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散文】转山•喇嘛•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22 10:28:19    作者:life    浏览次数:4626    评论:0
导读

始终跟不上喇嘛的步伐。 以为朝拜神山是藏族佛教信徒的径途。 我一个汉族子民紧追喇嘛来亚丁高原转山,迷惑的内心填满对这径途的祈盼。 八月初来到稻城。当我亲眼看到晨曦的夏雨洗礼过后的高原,那灿烂阳光下蜿蜒无垠的山脉,那光芒亮闪闪照耀在远方皑皑


始终跟不上喇嘛的步伐。

以为朝拜神山是藏族佛教信徒的径途。

我一个汉族子民紧追喇嘛来亚丁高原转山,迷惑的内心填满对这径途的祈盼。

八月初来到稻城。当我亲眼看到晨曦的夏雨洗礼过后的高原,那灿烂阳光下蜿蜒无垠的山脉,那光芒亮闪闪照耀在远方皑皑雪山时,心中的感悟远非兴奋这样的台字可以表达清楚。在老家江南天堂,那片丘峦般的小矮山上,那个叫爬山的运动,充其量的高峰才六百米光景。而在稻城亚丁,连我的起居就生活在三千八百五十米的高地,毫不夸张可以说,这些天,我跑进了家乡那遥不可及的云际中端,就像一颗卫星在天际间行走,睁开眼睛仿佛看清家乡那似静脉般的交通枢纽,似血脉般涌动的人流,拔地而起似火柴盒般的楼宇。而我所在的那个浩瀚星空大地上,有着白央央的雪山伴侣,有着闪烁烁的佛光照耀,我亮堂着呢!

站在冲古寺的寺院里,望去蜡台上似烟花样星星点点的酥油灯火,聆听着大堂内击鼓的响声四起,几个上早功课的喇嘛口中念念有佛经,我却竖起耳朵也无法弄明白佛经的读本。彷徨的心,仿佛逗留在“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箴言咒语上。

我踏在神的门槛。

“今天去洛绒牛场转山!”。背后响起土顿喇嘛的传令。

“扎西德勒!”。我转身施了个早安的手势。用生硬的藏语回答土顿师傅的邀约,心里却无底气确定用语是否合适。

借住在冲古寺寺庙里个把星期了。活佛——日春仁波切,我的上师,热情款待,三餐同就,内心感恩不尽。在此高荒圣地,白天有着朝圣者和游客共热闹,黄昏后便是我和十几位喇嘛的孤芳自赏。空旷的高原恐怕还有辛劳藏民月光下挖他的虫草,採他的松茸,荒凉地里玛尼堆在聆唱,远处传来亚丁峡谷低沉的咆哮,那咆哮之声在寂静无聊的星空越过冲古寺,传播广袤的森林,最后湮灭在仙乃日那六千零三十二米的雪山屏风中。

今日的转山,活佛上师把我交给中拥喇嘛。中拥师傅呦嘿憨厚,他大概驻高地的时间较久,接受紫外线比别人多一些。这十几号喇嘛,除了中拥师傅,格里次真喇嘛,余下的喊不上名了。

离开冲古寺,途经一段相对平坦的山坳草甸,转山来到十公里开外,被“日松贡布”三座神山环绕的洛绒牛场。贡嘎河流从草场穿梭而过,草地从此也形成了湿地,以前想要通过草地,在雨水较多的季节得从山脚绕道走,牛羊在草场中央赶不走,不听使唤。如今,当地人在湿地上架设起木质通道,游客和牧民从容而过。早春的时候,这块高原上唯一的草场,引来牛羊成群,牦牛在这里自由奔放,绵羊在这里啃吃青草,当然,也有藏香猪来这里凑热闹。雄鹰、秃鹫在草场上空担当着巡航的警察,山林间溪流潺潺,与牧场山腰的一排木屋交相辉映,构成一幅歌唱净土,追求自然的迷人环境,转山的路有种返朴归真的境界。


徒步转山,对于我是前所未有的创举,而他们,我追随的喇嘛师傅们早己司空见惯了,可还是津津乐道,彼此珍惜。

前些日子,陪同活佛上师和远方来自青海的活佛仁波切一起上了洛绒牛场,因客人年时高寿,围绕草场转上一圈,去山腰的木屋小坐休整。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引来几位藏民祈求摸顶,小伙和姑娘傻傻躲在门外角落,不发一丝声响,也许要等上半天,虔诚的信徒。每个人带来一瓶矿泉水,我不理解藏民的用意,摸过头后,打开水瓶,祈求活佛吹上一口气。这里的年轻人显然没见过世面,比较腼腆,见到活佛上师心情忐忑,就似草场上的糕羊一样恐惧,拘束纯真,羞涩的笑容满满,恭敬地离开。事后,我访问了一位得到灌顶加持的姑娘,她说:“摸顶是打开智慧之门,驱赶雅魔。而吹上一口气是加持,这水可治疗百病。”

今日没来活佛,就省下这项活动。

来到神山夏诺多吉脚下,队伍合了一次影。天色渐渐灰蒙阴沉。

今天的转山,为顾着汉族同胞那条不怎么耐用的懒腿,没有预设目的地,沒有急匆匆赶路,一路闲游,一路漫聊。

漫聊间,天上一朵一朵白白的云变灰暗了,一朵一朵从树梢从岩缝里跑开,像赶集一样往我们的天合陇,天下起了蒙蒙雨,出发的时候还是艳阳高照。

从洛绒牛场开始,我们一路都在往上山的路线赶,朝向央迈勇与仙乃日之间的山谷上行,沿着卡斯狭长深邃的峡谷,那是一条崎岖狭窄的山道。谷内森林覆盖着峭壁,怪石嵯峨,瀑布飞溅,曲九扎阿神泉之水源源流淌,吼声震天,在茫茫细雨中,峡谷雾霭变幻莫测,奇异的岩峰时现时隐,走在时如天宫,飘过仙女,就似天马行空,腾云驾雾之势,在如此这般的神山转圈,真可谓一大幸事。

树欲静而风不止。

天宫不作美,雨似乎大了点,风也来了,雨伞在空旷的高原挡不住横向吹跑的雨,还好准备了雨衣,说实话这塑料薄膜的雨衣也只是凑乎,脸上、裤腿淋湿了,肚皮能保住干燥算是不错啦。泥土路段泥泞了,岩石路段打滑了,都是峡谷长久阴湿长出苔藓耐的祸。

看来不避雨不行啊!雨衣缠粘上外衣,似乎帽子漏水了,头发有些落汤鸡的觉着。茫茫大山,何处藏身,幸亏有师傅指路,格里次真喇嘛带我往藏民挖虫草遗弃的临时住舍走去,弯下腰钻进猫儿洞口,总共十平方左右,站不直身的一个空间,挤进十多个人,面对面也看不清对方是谁。

好在高原的天气变化无常,话音未落又见晴,天气晴了,身体湿漉漉的难受。转山还在继续。

自古至今,不清楚多少转山的信徒在这条圣路上走过,又走过;也不清楚这一路上发生过多少触动人心的故事。这圣路见证着朝圣者的用心良苦,直抵灵魂的深处。

一直在上山的路上。擦肩而过从山更高处转过来的藏民,虽然转山有些辛勤了,但从那生猛紫外线皱褐的脸上,看得出他们的兴奋热情不减,斗志依然昂扬,觅不到一丝疲惫的心态,急匆匆走过,身后留着气喘吁吁和土腥气味,渐渐远去,远去……自这山往那山,自山的这头转到山的那头。也未见回头,仿佛对我们这些路人就根本不存在,心中只念着神的渴望。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也许,他们通过转山,早己把欲望和罪孽洗刷干净,年年转,不知转了多少数不清的圈。

在藏区,转山源于藏民表示宗教虔诚的忠诚,也是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

在冲古寺的那天,我亲身体会了藏民一家四代七人转山的温馨场面,他们的转山也是一天家庭的户外活动,一家人早晨出发,黄昏后回归,转上一天的山。到达冲古寺时,近中午,他们就在屋檐下的一块空地上围坐地上吃零食,一家人其乐融融,谈笑风生。看着和谐的气氛,我走近他们,没想到,他们主动挤出一个空位,邀我坐在他们的身边,拿出零食喊我吃,仿佛一见如故,如同上辈子是一家人那样,问长问短,说江南好,可他们没有一人去过。难能可贵的时间,我当然是更细仔问寒问暖,家里长家里短的唠嗑。最小的曾孙上三年级,在乡里的小学,离家不远,曾孙女在甘孜州读州立技校,放暑假回的家……。藏民的这种热情我是遇到过多次的,这个民族非常友善,在我心中珍藏下深深的烙印。在去西藏旅途中也感慨有之,我颂赞。

我故意透露一个信息,活佛仁波切在寺庙里,稍后,一家人如愿祈福加持,摸顶赐福,不虚此行。

高原的天空素来蔚蓝蔚蓝的,和我家乡深海的碧波同样的蓝,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举手投足就能触碰到彼此的纯洁、柔软和安逸。

没走多高,一潭见底清晰的湖水留住了脚步,那场怪异的雨还没下够,那朵灰褐的云跟着我们的脚印,远方的惊雷削弱了往上走的念头,风中的云朵都是雨做的,抬头眺望,暴雨正在央迈勇雪山那边走来。

湖水在波涛里荡漾,风雨在峡谷里飘摇。师傅们劝说:“下山吧!等会风雨更晦暝。”“转山不在于多少里程,在于虔诚的信念。”

眺望风雨中时隐时现的央迈勇雪山风范,很不情愿地往回走……

留恋稻城,只因我内心留着一个温馨神秘的空间,里面盛满高原上那剔透的蓝,洁白无瑕的云,憨厚纯朴的藏民弟兄和“利他”为宗旨的藏传佛教,当然还有远方的雪山、草甸、溪流……。我的另一个空间,脑海的中央,活佛日春仁波切,土顿喇嘛、店珠喇嘛、中拥喇嘛、扎西喇嘛、格里次真喇嘛——我的上师,我的师傅……

去稻城,考验的是体泼,磨练的是意志,坚守的是信念。把自己沐浴在紫外光线那刺眼而奇妙的怀抱里,伫立在纯净清爽的世界屋脊,感觉自己也如释重负,变得无聊了。

上山下山转走在空旷的山涧,身边却有着友情的喇嘛师傅相伴,无比充实和满足感,不管走了多远,心是纯洁的虔诚的,紧追着喇嘛们的步伐,完成了一天的转山,在我的稻城之行留下真挚的足迹。

感谢师傅们!感谢稻城!

我比刚来高原时熟娴的口语再默念一遍:“扎西德勒!”

至今始终惦记着稻城……

原创:小 小 草

原创散文,谢谢阅读!

 
关键词: 日春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6648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