顽抗,使得我军的战略目标未能实现。
凭借赫赫战功,陈明仁升任第1兵团司令长官、长沙警备司令、湖南省主席。1949年8月,人民军队进军湖南,陈明仁与程潜一起举行起义,促成了湖南的解放。1955年,陈明仁被授予上将军衔。
陈明仁将军
董其武,出生于1899年,山西河津人,起义前任国军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绥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中将军衔。
1949年9月19日,董其武宣布和平起义,被我军任命为绥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绥远省主席、绥远军区副司令员、第23兵团司令员。1951年9月,他奉命率部赴朝作战,做出大量贡献。回国后,又调任第69军军长。新中国第一次授衔时,董其武被授予上将军衔。
董其武将军
陶峙岳,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2期步科毕业。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2师3旅团长,参加北伐。
1946年4月任新疆警备总司令,11月任西北行营副主任,1948年8月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新疆警备总司令,1949年9月25日在新疆通电起义。后任解放军第1野战军独立第3军军长,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第22兵团司令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解放军上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12月26日在长沙病逝。
陶峙岳将军
三名中将孔从周,1924年参加杨虎城部队,参加过北伐战争,是杨虎城将军的爱将。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独立第四十六旅少将旅长,新编第三十五师师长,第五十五师师长。
1946年率部起义加入人民解放军行列,全国解放以后,先后担任西南军区炮兵司令、高级炮校校长、军委炮兵副司令员,为我军炮兵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被授予解放军中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委,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
孔从周将军
曾泽生,1922年12月考入唐继尧开办的建国机关强军士队 ,毕业后入云南讲武堂学习 。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60军184师1085团团长,随军开赴抗日前线,1938年率部参加了台儿庄会战。
1939年起任第184师副师长、师长,第60军军长。1945年日本投降后曾率部到越南受降。1946年率第60军赴东北 ,先后任国民党东北第4“绥靖”区副司令、吉林守备司令、第1兵团副司令,并兼60军军长。1948年10月率第60军于长春起义,所部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任军长。
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军长,率部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他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
曾泽生将军
韩练成,原国民党军高级将领。韩练成将军是中国共产党深入龙潭虎穴的四大传奇将军之一,是被蒋经国称为在“总统身边隐藏时间最长、最隐秘的隐形将军”。1948年,韩练成脱离国民党部队,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被授予解放军中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解放后曾任兰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甘肃省副省长等。
韩练成将军
四名少将邓兆祥,出生于1903年,广东高要人,起义前任国军海军重庆号巡洋舰舰长,上校军衔。1949年2月25日,他率部在上海吴淞口举行“重庆舰起义”,被我军任命为重庆号巡洋舰舰长,之后又出任安东海军学校校长、第一海军学校副校长,为共和国新生的海军培养了大量人员,做出巨大贡献。新中国第一次授衔时,邓兆祥被授予少将军衔。
邓兆祥将军
张世珍,出生于1905年,山西闻喜人,起义前任国军察哈尔张垣第7师师长,少将军衔。1949年9月19日,他率部于绥远归绥起义,被我军任命为第37军军长。1951年9月,他奉命率部赴朝作战,回国后任解放军第69军第二副军长。新中国第一次授衔时,张世珍被授予少将军衔。
张世珍将军
林遵,出生于1905年,福建福州人,起义前任国军南沙群岛舰队指挥官、海防第2舰队司令,少将军衔。1949年4月23日,他率部于南京笆斗山江面起义,被我军任命为华东军区海军第一副司令员。解放后,任军事学院海军教授会主任、海军学院副院长。新中国第一次授衔时,林遵被授予少将军衔。
林遵将军
魏镇,出生于1895年,湖南邵东人,起义前任国军湖南军管区副司令兼宝永警备司令部司令,少将军衔。1949年8月5日,他率部于邵阳起义,被我军任命为第21兵团副司令员、第55军副军长,1950年底率部赴广西剿匪,胜利完成任务。新中国第一次授衔时,魏镇被授予少将军衔。
魏镇将军
还有一位廖运周少将,是我党的卧底,出生于1903年,安徽凤台廖家湾人,我地下党员,起义前任国军第85军110师师长。1948年11月27日,他率部于双堆集战场起义,随即投入解放战争,被我军任命为第14军42师师长。解放后,调任沈阳炮兵学校校长。新中国第一次授衔时,廖运周被授予少将军衔。
廖运周将军
在1955年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中, 一些原国民党军队的起义和解放的原国民党军官被授予人民解放军军衔 , 其中有的被授予将军军衔 , 占授衔军官人数的千分之69, 共3098人。
其中 , 上将3人:为陶峙岳、陈明仁、董其武。
中将3人:为孔从洲、韩练成、曾泽生。
少将5人:为邓兆祥、张世珍、林遵、魏镇。
大校6人,其中刘善本1961年晋升少将。
上校26人。
授衔时只授予了10位,廖运周少将是我党的卧底。
国军起义的将领有很多,但是有一些是无法参与授衔的,比如程潜、傅作义。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与他们对应的军衔。
要知道国军将领陈明仁在1955年时被授予上将军衔,傅作义和程潜怎么授?傅作义肯定要比陈明仁的职位要高点,授大将军衔?大将军衔拢共就10个,我军还有很多人等着哪,怎么可能到国军将领的头上。而且如果傅作义授大将军衔,那程潜怎么授?授元帅?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不考虑傅作义,强行授上将,那程潜必然要比他高,最起码也要是个大将。另外还有刘文辉、卢汉、高树勋等人,如果要都参与授衔,那么大将的数量就要略显臃肿了。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人往往都是转业到地方,比如程潜担任湖北省主席、傅作义担任水利部部长、刘文辉担任林业部部长。
而且还有一些国军将领的贡献不够,所以被授予大校军衔,只有10位被授予将军军衔。
#大决战征文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