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跨境电商 » 正文

大作家雨果死后,法国人狂欢了一夜(法国作家雨果被人们称为什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06 12:30:18    作者:life    浏览次数:2848    评论:0
导读

法国伟大的作家维克多·雨果1885年5月22日去世。他生前表示死后不要举行奢华葬礼,但法国政府仍然为他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国葬。国葬仪式是6月1日,当天巴黎下着小雨。送葬线路是从凯旋门到先贤祠(万神殿)。先贤祠原本是路易十五修建的大教堂,法国


法国伟大的作家维克多·雨果1885年5月22日去世。他生前表示死后不要举行奢华葬礼,但法国政府仍然为他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国葬。



国葬仪式是6月1日,当天巴黎下着小雨。送葬线路是从凯旋门先贤祠(万神殿)。先贤祠原本是路易十五修建的大教堂,法国大革命时将教堂改为埋葬“伟大的法国人”的陵墓。先贤祠中安葬着很多法国大人物,比如伏尔泰卢梭马拉拉格朗日(数学家、天文学家),朗之万(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大仲马(2002年移入)……



国葬当天很多人给送葬沿线楼上的居民付钱,租用他们的窗户看送葬队伍。这天巴黎自发聚集了约200万人为雨果送葬(略低于当时巴黎的总人口),很多人从法国各地赶来,甚至有一些人是从外国赶来的。可见当时雨果在法国、在欧洲人心目中的地位。



这些自发送葬的人来自社会各阶层,各种职业。有无数的底层穷人也赶来缅怀他,因为雨果的书中总是表现出对底层群众的同情,为这一群体发声。甚至当天巴黎红灯区都集体歇业了,为雨果表达哀悼。



到了这天晚上国葬活动结束,然后整个巴黎变成了酒的天堂,整个巴黎成为了狂欢夜。可能会觉得这些人太人格分裂了吧,为雨果送葬、缅怀雨果,怎么变成了狂欢呢,难道是庆祝雨果逝世?这就是法国人的文化,大家搞狂欢搞派对,也是对逝者悼念的一种方式。之后的9个多月,据说巴黎的出生率陡然飙升了不少……



这倒让我想起庄子的典故“鼓盆而歌”。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吊唁 ,只见庄子一边敲着盆一边唱着歌。惠子很不解,妻子死了怎么能高兴呢?庄子说人的生老病死如同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大意),所以就停止哭泣,欣然接受了。现在一般认为庄子“鼓盆而歌”是对死亡不可避免、而无可奈何的表达,用高兴来掩饰悲伤。后来庄子思想发展到“视生若死,视死如生”,接受天地间的变化,变化是必然的。

 
关键词: 雨果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819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