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战争中,随着我党政治主张日益深入人心,大批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毅然投诚,率部起义。在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先后有15位国民党高级将领率部起义,这15位高级将领在建国后又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聊聊这15位将领。
1、高树勋高树勋是河北盐山人,早年投入到冯玉祥麾下当兵,日后他随冯玉祥四处征战,官职也一路高升,到中原大战时他已是26路军17师师长。抗战时期,高树勋将自己的上司石友三(石友三投靠日军做了汉奸,高树勋不愿做汉奸)活埋了。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于1945年9月份至10月份进攻已是解放军的上党地区,刘邓在指挥邯郸战役的同时也开始了秘密争取高树勋率部起义的政治攻势。而高树勋对蒋介石在国民党军队内部排斥异己、挑起内战的行动表示不满和反感。
高树勋
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高树勋于1945年10月30日在马头镇率领新8军及河北军民万余人正式宣布起义,以通电形式向全国发出了《停止内战团结建国的起义宣言》,声明脱离国民党阵营。起义部队被改编为民主建国军,高树勋担任民主建国军总司令。
新中国成立后,高树勋先后担任过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河北省副省长等职。1972年高树勋在北京病逝,享年72岁。
2、潘朔端潘朔端,云南威信人,黄埔四期毕业。长期在滇军任职。台儿庄战役时潘朔端带领先头部队奋勇杀敌,裹伤指挥作战,坚守阵地至后续部队到达,立下战功,被授予一级宝鼎勋章。1945年潘朔端升任第184师师长。
潘朔端
抗战胜利后,第184师被直接从越南海运到东北参加内战,1946年5月27日,潘朔端抓住机会率部在海城宣布起义。海城起义后,184师光荣改编为“中国民主同盟军第1军”,潘任军长。同年10月,潘朔端加入中国共产党。
之后潘朔端先后担任过嫩江军区副司令员、四野12兵团副参谋长、昆明市市长、全国人大代表等职。1978年潘朔端因病去世,享年78岁。
3、曾泽生曾泽生是云南永善人,1924年入云南讲武堂第18期学习,1927年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学习。1929年应云南省主席龙云之邀回滇军任职,此后曾泽生长期在滇军任职。1938年曾泽生率部参加了台儿庄战役,禹王山一战打出了滇军的血性。此后曾泽生还率部参加了武汉保卫战、崇阳之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等战役。
曾泽生
抗战胜利后,曾泽生跟随卢汉率部入越南受降。1946年被派往东北参加内战。在东北曾泽生虽然是60军军长,但是他对蒋介石卖国独裁、发动内战、屠杀人民的反动政策日益不满,恰逢此时我东野大军围困长春已久,曾泽生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于1948年10月17日率领60军在长春起义。
曾泽生起义后,部队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并担任军长。新中国成立后,曾泽生率部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汉江一战,他以一军之力阻挡美军50多天,胜利的完成了志司交给他的任务。
1955年曾泽生被授予中将军衔,1973年曾泽生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4、吴化文吴化文是山东掖县人,早年曾投靠到冯玉祥的西北军任职,后经冯玉祥保送到陆军大学任职。抗日战争爆发后,吴化文曾率手枪旅在山东进行过抗日游击战,1943年他投靠日本侵略军,任伪和平建国军第三方面军司令。1945年日本投降后,吴化文被蒋介石收编担任国民党军第五路军总司令、山东保安第二总队司令。
吴化文
1948年9月济南战役时,吴化文率领3个旅约两万人在战场起义。不久吴化文部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吴化文担任军长。渡江战役后,吴化文部率先攻入南京总统府并把红旗插在总统府上。
新中国成立后,吴化文因病申请退役,后相继担任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委员、政协副主席、交通厅长、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62年在上海病逝,终年58岁。
5、廖运周廖运周是安徽凤台人,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遵照党的指示在国民党做兵运工作,后来党组织遭到破坏,廖运周奉命长期隐蔽,而后他以“党国忠臣”的面目出现,在国民党中的职务不断的晋升。
廖运周
抗战时期,廖运周率部先后参加了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等战役。抗战胜利后,廖运周继续潜伏,1948年淮海战役时,黄维的第12兵团被我解放军围困,隶属12兵团的110师在廖运周的率领下战场起义。起义部队被改编为第14军42师,廖运周担任师长。
新中国成立后,廖运周担任过沈阳炮兵学校校长兼党委副书记,吉林省体委主任,民革中央常委兼秘书长等职,1996年廖运周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6、孔从洲孔从洲,陕西西安人,曾是杨虎城的部下,1936年西安事变时,他指挥所部参加解除南京国民党驻西安军、警、宪、特武装的行动,为张学良、杨虎城顺利实施活捉蒋介石起了重要作用。
孔从洲
抗战胜利后,孔从洲于1946年5月15日在河南巩义率部起义,所部被编为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军长,受陈赓指挥。新中国成立后,孔从洲相继担任过西南军区炮兵司令员、兼第二炮兵学校校长,西南军区军械部部长,高级炮兵学校校长,炮兵工程学院院长等职。
1955年孔从洲被授予中将军衔,1991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7、何基沣何基沣是河北藁城人,早年曾在西北军任职,1933年率部参加了长城抗战,以战功升任第110旅旅长,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何基沣率部驻守在卢沟桥一带,事变发生后,何基沣率部奋力抵抗日军。1938年何基沣到延安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何基沣
解放战争时期,何基沣和张克侠于1948年11月一起率领77军和59军两万余人在贾汪地区起义,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起义后,何基沣担任34军军长。新中国成立后,何基沣转业到地方,担任水利部副部长,农业部副部长等职。1980年在北京病逝,享年82岁。
8、张克侠张克侠,河北献县人,1923年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加入冯玉祥的西北军,1929年张克侠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前,张克侠担任29军副参谋长,事变发生后参加了卢沟桥抗战。之后他相继担任过59军参谋长、33集团军参谋长等职。
张克侠
抗战胜利后,张克侠担任第三绥靖区副司令长官,1948年11月他与何基沣一起率部在贾汪一带起义,起义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军军长。新中国成立后张克侠担任过林业部副部长,1984年在北京病逝,享年84岁。
9、傅作义傅作义,山西临猗人,晋绥军名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傅作义是抗日名将,抗战时期率部参加过太原战役、取得了五原大捷,担任过第七集团军总司令、绥远省主席等职。
傅作义
解放战争时期,傅作义被任命为华北“剿总”司令,平津战役时在我解放军强大的兵力攻势下,傅作义接受和平解放北平,使得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称免遭战火荼毒。新中国成立后,傅作义长期担任水利部部长,长达22年之久。1974年傅作义在北京病逝,享年79岁。
10、卢汉卢汉,云南昭通人,滇军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卢汉自云南讲武堂毕业后就长期在滇军任职。抗战爆发后,卢汉率领滇军60军奔赴抗日战场,先后担任过60军军长、第1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第1方面军总司令等职。
卢汉
抗战胜利后,龙云被免去本兼各职,云南省主席一职由卢汉代替。1949年12月9日,卢汉率部在昆明起义,云南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卢汉担任过云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等职。1974年在北京病逝,享年79岁。
11、邓兆祥邓兆祥,广东高要人。邓兆祥是海军将领,他先后在北洋海军和国民党海军中任职,解放战争时期,邓兆祥于1948年5月担任重庆号巡洋舰上校舰长,1949年2月25日,率部在上海吴淞口举行“重庆舰起义”。
邓兆祥
新中国成立后邓兆祥先后担任过青岛海军快艇学校校长、第一海军学校副校长、北海舰队副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邓兆祥被授予少将军衔,1998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12、陈明仁陈明仁,湖南醴陵人,黄埔一期毕业,土地革命时期,陈明仁先后升任团长、旅长、师长等职,但是因为性格倔强,对上不恭而受到排挤。1935年调到陆军大学第13期学习。
抗战爆发后,陈明仁率部参加了九江保卫战和桂南会战,1941年因在昆明顶撞蒋介石被明升暗降,调任为71军副军长。1944年陈明仁升任军长,跟随中国远征军参加滇西对日军的反攻作战,他率部攻克了号称坚无不摧的松山要塞,又攻克龙陵,一举歼灭当地的守军。
陈明仁上将
1947年四平之战,陈明仁击败林彪的进攻,取得四平保卫战的胜利。1949年8月,陈明仁与程潜一起领导发动了长沙起义,所部被改编为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1兵团,陈明仁亦担任兵团司令。
新中国成立后,陈明仁担任过第21兵团司令员、第55军军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4年陈明仁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13、程潜程潜,湖南醴陵人,国民党元老,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军旅生涯中先后担任过广东大元帅府陆军次长,非常大总统府陆军总长,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湖南、河南省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等职。
程潜
1949年8月程潜与陈明仁一起领导了长沙起义,新中国成立后程潜担任过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兼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1968年程潜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14、陶峙岳陶峙岳,湖南宁乡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毕业,毕业后回到湖南在湘军任职。抗战爆发后,陶峙岳相继担任过76军军长兼第8师师长、第1军军长、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第37集团军总司令等职,1937年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之后跟随胡宗南到西北地区,所以后来的国民党与日军之间的大会战他基本上没有参加。
陶峙岳
解放战争时期,陶峙岳在新疆任职,1949年初。陶峙岳为了避免驻疆部队被调入关内参加内战,采取了拖延战术,同时他与新疆省主席包尔汉等人秘密进行新疆的和平起义工作。同年9月25日,陶峙岳率领驻守新疆的10余万国民党官兵通电起义,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新中国成立后,陶峙岳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兵团司令员、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95年陶峙岳被授予上将军衔,1982年陶峙岳以90岁的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陶峙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7岁。
15、董其武董其武,山西河津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董其武率部参加了长城抗战,在怀柔、石厂一线阻击日军,指挥全团官兵浴血奋战,打退日军10多次进攻。1936年又率部参加了绥远抗战,他率领部队星夜行动,出其不意,分路抄袭敌后,一举将红格尔图的日伪军歼灭,为百灵庙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抗战爆发后,董其武率部先后参加了忻口战役、太原战役、包头战役、绥西战役、五原战役等战役,因战功先后担任第65军101师师长、陆军暂编第4军、骑兵第4军、陆军第35军和暂编第3军军长,第十二战区政治部主任兼晋陕绥边区副总司令等职。
董其武
抗战胜利后,董其武担任绥远省主席,1949年9月19日,在傅作义的帮助下,董其武率领绥远省国民党军政人员4万余人起义,实现了绥远和平解放,创造了解放战争中的“绥远方式”。
新中国成立后,董其武先后担任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第23兵团司令员、第69军军长等职。1951年董其武率部入朝,组织部队完成机场修建等军事工程任务。他也是三个国民党起义上将中唯一一个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上将。
1955年董其武被授予上将军衔,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