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嚼得菜根,百事可做,这句话,并不见于《菜根谭》365句中,但是这一句却是最有名最有代表性的一句话。这句话,说出了书的深刻内涵。
1949年,中共中央从西柏坡
迁入北京,毛泽东接见客人时为了表达对客人的尊重,让警卫员找件好点的衣服换换,可翻箱倒柜都找不到毛泽东一件不破或没打补丁的衣服。
警卫员说,这真是穷秀才进京赶考。
毛泽东微笑着说,历来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安贫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我们会考出好成绩。
更有趣的是,洪应明写就《菜根谭》后的400年,山东有一企业,直接将这句话,用于产品广告语,挑战乌江榨菜,年入千万元。
济南莱芜不仅是革命圣地,也是中国生姜之乡,当地有一种强仕姜,为生姜中的lv。但是由于缺少包装和市场推广,销售平平。
山东这家企业负责人,熟读洪应明的《菜根谭》,有一天,他突发奇想,生姜不就是菜根吗?
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洪应明作为中国菜根咸菜的祖师爷,他早先吃的菜根大咸菜,一定有生姜。
因为生姜是中国的原生植物,而且我们读书人的先师-孔子老先生,也非常喜爱吃姜,每餐都吃。洪应明作为一介儒生吃姜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想到就做到,他注册了“洪应明”商标,创立了一个新的咸菜品类,就叫“洪应明菜根”,直接对标乌江榨菜,南有涪陵榨菜,北有洪应明菜根。
你看经过《菜根谭》的教化,我们的生姜是不是有了腐朽化神奇的效果。
考虑到,消费者第一次看到“洪应明菜根”不知是什么的缺点,又起了一个品牌——粥绝配,大这一看就知道,“洪应明菜根”,是佐餐喝粥的绝配。
广告口号,直接叫: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就是这样粗暴,这样有力。
你说,这是不是《菜根谭》最有名最值钱的一句话。